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墙宅”亲子空间 / 立木设计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4-12-01 14:10

建立研究问题的假设并设计实证研究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学术研究方法#

项目是位于上海改造后的亲子空间,随着国家实行全面二孩政策,越来越多的青年夫妇逐步迎来多个孩子的家庭生活。立木设计研究室一直致力于打破N室N厅的桎梏,研究适应时代发展的人居空间,我们期望通过一系列疑难杂症个案的探索,使家宅能够回归日常与真实。1992年,10岁的韦谦以一幅“画故乡”拿下海峡两岸中华少年宫书画比赛金奖,一时间,少年才子,意气风发。时光飞逝,26年后的韦谦又一次将故乡桂林“画”进远方,画到上海嘉定的“湖畔”公寓里。

二胎夫妇、三代家庭。魔都新房、连线故乡。房子的过去是一套四房一厅的精装交付公寓,巨大的客厅是建筑设计诗意的留白,厅大而房小,显得冷清。业主韦谦和刘媛夫妇期望在这里能有两个孩子自由活动的天地,更能有家乡桂林的山水形神。

▽入口空间

设计首先要打破的,是50m²大客厅带来的距离感。于是我们用一片6米长的墙在客厅里画了座“山”:山上有平台和阶梯,山下有洞穴和球海,山前有延展的吧台和呼啸的滑梯,山后还有躲躲藏藏的猫猫洞和望天的吊桥。在这座只有20m²的山上,五个形态各异的洞口描摹着山水的形神,当每天“翻山越岭、爬树钻洞”成为一种常态,原先空旷客厅被孩子的欢声笑语填满。

▽电视柜

客厅侧的墙上除了形态各异的洞口,还有一道集合了楼梯和滑梯的弧线,这也是设计特意引入的环绕式路径:爬上楼梯、滑下滑梯、在海洋球池中嬉戏、从沙发后的洞口钻出来或跑回楼梯再来一组运动。

墙虽有趣,但单一的路径也难免使人疲倦,于是我们在墙上飞架起一座玻璃和绳网的桥。这就为爬上楼梯后的活动增加了可能:除了滑下滑梯,还能穿过廊桥,钻过洞口,像人猿泰山般滑下缆绳,再躲进猫猫洞里睡上一觉。墙的动作斩断的不仅是尺度上的疏离,还有超大空间里隐私缺失的尴尬。吧台、楼梯、台阶、滑梯、平台、廊桥、树洞、吊椅等等,这一系列微小日常的空间像是海绵里的空隙,容纳着整个家庭活动的无限可能。当游戏时,墙是道具 、是舞台;当安静时,墙是怀抱、是港湾。

如果说客厅的改造是整套公寓的“题眼”,解决之后,摧枯拉朽,一马平川。那剩余每个房间的“小修小补”靠的则是设身处地的体贴和无微不至的细腻。比如,在不足5m²的儿童房里,一分为二,上寝下居,学习玩耍休息生活一应俱全。

比如,考虑身处时尚行业的韦谦、刘媛夫妇大量的收纳需求,设计在原本并不宽裕的主卧中神奇地变出了两个独立衣帽间,又将一个厕所改为了储藏室,为未来收纳做了充分的预留。

从韦谦小时候在漓江踩水的回忆中获得灵感,我们从桂林空运来石板与鹅卵石,使得在卫生间里,也平添了几分乡愁。

平面图、轴测图:

项目空间信息:    空间名称:墙宅 空间类型:住宅空间、创意住宅 空间地址:上海嘉定 设计公司:立木设计研究室 空间面积:180平方米 空间主材:石材、木材、钢材、玻璃、枫木饰面、木地板(安信)、防醛石膏板(优时吉博罗)、软包、攀爬网、钢索 空间摄影:胡义杰

文章导航

网址:上海“墙宅”亲子空间 / 立木设计研究室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34957

相关内容

亲子餐饮空间设计与应用研究
住宅室内储物空间设计研究4篇
室外亲子互动环境的空间设计
亲自然设计理念下的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上海市典型住宅区生活空间结构模式研究
住宅室内储物空间设计
上海·house 04 LOFT住宅改造设计 / 隹禾
干货 ▎儿童房=亲子空间?怎样设计才是适合的亲子空间?
小户型住宅空间的优化性使用研究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居住空间室内设计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