自我实现的人 原文摘录

发布时间:2024-11-28 19:22

自我实现:追求个人理想,实现自我价值 #生活乐趣# #心理健康乐趣# #自我成长乐趣#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购书单 电子图书 2023年度榜单 2023年度报告

《自我实现的人》的原文摘录

按热度排序 按页码排序 正是在这样一个人身上,自我力量达到了顶峰,但同时他又最易忘掉或超越自我,最能以问题为中心,最能自然行动,并且最能自主。在这样的人身上,对于知觉、行为、愉快和创造的专注可以是很完全的,很整合的和很纯粹的。 人的匮乏性需要越强,专注于外界而不是专注于自我意识,自我中心和满足定向的能力就变得越困难。人越是受成长性动机促动,他就越是以问题中心,并且就越能在对待客观世界时把自我意识置于一旁。 (查看原文) 由于自我实现者基本上不用从事物中抽象出满足需要的性质,也不把人看做工具,所以他们更可能对他人持一种非评价的、非判断的、不干预的和不责备的态度,持一种没有所求的,一种没有选择的认识。这使得对何处有何物的知觉和理解更加清楚和敏锐。这是一种能理清问题而又不卷入其中的超然的知觉,这也正是外科医生和治疗家试图达到的,也是自我实现者不用费力就具有的。 (查看原文) 特别在当所注意的人和客体的结构是困难的、难以捉摸的和不清楚的时候,这种知觉方式上的差别是最重要的。观察者必须尊重客体的本质。因此知觉必须是文雅的,缜密的,非强迫性的和非强求的,并且能够被动地适合事物地本质,就好像水慢慢地渗入石缝一样。它绝不是那种由需要促动的方式形成的对事物的知觉,这种知觉以一种大吵大嚷、横冲直撞、目的明确的利用方式来塑造事物。那简直就像屠夫割肉。 ...最大程度地受制于知觉之东西的内部组织,最小可能地受制于知觉者的性质。这种对具体事物同时存在的各个方面超脱的、道家式的、被动的和非干预性的知觉,与某些宗教体验和神秘体验的描写颇为相同。 (查看原文) 判断生活的动机层次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可以根据引起人们发笑的幽默的类型来判断他们生活的层次。生活在最低需要层次的人往往发现不友善的残酷的笑料很有趣。例如,他们可能嘲笑被狗咬的老妇人,被顽童们捉弄的乡下低能儿等等。亚伯拉罕·林肯式的幽默,是一种哲理式的、有教养的幽默。这种幽默带来的是微笑,而不是捧腹大笑,它很少有敌意、或征服的意图。然而,这种高级幽默完全不可能被生活在低层次的人们所理解。 …… 不能想象,有什么东西使人们得到完全满足,使人们不再需要新的东西。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对人性的最佳状况的一种否定,它意味着达到某一点后,就再也不能改进了。这显然是荒谬的。不能设想,再经过在一百万年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实现这种尽美尽善。不管有什么满足、什么好事、什么幸运,人们总是能够把它们塞进自己的胃口。这样,由于人们不安地看出事情能变得比此刻更完善,一旦他们习惯了已有的好事,就会忘掉它们,为了更加高级的好事把手伸向未来。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连续不断地进入未来的永恒过程。 我之所以要着重强调这一点,主要是由于我在管理学文献中看到大量的失望与幻灭,以及对整个开明的管理哲学的暂时放弃,重新回到权力主义的管理。这是因为管理部门对于得不到感激、对于虽然条件好转而牢骚仍不断感到强烈失望。但是按照动机理论,我们决不应期待牢骚的中止,只应期待它们会变得越来越高级、也就是说,这些牢骚将从低级牢骚发展到高级牢骚,然后再从高级牢骚最后发展到超级牢骚。这一看法在原则上与我们关于人的动机的论述一致。 我认为,人的动机永无休止,随着条件的改善不断向越来越高级的层次发展。这一看法也符合我关于挫折水平的概念。我拒绝认为挫折必然总是坏的。我设想,挫折是分层次的,从低层次挫折向高层次挫折的发展是一种福音,是一件大好事,是良好的社会状况、良好的个人成熟等的迹象。 …… 我的论点是:不... (查看原文) 人们不仅惧怕自己身上最坏的东西,也惧怕自身最好的东西,后一种现象称为逃避成长,约拿情结就是造成逃避的一个根源。 儿童是睁大了眼睛,用毫不挑剔和纯真无邪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他们只是注意和观察事实是什么,对它并无争论或者要求,自我实现者也是以同样方式看待自己和他人人性的。当然,这并不同于东方的出世观念。 自我实现者倾向于接受自然产物。……他们与自己的缺点甚至也能和睦相处,这些缺点最终(特别是在后来的生活中)会变得使他人觉着根本不是缺点,而只是中性的个人特点。 健康之人很少有不必要的罪恶感。他们确实为之感到内疚(羞耻、焦虑、忧伤或者防卫)的是:(1)可以改进的缺点,比如懒惰、漫不经心、发脾气、伤害他人;(2)不健康心理的顽固的残迹,如偏见、妒忌、猜疑;(3)虽然相对独立于性格结构,然而可能又是根深蒂固的一些习惯;(4)他们所属的种族、文化或群体的缺点。一般情况可能是这样:如果事实与最好成为什么或应当成为什么之间存在差异,就会使健康人感到不满意。 (查看原文) 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对具有理性的人的生活来说,最必要的是作为友情的爱。”若没有菲利亚(philia,西方传统中的第三种爱,它源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指两个人之间一种亲密的但非性欲的关系,这就是日常所谓的友谊或者兄弟般的爱),爱洛斯(第二种爱,婚姻之爱)不可能持续长久。P143 (查看原文) 除了几个例外,可以说,研究对象通常与那些我们已学会称为哲学或伦理学的永恒问题和基本争论有关。这些人习惯生活在最广泛的合理的参照系里,他们似乎绝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们在价值的框架里工作,这种价值是伟大的,而不是渺小的,是宇宙性的,而不是区域性的,是从长远出发的,而不是从一时出发的。总之,尽管这些人都很朴实,但都是这种或那种意义上的哲学家。 (查看原文) 自我实现者在他们的爱情生活中几乎用不着费什么劲,几乎用不着保持紧张或作出努力,而这一切却强烈支配着普通人的爱情。用哲学语言来说,在自我实现者的爱情一方面既是存在,另一方面又是生成。 (查看原文)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对于自己成长的逃避,也就是降低自己的抱负水平,害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愿的自我削弱、假愚蠢、假谦卑、实际上是对于轻狂、傲慢、夜郎自大、自命不凡的防御。 (查看原文)

网址:自我实现的人 原文摘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03858

相关内容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原文摘录
攀岩人生 原文摘录
打理生活 原文摘录
微尘 原文摘录
生活艺术 原文摘录
生活之道 原文摘录
作家的信念:生活、技巧、艺术 原文摘录
生活与美学 原文摘录
日常生活实践·1 原文摘录
实用的生活句子摘录56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