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学】美学评论家冯德祥普及音乐中的美学,如何欣赏音乐

发布时间:2024-12-01 02:56

'生活美学与音乐欣赏':音乐如何提升生活品质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美学心得# #生活美学文章#

普及音乐中的美学,如何欣赏音乐

音乐美学: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同一般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学、音乐评论等都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深化,往往离不开从上述这些领域的成果中吸取营养。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在古文献中的材料说明,先民们不仅早已具有关于音乐的审美意识,而且也发生了关于音乐的起源及其功能的种种想象性思维,认为音乐起源于对自然、风、气的模仿,音乐的功能是可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战胜敌人等等。当时这些看法都是在宗教与神话的形式中出现,成为以后文明社会中音乐思想的胚胎和萌芽。


琵琶演奏经典曲目《琵琶语/枉凝眉/梁祝/梅花三弄/渡红尘》等

大约在西周时代(公元前11世纪),统治阶级已经把制礼作乐当作国家大事来看待,并认识到音乐具有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到了奴隶社会末期,亦即在先秦诸子之前(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普遍流行的一种音乐美学思想,便是掺有宗教观念的音乐多功能说,认为音乐不仅具有教化作用,而且还具有“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以事鬼神,以谐万民,以致百物”(《周礼?春官》)等多种功能。其次还发展了关于音乐特征的“和谐说”。西周末年(公元前 8世纪)有一位名伯的史官曾提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乎它谓之和”,“和五味以调口”,“和六律以聪耳”,以及“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等等主张。这里“和”的涵义正是多样的统一。此外,“和”还有适中、不过分的涵义。这一切在当时的思想家、政治家如季札、子产、晏婴,音乐家如州鸠等人的言论中,普遍有所反映。它们已经开了儒家音乐思想的先声。

音乐美学这个概念在18世纪末叶德国音乐学者的著作中已经出现。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19世纪后半叶在欧洲逐步建立起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它已经成为一般美学和音乐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各国音乐家们对音乐的本质、音乐审美感受、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标准等基本问题的思索和探讨却早已进行了,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它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本文作者,下面再具体谈一下在音乐美学中的声乐美学。

声 乐美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在绚丽多彩的音乐世界,声乐是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艺 术。作为声乐艺术的歌唱自产生到今天应用声乐技巧的高度 发挥,以及艺术表现形态的异彩纷呈,无论从最早原始歌唱 的实用性到当今多层次、多结构广泛的审美的丰富性 ,声乐 艺术始终都密切地伴随着人类的一切社会生活。从铿锵豪迈 的劳动号子到激越奔放 的进行 曲 ;从深情隽永 的情歌 到温柔 优美 的摇篮曲;从浩如烟海的民歌到万众一心的 国歌……声乐 以其独特的艺术美成为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精 彩内容。


https://www.ixigua.com/7056568497945444871李安娜演唱《前门情思大碗茶》,嗓音韵味十足,好听|歌从黄河来

声乐艺术美具有的永恒魅力,有它 自身相互联系和相 互作用的美的构成因素与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美的创造系统。 声乐艺 术美 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声乐 艺术 的创造到审美欣 赏的过程。声乐艺术活动是创作一作品一演唱一欣赏的一个 审美过程。这个过程的阶段性和完整性是为了人们在这一艺 术形态的审美中进行情感交流的艺术创造 ,它必须完整地构 成一种艺术的信息传导系统,在信息的传导中来完成艺术审 美的交流 。

声乐美学 是艺术美学 的一个分支 ,探 析声乐艺术 美学的核心问题 ,即从哲学一美学的高度来认识声乐艺术的 本质。从声乐艺术的具体存在对象中高度概括和抽象理性认 识结论,从理论上来认识什么是声乐艺术 ,了解声乐艺术的 构成方式与整体结构 ,声乐艺术综合性表现方式的特征,声 乐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 声乐艺术美 的构成 声乐艺术有它 自身的独特性和特殊性,是按照一定的美 的规律构成的具有特定特征的整体。在声乐美的总体构成中, 蕴涵着美的各种因素,既具有综合体中的个体美,也具有将 个体美融合为一体的综合美。


声乐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就是 声乐艺术的创造到审美欣赏的过程。

1.语 言美 声乐美的创造 ,是以它对语言的美化程度及其感染力来 体现它的艺术魅力的,凝练、质朴、形象、抒情 、诗化的语 言从各个角度 和层 面体现出 了声乐语言 的美 ,从 而造就韵律 和谐 、节奏鲜明的诗化美的艺术语言效果 ,达到情境交融、 引人 人胜的审美意境。

2.旋律 美 人们把旋律称为音乐的灵魂 ,它是音乐语言的核心。声 乐美的魅力主要取决于曲作的旋律美。曲作的旋律美是由音 调美、节奏美和声美等构成。音调是构成曲作旋律美的基础, 一 部声乐作品的旋律美,必须首先具备一个可供旋律发展的 基础音调。音调或是热情欢快 ,或是庄严雄伟,或是哀婉伤 感等都是以情感基调作为作品曲调的表现形式。音调变化发 展与调式特有的旋律发展手法的运用 ,才能塑造出完美的声乐形象。


2022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压轴曲,《拉德斯基进行曲》,永远的经典

文章作者提示:

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重要作用

对声乐表演提供指引音乐作品来源于生活且是创作者根据其自身生活经历背景进行创作。所以在进行声乐表演时,不仅是将音高、节奏唱出来,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声乐曲背后的作品内涵以及情感表达方面进行演绎。演唱者需要深刻感悟和理解作品,然后才能将其通过演唱技巧表达出来。这对声乐表演者有着很高的标准要求,需要先对作品进行鉴赏,再去演绎,声乐表演就成了一种结合表演者内在想法感触和外在感知的艺术形式,这就更需要通过音乐美学来指导提升它的审美价值,也就是欣赏性。

声乐表演要富有创造性未来的声乐表演艺术。

声乐的表演需要的是有创造力的人才,要想富有创造力,那么就必须对音乐美学理论进行深层次的研究,那么如何进行研究呢?这就可以从声乐表演的观众中寻找答案了。我们需要对观众的需求有准确定位,结合音乐理论知识进行艺术创新。一方面,我们需要将音乐美学研究内容进行创新。音乐美学从古至今都是经过学者长期的探究中形成较完整的体系的。从而,我们在声乐表演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加入新的元素,只有通过结合现有的音乐美学理论再进行扩充创新,才能更好的运用到声乐表演艺术中去。

文章作者介绍


冯德祥,年轻时就酷爱文学创作,并发表过很多文学作品,而且涉猎颇广,对中国画、西画、文学创作、美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均有一定造诣,尤其书法及绘画功底扎实,能够表现多种语境与题材。

后因工作关系放笔三十年,近年来退休又重新拾笔。

现为文化旅游部中国文化研究会会员,北京中国书画协会会员。

2019年至2020年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在2021年4月经参展活动被国礼艺术家官网推荐具有“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

文化荟萃,科技融合,给艺术更多未来,就在逸苑雅趣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欢迎在文章末尾点个“在看”,同时别忘了转发到朋友圈与好朋友分享呦

网址:【生活美学】美学评论家冯德祥普及音乐中的美学,如何欣赏音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30682

相关内容

艺术欣赏 & 生活美学
「生活美学」美学知识普及,人生处处有美学
冯德祥论美食与时尚:时尚美食的美学正在兴起,大家参与寻味中国
【生活美学】美学知识普及,人生处处有美学
《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创造你的音乐生活——大学音乐指南
“美学生活化,生活美学化”美学现象研究论文
生活中的美学
“美学生活化,生活美学化”美学现象研究论文(整理14篇)
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精选15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