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自我整理.doc
《发展心理学自我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自我整理.doc(17页珍藏版)》请在知学网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自我整理一章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简言之,发展心理学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发展:指个体在生命期间,因年龄与经验的增加,所发生的有规律有层次的行为变化过程。)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Preyer)于1882年发表 儿童心理(The mind of the child)最具价值,被看作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发展的分期 年龄范围 产前期 受精至出生 婴儿期 0-3岁 幼儿期 3-6岁n 儿童期 6-12岁n 青年期 12-18岁n 成人期 18-35岁n 中年期 35-
2、60岁n 老年期 60岁以后3、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研究霍尔:年龄扩大到青春期;开始老年心理研究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生命全程的发展率先进行研究 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4发展心理学的四个研究问题关于遗传与环境 (含教育)在心理发展的作用问题 关于心理发展的外因与内因问题关于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问题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n 年龄特征的划分n 年龄特征的研究5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和研究 霍林沃斯,1930年,发展心理学概论,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古德伊洛弗,1935年,发展心理学。1957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了“儿童心理学”
3、习题:1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2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三研究方法:1横向研究是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索其发展状况优点:获得信息量大,研究时间短 ,花费少 缺陷:世代效应(cohort effects)-(指由于出生时代不一样,使得对每一年龄段被试观测的结果不一定是由于年龄差异或发展的结果,其间混淆着社会历史与文化变量)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变化的数据资料2纵向研究设计是对同一个(或一组)个体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年龄)上反复地进行观测,从而取得相继年龄上的变化资料。优点:能够更加确切或精确地
4、揭示心理发展的过程与规律能够看到心理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消除横向研究中的世代效应 主要缺陷:研究时间长,花费大 ,被试流失 ,时代效应3聚合交叉设计: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选择不同年龄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短时间内重复观察这些对象。 特点:第一,既具有纵向研究设计系统、详尽的特点,又具有横断研究设计能够进行大面积测查的特点;第二,改设计采用静态和动态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的研究时间。收集资料常用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和测验法,心理生理方法习题:设计一个针对615岁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设计在某学校对450名一至四年级小学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中,运
5、用课堂测验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问卷测查。选择三个年级,利用三年时间进行纵向研究,可以在三年时间内完成了对一至六年级小学儿童的全部追踪研究。如图所示三发展心理学理论一)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他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成熟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推动发展。n 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观察与归纳,格塞尔总结出三个重要的观点:1、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
6、产物;2、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较好的年头与较差的年头(也即发展质量较高与较低)有序地交替;3、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二)精神分析学说1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意识(consciousness)与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本我、自我与超我人格发展观:心理发展中,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 本我 自我 超我 婴儿 2岁左右 5岁左右 (初级过程思维)PPT (二级过程思维)SPT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说 n 口唇期(0-1岁)n 肛门期(1-3岁)n 性器期(3-6岁)n 潜伏期(6-11岁)n 青春期(11或13岁始)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说n 婴儿期(0-2岁)n 儿
7、童早期(2-4岁)n 学前期或游戏期(4-7n 学龄期(7-12岁)n 青年期(12-18岁)n 成年早期(18到25岁)n 成年中期(25-50岁)n 老年期(50岁始)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第一阶段:信任感对怀疑感(02岁)第二阶段:自主性对羞怯或疑惑(24岁)第三阶段:主动性对内疚(47岁)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712岁)第五阶段: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1218岁第六阶段: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第七阶段: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第八阶段:完善感对失望(老年期)三)斯金纳n 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n 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n 育婴箱的作用n 行为矫正n 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四)班杜拉n
8、观察学习n 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攻击性 ,性别化 ,自我强化 ,亲社会行为五)皮亚杰n 智力intelligence 在皮亚杰看来:一个智慧行为是一个生物体本身在现存条件下能够产生的最适合于其生存条件的行为。换句话说,智慧就是生物体能最有效地应付环境,在客观现实条件下创造最佳生存条件的品质、能力。 n 图式(schema) 皮亚杰认为智慧是有结构基础的,而图式就是他用来描述智慧(认知)结构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皮亚杰对图式的定义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凡在行动可重复和概括的东西我们称图式”简单地说: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n 同化(Assimilation)、
9、顺应(Accommodation,又称调节) 1。同化与顺应是皮亚杰用于解释儿童图式的发展或智力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同化就是外界因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也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也可以说,同化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知识(本质上是旧的观点处理新的情况)。2。顺应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也可以说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本质上即改变旧观点以适应新情况)。 n 运算(Operation) 在这里运算指的是心理运算。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
10、结构的动作。 n 运算或心理运算不四个重要特征: 1、 心理运算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2、 心理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 3、 运算是有守恒性前提的动作。 (所谓守恒性(conservation)是指认识到数目、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质量等等尽管以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形式呈现,但保持不变。 4、 运算是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智力是有结构基础的,即图式。 n 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发展特点(1)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 (2)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
11、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 (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新系统。 六维果茨基n 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具备以下特点:高级心理机能是随意的、主动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反映水平是概括的和抽象的;就其实现过程的结构而言是间接的,是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在起源上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所制约;从个体发展来看,它们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 n 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的概念。ZPD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表现)和并不是显而易见
12、的潜在能力(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处于某一年龄阶段的儿童,他的最近发展区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下一个年龄阶段的现实发展水平,而下一个阶段又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n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决定着儿童的发展,决定着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及智力活动的特点;二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一方面应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心理学在中国-中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家要从陈鹤琴算起,系统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专家是朱智贤。四、胎儿期心理卫生-胎教基本知识:1音乐胎教-通过对胎儿不断的传输优良乐性声波,促使其脑神经的轴突、树突
13、和突触的发育,为优化后天的智力及发展音乐天赋奠定基础。2抚摸胎教-通过反复训练,可使胎儿建立起条件反射,为出生后的协调动作和运动打好基础。3言语胎教-父母与胎儿讲话,给大脑新皮质输入最初的语言印记,促进胎儿听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发育。4光照胎教-孕28周后用电筒贴在腹壁上进行一明一暗的照射,可促进胎儿视觉功能及脑的健康发育。五、婴儿 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1、对大脑的发育促进2、对外界的感觉警觉、精确化3、使认知结构不断改组和重建4、对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视觉:发生:4.5月胎儿 颜色视觉 听觉:发生:5.6月胎儿 听敏度、协调能力 味觉、4
14、月胎儿 : 嗅觉、7、8月胎儿 触觉:24月婴儿距离知觉:23月婴儿 形状恒常性:7-9月婴儿大小恒常性:3-4月婴儿 1 婴儿注意的发生:新生儿:注意选择性 发展:感觉偏好:(婴儿对某些感觉信息比较喜欢,注意的时间比较长。特点:复杂立体、与己有关、成人言语 2 婴儿记忆的发展: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发生的标志7、8月的认生是再认的表现1岁左右的视觉记忆表象是回忆的表现,1-3岁陆续出现情境记忆、词语理解记忆与图形符号记忆。 2 婴儿记忆发生:妊娠末期:可接受言语音乐发展:“客体恒常性”观念产生(概念: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产生:1岁 3 婴儿思维的发展直观性和行动性 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的狭隘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与言语开始联系,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发展。 4婴儿言语的发生发展1 、出生的第1年:言语发生,可分为三个阶段。2词语的获得与应用 (1)、场合限制性词语 (2)、初步概括性词语 (3)、概括性指代性词语“词语的外延扩大或缩小”第一阶段(03月):简单发音阶段第二
网址:发展心理学自我整理.doc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0619
相关内容
心理学与自我成长《生活自理我能行——整理衣服》教学设计
心理学自我成长报告(12篇)
心理健康常识.doc
宠物护理心得.doc
心理学自我分析范文(八篇)
心理健康小常识都是什么 心理健康自我调整
宏“兔”大展 从“心”出发—— 新学期心理调适指南
MOOC简介——心理学与自我成长
心理学自我成长报告(集合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