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生活理念的“革命”,是绿色环保发展的趋势,是建设美丽家园的基础。俗话说:“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党员党员,先锋一员”,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讲蛟川在垃圾分类行动中,如何党建为先、党员靠前,在行动一线奋力拼搏的故事。
集结号:
垃圾分类工作党员率先垂范
展开剩余 85 %
当前垃圾分类正在如火如荼的深入推进中,蛟川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村居混杂、企业众多,同时也是镇海区外来人口最为集中的街道之一,垃圾分类工作尤为艰巨,即便如此,蛟川街道仍全面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进千家万户。
如今仅南片4个社区每日能够正确分类垃圾达到50吨左右,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得益于街道党建引领,凝聚党员红色力量,通过党员带头激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在街道范围内,垃圾分类成为新型绿色时尚生活方式的氛围愈加浓厚,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不断攀升。
军令状:
党员签订垃圾分类责任书
“口说无凭,立字为据”,近期蛟川街道各党支部纷纷与党员签订“垃圾分类责任书”,党员们承诺不仅自家做到100%正确垃圾分类,同时还要带动身边的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银凤“桶”侠
垃圾分类中的先行者
在蛟川街道银凤社区有一批党员志愿者被居民称为银凤“桶”侠,他们就是社区垃圾分类先行者。银凤社区是拆迁安置社区,住惯了农村的居民别说垃圾分类,就连正确丢垃圾的习惯都没有。2016年刚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时,居民完全不理解,该怎么丢垃圾还是怎么丢,为了改变现状,由社区党委牵头组建了一支“党员垃圾分类志愿者劝导队”,这些党员志愿者每天早、晚各2个小时,不论寒暑、不论风雨都站在垃圾桶旁边,劝导居民如何正确垃圾分类,慢慢得居民的生活习惯开始出现了变化,垃圾正确投放比例越来越高。
随后时间里,银凤“桶”侠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劝导队中的党员也“身兼数职”,既是示范员,又是宣传员;既是服务员,又是督导员。社区70岁老党员孙兰夫就是其中骨干之一,他每天早早收拾完厨余垃圾到扫码点进行扫码,路上碰到老邻居第一句话就是:“吃好饭,厨房垃圾别忘记拿来扫码。”有时他还亲自动手翻看邻里的垃圾袋中垃圾有没有放错,他老伴有时说孙兰夫都“魔怔”了,天天盯着别人家的垃圾。
创新“金点子”
中一社区垃圾分类“秘籍”
蛟川街道中一社区,2017年刚刚“脱掉泥土味”由村转居,社区居民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各式各样。今年1月成立垃圾分类扫码站,当时不仅响应者寥寥无几,就是来投放扫码的垃圾也是五花八门。社区党支部号召所有党员行动起来,垃圾分类先从党员家中做起,每名党员在党员网格群中“一日一分类,一日一参与”,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必须先行做到。在党员参与率达到100%,垃圾分类正确率达到100%后,以党员家庭为圆心,辐射周边居民家庭,做到“一人带动一家,一家带动一片”。
社区还针对居民类型的不同,采取了灵活的宣传方式,社区党员利用工作之余拍摄了“垃圾分类微视频”、“垃圾分类教学抖音”等寓教于乐于一体的短片,编写了如“道路千万条,分类第一条。分类不正确,两眼泪汪汪”、“正确垃圾分类,为孩子做个表率”等琅琅上口的宣传口号。对于老年居民,社区党员手把手教授如何正确分类垃圾,如何使用扫码APP等。居民在网格群里提出的垃圾分类相关问题,网格党员必须做到件件有回应,有天夜里将近夜间11点,居民在微信群里提出了问题,当时党员郑萍君立即回应,又是发图片,又是文字解说,细致地解释居民在垃圾分类中出现的错误,结束以后都已经接近凌晨了。
其他村社区
垃圾分类现场
除了中一社区、银凤社区外,其余村社区也在各自开展“我是党员我先行”垃圾分类党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