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
文化遗产的商业化开发,应适度平衡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文化遗产#
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一、工业遗产的起源及界定
工业遗产起源于工业革命最早发端的英国。19世纪中期,工业遗产的问题开始引起重视,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城市中心区人口和就业向郊区迁移、老工业企业逐渐被淘汰或者向郊区迁移。工业废弃地的再利用正式被作为课题开始研究,期间欧洲理事会和1978年成立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对工业遗产再利用及相关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3年6月在俄罗斯召开的《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正式提出了工业遗产的概念。
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
我国的工业遗产研究以2006年国家文物局主持召开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及其产生的《无锡建议》主要标志。此次会议上,我国首次公布了中东铁路建筑群等9处工业遗址入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着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正式被列入国家政策保护层面。工业文化遗存被定义为:包括工厂车间、磨坊、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
大量的工业遗产经过保护再利用,成为公园、博物馆、创意社区、艺术中心等,成为城市新的活力增长点,带动了地区的复兴和发展,成为新的时尚地标。根据国内发展的特点,结合国际发展情况,可以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模式大概归为如下几类:
成都东郊记忆公园
1
工业博物馆模式
将工业遗产地开辟为博物馆,展示其工业遗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最初的利用方式,也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普遍和有效的再利用方式。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具有历史价值建筑、厂房等的保护;根据工业遗产的规模和自身特点,可以分为露天博物馆和市内博物馆。露天博物馆能够为游客展示独特的工业景观,同时提供生产场景再现等产品,为游客提供了重要的旅游体验。
室内博物馆则以展示当年的生产文化、产品为主,并配合完善的解说、表演活动提高游客体验度。工业博物馆主要借助其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吸引游客到访,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工业遗产资源的原真性保护和文化休闲旅游的展现,激发其社会认同感,从而实现工业遗产地的保护和文化传承。如德国洪堡变电站改为维特拉设计博物馆柏林分部、英国利物浦阿尔伯特码头工业区改造为博物馆群,再如国内无锡茂新面粉厂改造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等。
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
2
开放空间模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周边有大量居住用地,且建筑遗存较少的工业遗址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工业遗产所在地逐渐变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地段,其周边也逐渐被住宅小区所包围。因此工业遗产成为增加周边居民公共游憩场所的重要途径。将工业遗产改造为景观公园、公共休憩场所等,既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同时又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带动周边地块环境提升。
如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埃姆舍公园”,原为著名的蒂森钢铁公司,停产后被改建为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公园,部分厂房和仓库被改造为迪厅和音乐厅,废旧的储气罐改造为潜水俱乐部的训练池,成为居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国内将工业遗产地改造为城市开放空间的典型案例是粤中造船厂旧址改为中山岐江公园。1999年粤中造船厂破产后,利用厂区的遗存及现代景观小品,采用景观设计学原理创造了一个展现产业美的休闲游憩空间。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埃姆舍公园”
3
综合体发展模式
受“混合使用”理念的影响,一些工业遗产地也被开发为集商店、咖啡厅、餐馆、办公楼、住宅、文化设施等于一体的综合体。如英国伯明翰布林德利工业区的改造,维也纳“煤气储罐新城”改造为功能齐全的综合体等。
4
文化创意产业园
文化创意产业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发达国家,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界定,在我国它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这种方式与前三种方式最大的区别是,围绕“创新、艺术”开展再利用活动,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赋予工业遗产新的文化涵义,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北京的798是我国工业旅游创意产业运用的典型案例。原为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的798,最初以对外招租的形式寻求闲置厂房和建筑用地的再利用。因其低廉的租金和典型的包豪斯建筑风格,吸引了大批现代艺术创作者,随后近2万平方米的旧厂房被改造为艺术创作室、画廊、时尚创意店铺、餐厅酒吧等,汇集了国内许多名流艺术家来进行创作。798的发展模式随后成为国内各个地区效仿的对象。
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5
旅游度假地模式
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直到1996年才在美国旅游研究年刊中被正式提出。随着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工业遗产旅游逐渐兴起,尤其是在英国,工业旅游景点成为英国当时增长最快的景点。此外欧盟各成员国将工业遗产资源整合,按照产业门类设计主题游览路线,极大地推动了欧洲工业旅游的发展。这种再利用模式与前几种最大的区别在于突出对原有工业文化的展示。
波澜的威利奇卡盐矿在开采数量降低后,修建采盐文化博物馆,开展工业遗产旅游,并出售各种盐旅游纪念品,靠工业遗产旅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再如我国最早、远东最大的造船厂——福州马尾造船厂,将原有的船政绘事院(船舶设计所)开辟为厂史陈列馆,陈列舰模、图片、实物等,展现中国造船发展史、海军建设史、近代史上重大事件及改革开放后百年老厂发生的巨大变化,形成了以“工业遗产旅游——现代造船工业观光——船政文化主题工业——现代工业园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体系。
福州马尾造船厂--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在实践应用中如上几种发展模式并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常常表现为多种模式交叉应用的现象。而具体的交叉应用方式与工业遗产地自身的发展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三、工业遗产区工业转型方式
工业遗产在进行再利用的过程中,原有建筑、场地、设备等势必需要进行一定改造才能适应新的发展方向。虽然各种发展模式有所不同,但就空间规划角度而言,其建筑、场地或设备的功能转型方式大同小异。
成都东郊记忆公园
1
展示功能
厂区中的露天场地、仓库、厂房甚至空间较大的生产设备,经过改造后可以用于展示原有工业生产文化、文化艺术作品等,如博物馆、艺术作品展室等。首钢工业遗产的改造中,保留原有的生产高炉内部基本空间结构,显露出原有的钢构架和圆台形高大空间,增设天桥引导游客进入炉内,并完善灯光、音响、多媒体互动解说等设施,主要用于展示首钢发展沿革以及炼铁生产的基本流程。
首钢工业遗产
2
会议功能
利用原有工业建筑遗存,进行合理的修复和改造,用于开展大型会议。如首钢原烧结厂房的改造中,保留了原有的结构与内部空间格局,改造为综合性的会议中心,包括若干个不同规模的会议厅和多功能厅,可以用于举办大型国际会议、企业会议及研会等。
3
住宿功能
将厂区中的建筑、空间较大的生产设施等,通过内部空间的改造和装饰,提供住宿服务。如首钢再利用设计中,将冷却塔改造为一组整体化的建筑,功能定位为体验式时尚酒店,分别改造为酒店客房、餐饮、休闲娱乐及体育健身四种功能空间。其中用作酒店客房的冷却塔外立面以玻璃幕墙包裹,其余三座保持原有的混凝土表面,延续工业化的历史痕迹,在塔身点缀不规则排列的星座图案,营造浪漫情怀。
4
办公空间
对于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厂房等,可通过适当修建和改造,用作办公空间。如798艺术区的艺术家工作室、首钢料仓改造为艺术家工作室或创意办公空间等。
5
娱乐休闲功能
工业遗产地中的建筑、生产设备、场地等均可在改造后用于提供休闲娱乐功能。如德国鲁尔工业区中亨利钢铁厂废弃铁路和旧火车车皮改造为当地社区儿童的艺术表演场地;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将废弃的旧储气罐改造为潜水俱乐部的训练池,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建为迪厅和音乐厅,堆放铁矿砂的混凝土料场设计为青少年活动场地。
德国鲁尔工业区中亨利钢铁厂旧火车车皮改造
6
商业服务功能
如一些厂房、仓库等建筑在适当改造后可用作咖啡馆、餐饮店、旅游商品销售的商业用途,生产设备被改造为休息座椅等。
四、总结
工业遗产是特定时代生产力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标志,具有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建筑价值及审美价值,对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工业遗产能够在衰退地区的经济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产业用地的再利用,保持地区活力,可以给社区居民提供长期持续的就业机会和心理上的稳定感,所以,除非该遗产地具有突出的、特殊的历史意义,一般允许对工业遗产地的再利用,以保证其得以持续保存,鼓励将工业地区的游憩与旅游活动及工业遗产的保护结合起来。
在推行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时,应认真研究不同工业遗产表现出来的特点,在借鉴外国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在认识到工业遗产保护对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和不可取代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和体现其在历史、社会、建筑及审美等方面的价值,与时俱进,在新时代里赋予工业遗产新的功能。
中关村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网
zgciccip.com
责任编辑:
网址: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16019
相关内容
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观点)
观点: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
肇新窑业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策划研究
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意再利用
人民日报刊文: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专题精选资料.doc
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的价值重现方式初探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策略浅析.doc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