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抗疫|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学生心理调适指南

发布时间:2024-11-11 16:10

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好!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近期,因新冠疫情防控特殊需要,遵照上级管理部门要求,我们美丽的校园暂时实行了封闭管理,同学们在上课、学习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受到了一定影响。

为帮助同学们避免出现可能产生的心理不适,在阻断新冠病毒侵袭的同时,做好心理防御,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学校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份心理调适指南,包括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和自我调适方法两部分,助力同学们做好心理防护,增强心理免疫力。

一、疫情背景下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

人们在面临重大突发事件和不确定结果的压力情境时,通常会产生“3F反应”,即Frighten(恐惧)、Fight(战斗)和Flight(逃跑)。当身处“3F反应”时期,人们会表现出相应的生理、心理反应。在当前因疫情封校的特殊时期,一部分同学可能会出现如下应激反应:

1.生理反应:心跳增加、呼吸短促、骨骼肌收缩等,严重的可能会出现一些躯体化反应,如无明显原因的疼痛、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睡眠问题、过度洗手或消毒等行为。

2.心理反应:包括情绪反应与自我防御反应、应对反应等。

情绪反应表现为无聊、烦躁、憋屈、消沉、抑郁、易怒、焦虑、恐惧、内疚、抑郁等。

应对反应常与情绪反应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攻击、退缩等。例如,有的同学会觉得无所事事,懒于学习、不思读书或沉迷手机、游戏等;有的同学倾向于喜欢独处,不愿意与同学交往、易与同学、家人争执等。

自我防御反应是指人们在应对应激事件时,内部心理活动所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如合理化、压抑、否认等。自我防御是人们面对应急事件时的正常反应,是一种自我保护,只要能通过运用这些防御手段保持身心平衡,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就不要在意;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运用自我防御,使自己在内心安宁和人际交往方面出现不和谐时,就需要加以注意。

二、防疫期间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一)急性应激状态下的心理调适

1.觉察当下,接纳自己的身心变化。疫情严峻情境下的暂时不安、无助,甚至惶恐等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无需为自己贴“羞耻或错误”的标签,也无需强求自己必须勇敢。可以告诉自己:“我确实有些紧张,不过我可以不过分关注,做点别的会慢慢好起来。”或进行积极自我暗示,如“我能克服困难”“我今天精力很充沛”“疫情总会战胜,一切都会正常”等。

2.尝试放松,及时缓解应激状态。应激状态下,改善大脑神经紧张和激素含量等可以有效缓解心理紧张。当感到紧张时,可尝试使用两个简便易行的小方法,效果还是不错的:

(1)深呼吸法:变短促呼吸为长而慢的呼吸,可以调节大脑紧张的状态知觉。如采用腹式呼吸法,其他的放松训练或冥想也很有效,可在网站上自助检索。

(2)多喝水:在急性应激的状态下,尽可能多喝一点水,可以排解血液里因应激突然增加的激素,如肾上腺素,帮助身体恢复。

(二)疫情防控常态应激状态下的心理调适

1.调整自身认知,理性看待疫情及学校防疫管理

在封校期间,可能会突然产生一些想法,“我有重要的事,现在出不了校门怎么办?”“万一我也感染了怎么办?”“我发烧了怎么办?”“快递不进校门了,我需要的东西买不到怎么办?”

面对上述想法,同学们一方面要关注国家、省、市、校的防疫要求,注意身体状况,积极学习防疫技巧,有病报告,无病不慌;另一方面要积极调整自己的不合理认知,不过多关注负面新闻,不将疫情过度灾难化,保持正向关注和积极期待;同时,积极理解、接纳学校封闭防疫管理的现实和目的,确信“国家已经具备疫情应对和防护的丰富经验”“只要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就会极大减少感染可能”“封校不是禁闭,而是增强了保护力”,严格遵守学校防疫制度,有意识地进行积极思维训练。

2.规律作息,保持能量平衡

急性应激期间,人体会分泌皮质醇来帮助应对长期压力,同时也会出现免疫力略有下降、情绪相对不稳等能量损耗情况。保持正常作息规律,开启“五好”生活模式,可以极大地帮助同学们补充能量,维持身心平衡。

(1)睡好:每天保持7-9个小时充足睡眠,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午睡半小时到1小时,睡前不做剧烈运动,也可通过深呼吸或舒缓音乐助眠。

(2)吃好:保证营养均衡,三餐规律。早餐进食适量蛋白质,减少进食“非天然食物”分量;晚餐进食适量淡水化合物(饭、面、粥、粉);每天吃蔬菜;如条件允许,每天吃适量水果。

(3)喝好:每天适当增加饮水量,尽量少喝含糖碳酸饮料,神经稳定的同学可适度饮茶;神经易过敏同学需戒咖啡因(浓茶、咖啡、可乐、朱古力等)。

(4)学好:制定具有规律性的日常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做好时间统筹安排,非极特殊情况不搞突击(连续熬夜写作业或论文)。

(5)运动好:定期参加身体锻炼,如去操场慢跑、散步、身体拉伸等,减少激烈运动,避免受伤。

3.寻求社会支持,“说”出压力

可以寻求自己的亲人、朋友、辅导员老师、同学或心理咨询师等,诉说当下感受,尤其是不安、焦虑和烦恼的情绪,降低压力感。

4.助人为乐,“帮”走压力

利他行为是智慧处理压力的方式,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积极体验。尽可能为身边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如协助辅导员做好管理工作,帮助同学处理学习困境、关心与陪伴室友等。

同学们,如果你感觉焦虑、恐惧等情况比较严重,或一些躯体化反应已超过自己可以调控的范围,不要害怕,也不要忽视,可以主动、及时地寻求专业老师的心理支持。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静待春暖花开,万物解封。

参考资料: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编,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编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

2.钟杰.学生如何应对疫情.2020-02-18.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7411L7iw/)

3.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心理健康宣传之——压力管理.2022

END

往期推荐

【聚焦两代会】代表访谈,听听他们怎么说

兰州文理学院第二届第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预备会议召开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学生处 中山学习平台

编辑 | 伏文杰

责任编辑| 刘阳阳

审核 | 叶萌

↑关注我,了解更多雁苑故事↑

喜欢这篇推送记得给小编点赞喔

官方微信:

luasnews

官方微博:

@兰州文理学院

投稿邮箱:

2922039557@qq.com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责任编辑:

网址:“易”抗疫|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学生心理调适指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3240

相关内容

抗击疫情心理调适指南(学生版)
请查收!疫情期间校园心理健康调适指南
疫情过后,学生返校复学心理调适指南
疫情期间心理调适指南
大学生疫情防控心理健康调适指南
广职学子返校心理调适指南
【防疫小贴士】学生疫情防控期间学习生活健康指南→
【心理防疫】返校心理调适·学生篇
【心理课堂】疫情期间家长学生心理调适指南
新冠疫情期间,学生居家生活指南及心理调适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