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症状群管理个性化推荐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4-11-30 00:58

个性化阅读推荐平台:推荐适合你的个性化阅读平台和服务。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品质生活点滴# #个性化生活展示#

摘要:目的:开发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症状群管理个性化推荐平台,并验证其效果。方法:成立研发小组,构建症状群管理个性化推荐平台的内容模块,包含个人信息中心、症状检索、生活日志、知识学习4个病人应用端模块;用户管理、症状管理、知识库管理、病区管理4个医护管理端模块。于2022年2月—4月,招募6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个性化推荐平台的症状管理延续护理,采用心力衰竭症状状态量表(SSQ-HF)、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ML-HFQ)、心力衰竭自我管理能力量表(SMSHF)、因心血管突发事件再入院情况对平台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平台进行症状群管理的干预组病人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症状状态、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得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症状群管理个性化推荐平台可满足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症状管理需求,对提升病人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病人病程迁延,常经历较为严重的症状困扰[1,2,3]。与单一症状相比,症状群内症状产生的负性协同效应,对其生活质量、预后造成了严重影响[4]。相关研究表明,有效的症状管理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再入院率,改善其生存质量[5,6,7,8]。因此,有必要基于症状群对病人进行管理。而目前国内症状管理多采用电话、微信小程序等随访模式,受护理人力和时间影响,难以满足病人对症状管理的实时性互动需求[9,10,11,12]。国外常基于移动管理平台、智能穿戴设备对病人进行管理,虽实现了信息交互的及时性,但缺乏个性化[13,14,15],无法为病人提供即时、个性的症状管理指导。现实情境下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由于病情复杂,症状频发,对自身症状管理常常应对无效,因而错过最佳诊疗时机,导致病人出现不良结局。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开发基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症状群管理的个性化推荐平台,以期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症状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1、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症状群管理个性化推荐平台的构建

1.1 组建研发小组

成立课题研发小组,成员由心内科主任1人、心血管方向护理专家2人、心血管专科护士2人、护理研究生1人、软件工程师1人,共7人组成。心血管专科护士和研究生负责平台框架及模块的构建;护理专家和心内科主任负责审核和评价平台框架及模块构建;软件工程师负责平台的开发与调试。

1.2 构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症状群管理个性化推荐平台的内容模块

以症状管理理论为理论依据,初步构建个性化推荐平台功能框架,并以此为检索目标,对国内外移动健康领域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整理,为完善框架及模块设计奠定基础。以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症状管理需求为立足点,结合文献及理论设计访谈提纲,并对病人进行面对面深入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病人症状管理需求并构建模块。通过专家会议法完善模块及内容,并与软件工程师完成平台的开发及调试。综合上述内容,构建由病人应用端和医护管理端构成的症状群管理个性化推荐平台,共包含个人信息中心、症状检索、生活日志、知识学习4个应用端模块;用户管理、症状管理、知识库管理、病区管理4个管理端模块,模块功能详见表1。

表1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症状群管理个性化推荐平台各模块功能

2、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症状群管理个性化推荐平台的应用

2.1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2月—4月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60例待出院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17]中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具备正常的读写能力且意识清楚,能独自或在家属辅助下操作智能设备,能配合完成调查;4)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排除合并恶性肿瘤或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或既往或现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史者。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2。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19032),所有病人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参加本研究。  

表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1.2 干预方法

2.1.2. 1 对照组

在院期间实施院内常规护理,出院后由研究者对病人进行每个月1次的电话随访,了解其饮食、运动、心理及自我监测,评估其活动与休息、药物管理等居家管理措施的落实程度,依据实际情况通过电话或微信推送的形式强化健康教育,提醒病人出院后每3个月到门诊复诊1次。

2.1.2. 2 干预组

在院期间干预方式同对照组,出院后实施个性化推荐平台的症状管理延续护理,具体操作流程见图1。

图1 平台操作流程图

2.1.3 评价指标及工具

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进行评估。

2.1.3. 1 心力衰竭症状状态量表(SSQ-HF)

采用心力衰竭症状状态评估量表[18]评估两组心力衰竭症状,借助问卷星进行调查。该量表包括日间呼吸困难、夜间睡眠憋醒等7个心力衰竭常见症状,分别从症状有无、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困扰程度进行评估。计算每项躯体症状得分为症状评分之和,量表总分为所有症状得分总和,评分越高,表明病人症状越严重,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0。

2.1.3. 2 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ML-HFQ)

采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19]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借助问卷星进行调查。该量表包括躯体状态、情绪变化、其他领域3个维度,共21个条目。各条目按照Likert 6级评分法进行评价,从“否”到“很严重”计0~5分,量表总分0~105分,分数越高表明,病人生活质量越差。本研究中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采用转化分表示[20],即转换后得分=(各维度最高得分-原始得分)/各维度最高得分×100,转换后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9。

2.1.3. 3 心力衰竭自我管理能力量表(SMSHF)

采用施小青等[21]研发的心力衰竭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价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借助问卷星进行调查,该量表包括症状管理、药物管理、饮食管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管理4个维度,共20个条目,按照Likert 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从“从不”到“总是”计1~4分,量表总分20~80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好,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8。

2.1.3. 4 因心血管突发事件再入院发生情况

对病人进行随访时,电话随访收集出院后3个月、6个月内因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再入院情况。

2.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χ2检验;定性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结果

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病人全部完成症状群管理个性化推荐平台的干预研究,且在医护管理端30例病人均有症状检索、知识学习浏览和收藏、生活日志的记录。

2.2.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症状状态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心力衰竭症状状态量表得分比较(±s)

2.2.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比较(±s)  

2.2.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水平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力衰竭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得分比较(±s)  

2.2.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再入院率比较(见表6)

表6 两组干预后再入院率比较

3、讨论

3.1 基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症状群管理的个性化推荐平台具有一定的可接受性、针对性和可及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病人全部完成症状群管理个性化推荐平台的干预研究,且在医护管理端30例病人均有症状检索、知识学习浏览和收藏、生活日志的记录。由此可见,本研究开发的基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症状群管理的个性化推荐平台具有一定的可接受性。医护人员通过对病人的症状检索、知识学习浏览和收藏、生活日志记录以及线上交互,形成整合性的症状群管理推荐个性化荐方案,因此,病人接受的症状管理方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较传统的电话随访模式,个性化推荐平台不仅拓宽了病人获取症状知识的途径,而且病人通过即时线上交流和专业的症状管理指导,其知识获取的可及性大大提高。研究显示,基于个性化推荐的健康管理平台能够为病人提供个性化且专业的指导,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管理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并支持大数据驱动的医护决策,具有重要的临床优势和应用价值[22,23,24]。

3.2 应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症状群管理个性化推荐平台可以降低病人症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症状状态较为复杂[25],普遍存在症状管理认知较低、症状识别困难、知识缺乏等情况[26],当病人就医时,症状已较为严重[27]。因此,精准识别症状,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对改善症状状态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病人使用症状群管理个性化推荐平台后,可明显改善其出院后3、6个月症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究其原因:一是病人可通过症状检索模块进行检索症状,平台可为其推送症状及所属症状群的管理指导意见,给予病人较为全面的症状管理知识;二是风险警示模块可向医护人员发送病人症状检索详情、生活日志记录的变化轨迹,医护人员以病人症状检索记录为基础,整合病人电子病历、生活日志记录以及知识学习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症状管理指导意见,并通过电话进行一对一随访,指导病人进行科学、有效地症状管理。综上,医院管理者一是要加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为居家病人提供系统、科学的健康指导,尽可能满足病人居家症状管理的需要;二是要将现实问题与智慧护理相结合,以期缩小现实问题与互联网科技间的鸿沟。

3.3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应用平台能够提升主动管理意识,改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出院后3、6个月干预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其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有关。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生活质量受其自我管理能力影响,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是促进病人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措施之一[28,29,30,31]。相较于电话随访,本研究平台设置的生活日志模块为病人提供了自身症状、运动、饮食及生理指标等数据记录的便捷途径,对促进病人对自身症状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医护人员可根据病人生活日志记录做出症状变化预测,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症状管理指导,协助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此外,病人通过学习平台所推送的症状管理、药物管理、饮食管理等知识,养成主动管理意识,提升了正确辨识及应对症状的能力,降低了因症状造成的身心负担,促进了其生活质量逐步改善,与相关研究结果[32,33]相一致。

3.4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应用平台在降低再入院率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化方向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在出院后因心血管突发事件导致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ing等[34]研究结果相似。究其原因,与本研究利用个性化推荐系统的数据交互特性实现了平台即时风险警示功能有关,有助于医护人员对院外病人的症状变化进行动态追踪。此举能够及时进行症状风险预警,一定程度上规避因症状反馈延时所导致的不良后果,降低病人因症状恶化而增加的医疗负担。但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病人使用平台的依从性还有待加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Indraratna等[35,36,37]在其远程监测程序中设定了每日体征记录任务,并通过线上提醒和积分奖励制等措施督促病人按期完成体征监测。因此,本研究后续将进一步优化平台模块和功能,采取相关激励措施以增加病人应用平台的依从性。

4、小结

基于症状群管理的个性化推荐平台可满足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症状管理需求,并改善病人的症状状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因心血管突发事件导致的再入院率。因此,该平台在实施个性化症状管理和促进病人主动健康管理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本研究的结局指标仅关注了与病人病情密切相关的一些指标,缺乏针对病人用后体验的测评指标,如满意度和可接受性等。今后研究应充分考虑用户的体验感和真实需求,提高病人使用依从性,同时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此全方面、多角度验证平台的应用效果。未来研究可考虑将可穿戴设备与平台监测系统进行融合,以便获取更多的客观生理指标。

参考文献:

[1]刘艳存,蒿若楠,陈慧玲,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群与其生活质量关系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2,30(7):507-511;516.

[2]吴燕婷,李萍,吴寒.慢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21,42(8):691-694.

[3]徐佳慧,胡世莲.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与预防措施[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1,24(6):721-725.

[4]吴傅蕾,袁长蓉,杨4,等.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症状群困扰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6):676-682.

[6]龚静欢,朱凌燕,罗桢蓝,等.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1,36(12):39-42.

[7]杜艇,李玲,陈媛媛,等.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22,41(4):423-426.

[9]卢才菊,杨阳,王永,等.专病一体化管理对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症状群迁移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9):9-13.

[10]马登艳,段棣飞,刘敏,等.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未透析慢性肾脏病病人分层管理模式[J].护理研究,2021,35(17):3139-3143.

[11]左玲,陈文凤.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癌症疼痛管理策略在喉癌放疗病人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20,6(6):577-581.

[12]胡艳芳,王一帆.微信随访在小儿呼吸科出院随访中的结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7):98.

[16]郑改改,张艳杰,杨巧芳,等.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非药物症状管理方案的构建[J].护理研究,2021,35(15):2637-2643.

[17]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

[20]朱燕波,折笠秀樹,郑洁,等.心功能不全QOL量表中文译本信度效度的初步评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3):98-100.

基金资助:2019年度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省部共建项目,编号:SB201901100; 河南省人民医院“23456人才工程”项目;

文章来源:佟佳益,王宇,郑改改,等.慢性心力衰竭症状群管理个性化推荐平台的构建及应用[J].护理研究,2024,38(12):2202-2207.

网址:慢性心力衰竭症状群管理个性化推荐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18326

相关内容

心脏康复网 2020ESC运动指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建议 心脏康复网
达格列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慢性肾衰竭病人居家护理小贴士
构建你的线上美食库:打造个性化美食推荐平台
心力衰竭的自我管理: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
提醒:肝不好的人一旦出现3个症状,说明可能快肝衰竭了!
flask框架个性化健康饮食推荐平台(毕设源码+论文)
肾衰竭要如何饮食调理?送你6个饮食小建议!
心脏康复网 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运动———2020ESC 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心脏病学和体育锻炼指南解读 心脏康复网
心衰患者自我管理十要点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