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妈阅读史——自我成长与超越
阅读的乐趣在于不断自我超越。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自我提升阅读#
久远的记忆
儿时记忆犹新的是姥姥家的大杏树,我们爬上树枝去摘杏。
姥姥家的书香气,是久远的,从事教师职业的有5人。
姥爷2013年有一次问我,考博如何,我说会继续。他说,想学就多学吧。学没坏处。
姥爷家的大院子曾经人声鼎沸,院子里的枣树挂满枝梢。小时候去田地里摘向日葵,第一次发现葵花长得一人多高,扎得我们胳膊上都是红印。看西瓜地,盆大的西瓜只1毛钱一斤。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想起那个时候的玉米和西红柿味道,怀念。从小姥姥家长大,姥姥家,田园的精神家园。
1986年到1991年,小学的时候,读过《儿童文学》《作文通讯》,似乎没有印象深刻的,只记得四年级的时候,写过一篇扫雪的文章,在作文大赛得了一等奖,母亲问我从哪里学到的写作手法,我说自己想的。也是第一次知道作文里可以写实与虚构手法相结合。那会有地道战的小人书,看了但印象不深。
1991-1994年,初中三年,迷汪国真的诗,看了很多本,和几个同学写了一本。那个本子一直伴随着我,不知几次搬家,遗落在哪个角落了。初中段有很多梦,不知未来的梦在哪里?幸好有诗陪伴,在学习的长河里,不再彷徨。
《热爱生命》节选
汪国真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未来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1991年,初一开始,老师提倡写日记。我一直写,写到了2012年。基本是日常的梳理和思考。(现在明白了,当时把日记当成闺蜜,通过书写自我疗愈与成长,也是元认知的开始,觉醒的开始)
高中时代,主要迷《青年文摘》《读者》,朱光潜的美学时常关注,互联网不发达,找书不易,基本上以翻腾父母的书架为乐,偶尔翻过林语堂的书,周作人的书,不太懂。现在明白,那个时代的三大灵性文学家有林语堂、周作人、梁实秋。
印象比较深的,《悲惨世界》《平凡的世界》,当时看得懂的是《平凡的世界》,也是记忆深刻的阅读,“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命运”这句话的启迪,在若干年以后,当我们一直问为什么时,就是觉醒的开始。“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孙少平和哥哥的不同在于,他可以在体力劳动后依然保持自己的精神追求,即使每个人的光景不同,过好自己的光景,才能照顾别人的光景。
《悲惨世界》里“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当时没看懂,现在看来,雨果建构的社会图景,小人物的命运抗争,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共同之处。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底层社会的生活,是水生火热的真实的生活。作者在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时代背景,都有大于个体命运的一面。也印证了家与国的关系。
1998年9月,进入大学,读到了刘墉先生的《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里面几乎已忘记讲了些什么,但那是第一次面对自我成长。有些心灵鸡汤,但又有哲思。渴望内心的成长。大学时代,基本泡在图书馆。图书馆里的书,吴士宏的《逆风飞扬》,看到职业发展中底层职业人士的努力与坚持。
1999年10月12日,买了本《陈燕妮采访录: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很多国内知名的人,在最早的留学时代,选择去美国生活。但留学艰难在每个行业都有。谭盾、邬君梅后来的发展都不错。也经历了低迷的成长。
纵观看过的这些书,突然发现这些书都有共同的特点,都有对生活的执着与坚持。
2003年9月12日,陈鲁豫《心相约》写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采访的一些人。
读研期间,对法哲学感兴趣,根据导师书单阅读相关书籍。但现在都忘记那十几本书名。
2006年-2012年,没有遇到可以深度阅读的书,基本投身于日常教学和家庭生活了。有一本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学术著作《经济与社会》,在写论文时翻阅了第一卷第二卷,对韦伯的社会学观点有所了解,对城市的理解,有消费型城市、生产型城市、商业型城市城市类型,城市发展与城市文明有较深的印象。想起《理想国》里的市民社会的建构。文明的演进,文明人的演进会怎样?传播学著作里,麦克卢汉的媒介论,很赞同,勒温的场论也印象深,勒温是现代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重大贡献者。群体动力研究也是他的一大成就。
那六年像时光里的洞,只有这一丝痕迹,但也是重大转变期。法学、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的学科交叉。法律制度存在的社会建构,市民社会的约束机制,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也是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
2012年,决定考博,买了很多法哲学和传播学的书。但最喜欢的还是寻找自己。
《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在人性、自然的层次上,发生了巨大变动,如果理性控制是心灵支配去魅化的物质世界的问题,那么善良生活的优越感,还有过这种生活的志向,必定来自主体的自己的作为理性存在的尊严感。这本书在准备撰写职称论文时,一直阅读,学术著作类,翻译者翻译了近6年时间。有的内容即使现在读来仍有些不完全理解。
《柏拉图注疏集:理想国》,灵魂有四个境界,理念、思维、信念、想象,韬妈明白自己缺乏想象的原因了,小时候没有读虚构类文本,现在看绘本,简直爱不释手。
周国平的《只有一个人生》2012年9月阅读的,有一篇看海,写道“海潮依然撞击着海滩,每一次撞击都留下一摊泛着泡沫的海水。面对大海,哲学家看到永恒,诗人看到五彩的贝壳,匆匆的游客只看到一滩水。谁要了解大海,就要和大海生活在一起。”周老师的日常随笔,娓娓道来的心路历程。
2013年开始,看一些杂书,《拆掉思维里的墙》、《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智能时代》。
2015年开始和韬读《窗边的小豆豆》《会飞的教室》《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了些绘本,完全进入绘本阅读。可以用几本绘本代表韬妈的人生轨迹:
《花婆婆》住在海边,讲故事,传递阅读。
《犟龟》只顾前行,目的地在远方,执着也好,倔强也好,到达就是庆典!
《我有梦…》和主人公一样,10岁开始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梦想,30岁以后一直做这件事。
《摩尔小姐》在阅读推广事业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阅读推广的事,阅读推广利千秋。
《艾玛画画》即使70岁,依然追逐自己的梦想,画画、舞蹈、写作,热爱,何时开始都可以。
《青蛙王子历险记》无论在人生里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韬妈依然是凡人一枚,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教书先生。回归平凡,享受平凡,经历平凡,就是人生。
绘本阅读和文字阅读一样有吸引力。
2016年3月正式成为阅读推广人,2016年笃定与憧憬,2017年沉思与寻找,2018年觉醒与觉知。2019年追梦与成长。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和韬用书信交流的愿望强烈。今年一封家书活动,看了《傅雷家书》一部分,佩服傅雷作为钢琴家的父亲,如何在职业发展上、做人、生活、交友等方面的书面交流。
2016年7月在云上五天看了《匠人》,在程序员、医生、父母、公民都需要了解匠人精神所在。匠人在每个行业都会有。拥有对工作的骄傲与富足感,会超越为工作而工作的目标。每个行业都需要有高超技艺的经验匠人和创新匠人。
2016年9月保胎期间看了《摆渡人》和《百年孤独》,摆渡人最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的灵魂在人间到轮回重生。生命重生,深切感受到了艰难与幸福。《百年孤独》里就记得家族的发展与纠葛。
2016年,印象最深的是绘本《巨人和春天》。深度绘本阅读的开始。
2017年7月,在南京先锋书店带回来《西方儿童史》还没彻底读完。在南京师大书店,发现一本书话,在火车上读了三遍,讨论书与书的关联。很喜欢。
2018年1月,《童年哲学》《父母觉醒》《透析童年》,读得畅快,也是计划父母读书会的开始。《成长型思维》《元认知》相关书籍的阅读更透彻地了解了发展心理学。
2018年开始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学专业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新视野》霍华德加德纳的理论应用于书坊的各种活动实践中。
2019文先森父母读书会开始后,《童年的秘密》《挑战孩子》《儿童的人格教育》,和妈妈们精读、讨论,发现共读的乐趣。《儿童的人格教育》中的三个问题:社会关系、职业关系、两性关系。读过儿童研究的书后,发现,自己不仅寻找自己,也在寻找童年、回到童年。与孩子成长的过程,自己也重新成长。真正看见孩子,陪伴孩子,对内在小孩的呵护与自我修复,有了全新感受。
2019年跟随麦子妈从心理学的角度读绘本,温格尔的绘本《无论怎样妈妈都爱你》,颠覆了绘本阅读的认知,绘本里的世界,和文字阅读的世界一样,依然可以具备超越阅读思维的墙,父母期待的样子不一定是孩子成长的方向,孩子如果一直期待自己变成父母的样子,内心渴望成为父母眼中的自己,会失去自己本来的样子。父母与子女,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自我成长。
最近正在读一本《深阅读》,也正是读了这本书,我渴望写写自己的阅读史,梳理一下40年来,哪些书在生命里留下印记。读书,是追求心灵富足的方法。阅读好书,就像跟过去最优秀的人对话。今天谈到了这些书,有些书估计融入骨髓,我已忘记书名,有的书记得惊心动破的时刻,有的却是小鸟依依,细水长流。
读史明智,读诗灵秀,数学周密,科学深刻,伦理学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韬妈这一路,读得杂七杂八,但传记类、哲理类很爱读,2018年开始心理学学习后,找到自己。人,渴望探寻真理,然尽力而为,做力所能及之事。读书,不仅是功能型阅读目标,读书,幸福感更重要。
影响韬妈40年生命成长的6本书:
逆风飞扬——平凡的世界——亲爱的安德烈——匠人/经济与社会——犟龟——儿童的人格教育;
韬妈阅读史发展轨迹:
职业发展——如何存在——如何面对亲子关系——如何确定人生的目标——实现自我超越;
总体看,以内在阅读兴趣出发,阅读动力强,阅读的范围可以扩大,虚构类作品读得较少,想象力匮乏,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功能性阅读向专家级阅读转变。阅读思维与写作思维的融合与提升,理念、思维、信念、想象,灵魂的四个境界,目前进入第四个境界“想象”,儿童文学、民间文学、中外神话、科幻等门类的作品可以尝试阅读。基于问题的阅读,会是聚焦中心,而漫无目的的阅读会享受阅读之力量。从知识型阅读向思考型阅读转变,无用之书也是读书之乐。寻找真理,适可而止,需要一些断舍离精神。
读书,与智者对话。相遇好书,相遇人生。
您的阅读史如何?写一写,发现不一样的你。
责任编辑:
网址:韬妈阅读史——自我成长与超越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11060
相关内容
【世界读书日】书香润家风 阅读伴成长 ——玉州区家庭亲子阅读活动精彩纷呈~用阅读提升自我
想让孩子爱上阅读?超实用亲子阅读小技巧,家长一定要知道
我读|《旧书新史》:书籍史的位置与未来
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2023年自我成长感悟一段话 成长自我心得体会(实用20篇)
亲子阅读家长感言(精选24篇)
“妈妈我心好累”,压力越大成绩越差,三招帮娃建立压力管理方式
自我成长作文
自我成长作文(通用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