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师:复活文化记忆的“书医生”
在书架上摆放复古书籍和复古唱片,营造文化氛围 #生活常识# #日常生活小窍门# #室内装饰小技巧# #复古装饰手法#
一个技法精湛的修复师
“伤重”的古籍,着实考验修复师的耐心和技法。
何谋忠修补过酸化非常严重的一部书,这本书是民国时期的,书的用纸是机械纸。“机械纸比较容易发脆,像解放初期的报纸到现在纸张都脆了。”何谋忠说同事王尔曼直接就把这本酸化得不成样子的书叫做“酥皮点心”。修复的过程可以用几句话就描述完,实际操作的难度之大,只有何谋忠自己知道。“我用镊子把书页放在一张塑料纸上,给书页喷水,让书页"漂"起来,然后粘对,最后在像蚕丝一样薄的马尼拉纸上固定。”
清代的一函5本的《论语》,也是何谋忠修复过的一个难度极大的“标本”。特别是其中的两本,几乎因为酸化纸张全部断成了碎片。同样他先用薄如蝉翼的马尼拉纸进行固定,然后用与古籍相近的宣纸进行补,应该说补是这一修复过程中最难的环节,尤其有文字的碎片书页,还必须对照复本进行补,再一次,何谋忠以他的妙手让岌岌可危的古籍“活过来了”。
何谋忠说,像这样极具难度的修复,除了要手艺精湛,还需要经验与感觉。
何谋忠是兰州人,出身于裱画世家,解放前他的爷爷就在通渭路一带经营裱画店,解放后老人家进了省图书馆。“《四库全书》从沈阳到兰州时,我爷爷也一同去沈阳接收,后来他就做了《四库全书》的保管工作直到退休。”1980年,何谋忠进入省图书馆,当时的他已经跟随父亲学习裱画一段时间,已经能独立进行裱画。后来专门从事了古籍修复,何谋忠觉得自己的这一点“家底”对他的修复技艺有很大的帮助。
每年,修复师们都会被派送去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何谋忠自己就参加了古籍修复的初级班、高级班一直到研修班。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他甚至参与了修复宋刻善本,要知道,这在属于省级修复中心的省古籍保护中心修复科是见不到的。但即使有了像研修班的经历,何谋忠心里还觉得缺些什么。“说实话,在修复技法上我们已经不欠缺了,但是,缺的就是像师有宽老师那样系统的古籍理论知识。”有时候何谋忠是很羡慕师有宽能生活在那个处处有大师的时代。他记得曾在一次纪念修复“国手”张士达先生的场合,听到了师有宽的名字,“他的地位属于张士达先生不多的几位高徒。”
平时,除了行政工作之外,何谋忠总是在修复一线,他说怎么也不能荒了手艺。眼下,馆里准备成立一个国家级的古籍修复培训基地,面向省内各县,到时候,何谋忠的这门手艺还大有用武之地,等着他手把手地培训的人太多了。目前在我省各县因为没有专业修复师,连普通古籍的修复都是停滞的,而对古籍的有效修复与保护,是图书馆,也是古籍修复师们所担负的责任。
网址:古籍修复师:复活文化记忆的“书医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13608
相关内容
探访古籍修复师:用匠心“医治”古籍 在残卷中“复活”文明记忆王斌: 修复古籍残卷中的文明记忆
古籍修复师:为古籍续命的“书医”
古籍修复师助书“重生” 盼传统文化保护成全民共识
古籍修复师:匠心修书 让古籍“重生”
复旦“书籍医生”带你走进古籍修复
古籍修复师,就是“书医”。修复一本古籍,时常要花好几个月,修复师的这段生命,便难
“古籍医生”剖开一页纸修复民国书籍
古籍修复师“妙手回春”让古籍书册重获新生
南京“古籍医生”:剖开纸张修复民国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