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
不同阶段的孩子,所需要的心理营养也不一样。
如果孩子三岁前的安全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父母离异、频繁更换抚养人、生活地点等,都会对孩子的安全感造成损害。
而要弥补这个需求空缺,需要的时间可能是三年,甚至更长。
我们可以把孩子比喻成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已经具有生命力以及生长所需资源。
但它只有具备生理营养才能生根发芽,具有心理营养才能有更好的长势。
生理营养,我相信各位家长都没有问题,但你们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心理营养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不妨继续往下看。
01
0~3个月
此阶段的孩子,更多是用感官感觉来生活的。
我饿了,就要吃到奶水;我渴了,就要喝到水;
我拉了尿了,其他人就要帮我整理;
我冷了热了,就需要帮我加减衣服和被子。
我才不管其他人怎么样,他们要以我的需要为己任,全面呵护我的需要。
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营养是:
无条件接纳。NO.1 in life(生命中至重)。
此阶段的心理营养更多是妈妈给予的。
在生养孩子后,妈妈体内就分泌两种物质:
一种是荷尔蒙,在奶水中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另一种是本体荌,会让妈妈有满足感:怎么看自己的孩子都是最美最可爱的。
因为不是所有的妈妈都会分泌这两种物质。
如果孩子得不到,他就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寻觅其他人来满足自己的这个需求。
也许一生未果,也许很幸运能找到。
02
4个月~10个月
在生理上,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慢慢学会爬行。
爬出去、爬回来——主动选择离开,需要安全时自己就会爬回来。
此时的心理营养是,妈妈要允许他爬出去爬回来,很自然的离开,很自然的回来。
如果这个阶段的心理营养没有被满足,就会导致孩子有分离焦虑,例如:
进入幼儿园或者新环境,有异常表现;谈恋爱失恋,情绪反应大甚至自残。
03
10个月~16个月
这个阶段,孩子在生理上开始学会走路,父母要支持他去冒险。
如果此时得到妈妈的支持和照顾,孩子就会获得实际安全感和心理安全感。
孩子将来不会怕陌生人,并且愿意去探险、胆子大,但不是不要命的那种!
因为他知道哪里安全、哪里危险。
04
16个月~2岁
“可怕的两岁”,这个年龄阶段最难教养:一面是非常的依赖,一面又非常的独立,经常说“不要”。
这是锻炼孩子对自己负责任的时候,当孩子说“不要”,我们要让他知道得为自己的决定去承担后果。
例如不吃饭,好,那就饿你一顿。
如果父母心疼孩子就放弃自己的坚持,这就是溺爱,我们的做法是:温柔的坚持!
这个需要力量和决心,所以这个阶段的妈妈会觉得自己特别的累,这就需要爸爸的支持与分担。
05
2岁~3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要形成这种认识:
我有时看不到妈妈在,但我知道妈妈的爱在。
这个时期需要一个过渡性的重要他人出现,要求是温暖的,安全的,有毛的,柔软的。
比如毛绒玩具、抱枕、小被子、衣服都可以。这是健康心理的表现。
如果一直依赖妈妈、不分床才可怕,孩子永远在心理上长不大。
0岁~3岁这个阶段,如果孩子被充分接纳,学会安全,懂得该分开就分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他们就能很快适应新环境。
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需要妈妈的支持和帮助。
如果缺乏心理营养,一遇到给他心理营养的人,他会立即被吸引,比如早恋。
安全感的来源:
①爸爸妈妈夫妻关系稳定。
即便有争吵,有冲突,也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自己有能力去解决。
②妈妈的情绪稳定,越稳定越安全。
人有情绪时一定是找安全的人发泄的,孩子就是那个承受着社会最底层的情绪垃圾的人。
尤其是妈妈的情绪,孩子往往吸收更多,最终妈妈的焦虑就会成为孩子的焦虑。
06
4岁~5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我”的记忆。
此时的孩子需要从爸爸身上获取心理营养,所以变得跟爸爸亲近。
而妈妈就会感到落寞,感觉自己的孩子很陌生。
此时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鼓励、认同。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有底气,遇到挫折时有力量去面对。
爸爸对孩子的影响是:
人生价值观,自我概念,性别认同。
前两项妈妈也可以代替爸爸做,但性别认同只有爸爸可以做。
爸爸对孩子的承诺是:
孩子,需要我时,我就在你的身边,不要怕。
孩子,我允许你犯错!
这个世界上最伤害人的两个场所:一个是战争,一个是家庭。
让孩子成为一个“人”,让他拥有安全感,妈妈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让他拥有价值感和自信心,爸爸的作用不可替代。
07
5岁~6岁
这个阶段父母要多和孩子在一起相处,要起到家庭模范作用,具体包括:
如何处理生活上的难题,应对的方法及态度。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如何处理情绪。
这个模范可以帮助他解决:当我碰到问题时,我怎么办?如果我心情不好,我怎么办?我与别人的意见不同,我怎么办?
告诉孩子如何管理他的情绪,如何处理他的生活中的问题。
08
7岁以后
7岁以后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尊重、信任、自由选择。
09
13~15岁
这个阶段是父母给孩子最后一次补充心理营养的黄金阶段。
因为孩子在12岁之前缺失的心理营养在13~15岁时会爆发,渴求也最强烈。
父母的做法是:
接纳他;
重视他:花时间和他在一起;
模范:潜移默化影响孩子,让他有时间和机会去模仿父母。
这样几个月下来,孩子就会有巨大变化。
10
16岁以上
孩子如果超了16岁,调整需要用年来计算。
因为现在孩子不信任你,即便你想试图改变,他也会去怀疑你、试探你。
如果可以有肢体接触:拥抱是最好的肢体动作,遭到拒绝也要坚持!
11
25岁以后
这时需要自己给自己补充心理营养,为自己的生命去负责。
做优秀父母,滋养自己;无条件接纳自己,照顾好自己,肯定赞美自己、
养育孩子,需要父母不断的学习,了解心理学,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
同时根据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相应的心理营养,而不是自我感动式的付出。
来源 | 帆书育儿号、网络
原标题:《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所需的心理营养(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