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动性的数字亲密关系:社交网络空间的亲子互动

发布时间:2024-12-01 14:12

烹饪过程中的互动,有助于增进亲子间的亲密关系。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烹饪乐趣# #亲子烹饪互动#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能动性的数字亲密关系:社交网络空间的亲子互动

朱丽丽   李灵琳   开通知网号

【摘要】:本研究聚焦社交网络空间的亲子互动,采用质化路径的路径切入,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对10个家庭中的亲代和子代进行多轮访谈。研究内容主要集中数字语境中的代际冲突、数字区隔和数字反哺三个层面。研究发现:社交网络中的亲子互动是一种基于能动性的数字亲密关系。子代擅长运用数字能动性在社交网络空间中制造与父母的数字区隔,他们使用目的性剧本表演、分组可见等策略,回避和减少与父母在数字空间中发生的代际冲突。亲代也具备改造数字亲子关系的能动性,主动向子女学习新技术新的生活方式的父母,往往能够与子女增进线上线下的亲密性。无论是冲突、区隔还是反哺,数字空间中家庭话语权力的迁徙、生活方式的浸润,乃至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区隔与博弈,都与数字"能动性"紧密关联。数字时代亲子关系的好坏并不仅仅取决于新媒介能力,而更多取决于关系双方在数字社会结构中表现出的能动性。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9031866439381811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梅;罗鹏飞;见“影”如面:城市远距离家庭的子代家庭展示与数字亲密关系构建——基于手机拍照行为的考察[J];未来传播;2023年06期 2 赵红勋;史可凡;数字反哺:农村老年群体的短视频实践研究——基于中部地区B村的学术考察[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4年01期 3 段秋婷;张大伟;谢兴政;王朔;沉默的“对抗”:数字原住民信息回避行为研究——以父辈向子辈转发的网络信息为考察对象[J];图书馆论坛;2023年02期 4 杨恒;蔡亚欣;拟剧理论视域下匿名化的青年媒介形象探析——以豆瓣momo群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3年07期 5 朱秀凌;知沟弥合:家庭传播研究的国际前沿与自主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03期 6 石晋阳;陈刚;老年人数字化生存困境及其转化学习模式建构[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05期 7 段俊吉;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代沟:数字反哺的教育镜像[J];中国远程教育;2023年03期 8 焦开山;马子恒;亲子关系与技术反哺行为研究——基于宁夏某社区的调查[J];宁夏党校学报;2021年06期 9 叶强;杨敬之;数字化时代的家庭教育新挑战及立法回应[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01期 10 孙文峥;“在一起独处”:视频时代的数字化管理与陪伴——以青少年直播学习为例[J];新闻与写作;2022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福丽;中介化的亲密:智能手机对当代城市家庭关系的影响与建构[D];云南大学;2020年 2 赵洁;手机摄影与自我再构[D];云南大学;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茅凯花;社交媒体情境下留守儿童情感分析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23年 2 朱彦卿;文化反哺:城市老年人数字化生存的可行路径[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23年 3 章含菁;新媒体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代际关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23年 4 史靖钰;成人初显期家庭的手机互动及代际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23年 5 罗文悦;老年群体智能手机媒介使用的家庭数字反哺行为研究[D];安徽大学;2022年 6 戴程程;“流动的教化”:成人初显期子女与父母的媒介互动研究[D];西南大学;2023年 7 崔雪微;网络文学读者互动与可感知的社会互动[D];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 8 张颖;中国家庭代际数字鸿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21年 9 徐晏清;中国家庭数字反哺障碍及其消除研究[D];湖南大学;2021年 10 胡晓平;农村家庭内基于微信使用的数字反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2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世富;韩晓丹;朋友圈分享内容的定量分析[J];东南传播;2015年01期 2 张煜麟;社交媒体时代的亲职监督与家庭凝聚[J];青年研究;2015年03期 3 朱秀凌;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基于对福建省漳州市中学生家庭的实证分析[J];新闻界;2015年11期 4 周裕琼;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对家庭内“静悄悄的革命”的量化考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5 刘颖敏;王芳;90后子代与亲代间的反向社会化研究——以互联网的运用为例[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6 唐梦园;戈夫曼拟剧理论视角下球场观众暴力动力因素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2期 7 陈宁;黄洪基;走近90后的内心世界——对上海市2283名青少年的情感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3期 8 孟庆东;王争艳;网络亲密关系的性质与成因[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9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刘长城;徐光芳;试论网络时代的后喻文化特征[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雪岩;后喻文化时代青少年新特点与代际关系的合理重构[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丽丽;李灵琳;基于能动性的数字亲密关系:社交网络空间的亲子互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2 储文韬;赵惠群;社交网络虚假信息传播控制方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06期 3 莫梅锋;蒋文妮;留守儿童社交网络欺凌的嬗变及治理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23年05期 4 刘佳丽;杨芬;胡婷;李朝阳;邱雨菲;老年人社交网络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3年24期 5 王景淘;社交网络账号买卖的现实问题及其应对之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4年01期 6 赵巍亚;田俊静;朱建勋;王华伟;基于微博平台的社交网络取证方法研究与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4年01期 7 周浩;论社交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J];基础教育参考;2018年12期 8 周浩;雷雳;儿童如何在社交网络上获取快乐[J];基础教育参考;2016年23期 9 陈雅菁;张建庆;林敏;用大数据实现检验检疫统计监管[J];中国检验检疫;2017年05期 10 王充;徐晓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能研究——基于元宇宙社交网络社区[J];社会科学家;202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芊芊;周宗奎;社会隔离感对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意向性自我调节与准社会关系的链式中介作用[A];第二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专题研讨会[C];2023年 2 周琦;浅析网络化的个人主义浪潮对人际交往范式的改变[A];智慧型社会的治理体系与构建学术论坛论文集[C];2023年 3 范凯;基于“大五”人格的社交网络用户人格预测[A];第三十八届中国(天津)2024’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24年 4 张富兴;王相英;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与社交网络成瘾:认知重评的中介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23年 5 陈凤月;黄羽商;林典;高中生主动性社交网络使用与身体意向的关系:线上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22年 6 崔项铮;范维;王莉;D型人格对成年人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错失焦虑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22年 7 赵楠;苏悦;朱廷劭;社交网络信息个性化引导的初步探索[A];第二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22年 8 麻巍葳;晏碧华;社交媒体情感依赖和大学生人际科技干扰与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关系:错失焦虑与孤独感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21年 9 郭晓荣;梁晓燕;刘晓飞;赵桐;社交网络捐赠利他者更利他的边界机制:基于信任视角[A];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21年 10 刘华玲;吕游;冯霞芹;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隐私度量研究进展[A];第十六届(202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2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志雄;宗教社会资本功能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樊超;基于社交关系的人类动力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李永凯;移动社交网络中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4 陈锐;社交网络中多因子融合的个性化推荐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5 吴鹏;在线社交网络群体发现及其传播控制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6 罗贵珣;社交网络中观点演化模式及信息转发预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7 王彦本;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与预测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8年 8 邓璐;面向在线社交网络的话题演化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8年 9 崔炜荣;面向移动社交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用户匹配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8年 10 孟艳红;社交网络用户影响力分析及信息传播建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为;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屏蔽父母”现象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7年 2 那馨文;群体性孤独问卷编制及其与社交网络和错失焦虑的关系[D];北京林业大学;2022年 3 田梦圆;媒体等同理论视域下社交网络机器人对人类情感影响机制及风险规制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24年 4 吴耀;基于协作关系的学术社交网络可视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23年 5 张志强;基于表示学习的动态社交网络对齐研究和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22年 6 李春梅;在线社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3年 7 刘琼琼;错失恐惧对学业拖延的影响:社交网络成瘾和基本心理需要的链式中介作用[D];杭州师范大学;2023年 8 雷青青;社交网络浪漫关系自我表露与关系承诺的关系:依恋的调节作用[D];西南大学;2023年 9 程磊;学术社交网络学习式搜索行为建模研究[D];武汉大学;2019年 10 丁楠;在线社交网络社区发现方法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2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敏;打造特色文化学堂 构建长者社交网络[N];汕头日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马连华;我的车我设计 大众自造会否引发设计革命[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超;开放平台 社交网络的利益窗口[N];中国青年报;2011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郭勉愈;社交网络:股价虚高?[N];科学时报;2011年 5 记者 王晓颖;社交网络上年轻人热衷找“搭子”存钱[N];工人日报;2024年 6 本报记者 武晓莉;社交网络构建服务新生态[N];中国消费者报;2021年 7 本报记者 王卉;社交网络:我的社交谁做主[N];中国科学报;2014年 8 刘雨微 编译;社交网络影响网络信息保真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 9 记者 郭宇靖 吉宁;短视频会搅动社交网络“一潭春水”吗[N];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 10 ;“互联网+”模式不断渗透进生活[N];西安日报;2015年

网址:基于能动性的数字亲密关系:社交网络空间的亲子互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35031

相关内容

数字时代,如何让网络成为亲子互动新空间?
网络时代呼唤亲密有间的亲子关系
增进亲子关系的互动性
室外亲子互动环境的空间设计
亲子互动,增进亲密
亲子教育互动游戏:增进亲子关系,寓教于乐
亲子互动空间设计必要性分析
亲子互动空间有哪些空间
“网络互动”不能替代人际交往
增进亲子关系的互动方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