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随着Google Deepmind开发的AlphaGo程序打败了韩国职业围棋高手李世石(Lee Se-dol),媒体在通稿中开始普遍使用“AI”“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这样的字眼,“AI”也迅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AI技术相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至今依然是投资市场上十分风靡的版块。然而,AI的历史却远比AlphaGo悠久得多。通常,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会经历“Gartner曲线”(技术成熟度曲线),经历促动期、峰值期、泡沫期、稳步爬升期、实质生产期,然而AI的发展历程却颇具戏剧化,经历了“三起两落”。
早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Dartmouth Conference)上,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马文·闵斯基(Marvin Minsky,人工智能与认知学专家)、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信息论的创始人)、艾伦·纽厄尔(Allen Newell,计算机科学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等科学家聚在一起,讨论着一个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的主题:用机器来模仿人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智能,目的是让逐渐成熟的计算机能够代替人类解决一些感知、认知乃至决策的问题。这一年也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元年。这个议题是如此令人神往,吸引了一大批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