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周周讲】蝉鸣声声响,忽觉夏日长——夏至养生小贴士

发布时间:2024-11-30 02:48

夏天听到蝉鸣,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自然观察奇遇记#

原创 上海市胸科医院 上海市胸科医院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SUMMER

2021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的到来代表着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即将进入盛夏,进入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候。因此,夏至养生应遵循“三避”原则,即避暑、避湿、避寒,使身体保持在健康稳定的状态。

饮食方面

夏至时节天气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很容易发生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疾病。此外,为了抗菌消炎、解热去暑、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夏至时节还应去吃一些苦味和酸味食物,可食用一些新鲜蔬果,例如:冬瓜、苦瓜、西瓜、空心菜、苋菜都是应季的蔬果。同时注意避暑祛湿,可食用薏米、茨实、扁豆等健脾祛湿的食品。清热去火方面可以用苦瓜煲瘦肉,丝瓜炒芹菜,竹叶、白茅根等清热中药来泡水饮用。容易出汗过多的人,可以适当用西洋参、麦冬、百合等滋阴中药煲粥、煲汤,有益气养阴的作用。出现口干、尿黄,可以用车前草泡茶。天气炎热出现喉咙痛、鼻子干等上火表现可以用夏枯草、蒲公英泡茶。

着衣方面

夏至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节气,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在夏至时节应注意固护人体阳气,维护身体机能。中医认为,阳气随汗液宣发会导致阴阳俱损;此外,不要贪凉饮冷,这会导致外寒侵袭,损伤人体阳气。夏季养阳,应注意不要出汗太多。

如果外出,要选择吸汗的衣服,最好是棉质的,要柔软、透气。穿的少而透气,利于皮肤的呼吸,汗液易于蒸发,带走体温,不易中暑。尽量选择浅色系为主的衣服,因为浅色可以反射太阳光,会让人感到凉爽。

起居方面

气候炎热时导致人体出汗过多、容易上火,这是疾病的特点。上火容易导致壮火伤气,耗伤人体的津液;而出汗过多则直接耗伤人体津液,这些都可以直接导致人产生疲劳疲倦,甚至发生感冒。所以夏至时节要注意生活环境的调节,天热炎热时避免正午在室外运动,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的时候出来运动。从空调房出来时需要有个过渡期,让体内温度有个下降的过程,避免从高温到寒冷的环境快速切换而出现身体不适,甚至感冒,空调病。

调神方面

天气炎热,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急躁,经常动怒,就会使心气不畅,闷热感更加明显,不但容易疲倦,而且也会受疾病的不断侵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原标题:《【科普周周讲】蝉鸣声声响,忽觉夏日长——夏至养生小贴士》

阅读原文

网址:【科普周周讲】蝉鸣声声响,忽觉夏日长——夏至养生小贴士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19133

相关内容

生活小贴士 | 夏至养生全攻略
【科普周周讲】人生当小满,周全有馀地——小满养生小贴士
芒种节气如何养生 12小贴士迎接仲夏保健康
环保科普丨拒绝噪声污染!快来Get“降噪”小贴士
夏季护肤小常识小贴士
夏天生活小常识 夏日生活小贴士
夏季生活健康小贴士
爱耳日丨科普:环境噪声那些事
夏天生活小贴士
这份夏至健康小贴士,陪你度过北半球最长白昼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