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家庭 推进社会和谐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和谐家庭促进社会稳定 #生活知识# #生活理念# #家庭和谐理念#
民盟白银市委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化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和谐以家庭的和谐为基础,没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
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安定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个人心理的平和;又包括宏观的制度建设,微观的家庭、社区建设。其中,和谐家庭的构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在任何社会中都是一种基本的社会设置。作为处于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家庭的稳定,既为个人提供了私人生活的场所,又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同时它还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的第一个驿站。家庭作为社会整合的初级群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既是直接的,也是深层次的。家庭担当的生育功能,使其在人的社会化上起着基础性作用。在男女不平等的情况下,婚姻的大厦往往会解体,导致离婚率上升,从而带来社会不稳定。反之,家庭会较稳固,整个社会也较稳定。
二、影响家庭与社会和谐的因素
(一)心态不平和。心态平和是营造和谐家庭的基础,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生存的压力、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过大、社会竞争激烈等方面的原因,人们的心态失衡了,特别在对待孩子问题上失去平和的心态:如看见别的孩子考一百拿第一,眼红心急回家吵爹骂娘,拍桌子瞪眼;对待孩子的小小进步,不是加以鼓励,而是鄙视;一切以学习成绩是否优秀、能否考上大学、将来能否成才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同时,有的丈夫责怪妻子不够温柔贤淑、容貌不够姣美、身材不够性感等,百般挑剔,心存不满;而有的妻子则抱怨丈夫赚的钱不够多、官当得不够大、心胸不够宽广等,万般刁难,怒气难消。如此这般,当家长对小孩缺乏平和的心态,以至对家庭、对社会失去平和之心,家庭将无和谐可言。
(二)人口老龄化。目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明显,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有些人认为,人老了,不中用了,是包袱和累赘,因而采取冷漠歧视态度;有些人法制观念淡薄,不但不尽孝养义务,反而虐待老人,掠夺老人财物,干涉老人婚姻,侵犯老人合法权益。在我们接待的来访中,侵占老人的住房、抢占宅基地、用地款等现象时常发生,其状惨不忍睹。社会上这种不尊老、不爱老、啃老、虐老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家庭与社会的和谐。
(三)两性不平等。目前,妇女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但现实生活中两性不平等现象还比较突出,其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状况影响了两性平等。在一些贫困县区,妇女得不到最起码的生育和卫生保障,早婚多育、营养不良,严重威胁着她们的生命健康权;妇女缺乏平等接受教育和技术培训的机会,从而影响她们自身发展的自由。二是社会文化传统影响了两性平等。“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它以“三从四德”为主,强调妇女的依附性、屈从性,妇女完全无独立人格可言,如果不从就要打骂,个别地方仍然把妇女作为财产而不是当作“人”来对待。三是现实法律政策的不完善影响了两性平等。目前的法律宣示性条款居多,可操作性不强,救济措施过于刚性,使妇女权益在现实生活中难以保障到位。因为两性的不平等,家庭暴力及不和谐的现象突出,导致整个社会的不和谐。
三、营造和谐家庭、推进社会和谐的对策
(一)构建和谐家庭,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功能,为构建和谐家庭宣传服务。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和谐家庭构建有赖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家庭外部环境的改善。重点是要解决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真正实施,青少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到位,老人的养老福利的有效保障,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安置落实,社会公共环境建设的不断完善等等,从而构成和谐家庭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夯实和谐家庭基础。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步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基础。一个具有家庭美德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有共同语言,保留和尊重家庭成员各自空间和兴趣,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广泛开展家庭文化主题活动,主要从“美在家庭”、“欢乐家庭”、“学习型家庭”、“美德在农家”、“不让毒品进我家”、“文明新风进家园”、“健康之家”等多种形式的寓教娱乐活动,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勤劳诚实的水平,形成一个安定、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
(三)立足关心教育下一代,从娃娃和青少年抓起。和谐家庭的建立要从娃娃抓起,一要倡导全社会和离退休干部都来关心下一代,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关心教育下一代,从小培养他们爱学习、爱劳动、孝敬老人、帮助他人等良好习惯。使孩子们懂得勤劳俭朴、尊敬长辈的道理,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要避免不敬老、不养老,甚至虐待老人的事情发生。二要依托现有场地设备,建立和完善青少年安全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义务植树基地等各种提高青少年素质的课外教育活动基地。不断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从小培养有现代文化知识的新人,为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增添活力。
(四)贯彻落实基本国策,倡导尊重妇女权益。要倡导新型的家庭伦理文化,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精神,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既以家庭的和谐、稳定为重,又不牺牲个人的自由和幸福;既有家庭成员的自主性,又有相互体谅的包容性,既建立和谐的幸福家庭,又树立尊重妇女权益的社会风尚。
(五)提高家庭自身素质,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影响家庭的和谐程度。因此,构建和谐家庭要从提高家庭成员的素质着手。一是要提高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的文化素质。女性在家庭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一个妇女的素质对她的父母、配偶和子女都有巨大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她直接影响三代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家庭的和谐程度。二是要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素质。当前家庭暴力发生率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法律知识,特别是在农村30%的男性认为打老婆、孩子是家务事,不犯法。大部分女性在遭受家庭暴力后不会想到通过法律寻求帮助,也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扩大有助于和谐家庭构建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面,尽量减少家庭暴力等侵害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现象发生。四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组织在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切实把妇女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网址:营造和谐家庭 推进社会和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33186
相关内容
和谐家庭 和谐邻里 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应从家庭做起
家庭社工:论和谐家庭的构建
和谐家庭倡议书
营造和谐宜居环境的方法?
各级妇联创建和谐家庭活动:亿万家庭奏和谐之韵
家庭和谐与健康
8个秘诀打造和谐家庭
作文:和谐生活和谐社会
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