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夏天来了,姐妹们要是再不做衣橱换季的整理就有点晚啦~
说起衣橱整理,可算是个小工程,怎么能再轻松些,省事些呢?
以前通常推崇用某些收纳工具、手法,今天想向大家分享的是,何不尝试做下服饰预算呢?
一、回顾
脑子一热,把以前买衣服的支出大致列出来,做了个曲线图。
这些年,我花在服饰上大概6W,一半从淘宝买,另一半花在了商场。最少一年花了不到2K,最多一年超1.5W。
数字暴露出了我长期存在的问题:
第一阶段 从毕业到上班 约8年
以网购,买便宜货为主,有时消费只是为了和同事攀比。买衣服没控制,每次5~10件,一堆堆往家搬。收入=价位,太关注衣服单价。工资少,就买件100的,工资高,就买5件80的。。。
第二阶段 压力吸引了大额无用消费 2年
30岁接触奢饰品,没独立审美眼光,为装门面买了3个奢侈品包。
2012、2013年支出超万元,就是这个原因。
包买回家没用几次就不喜欢了,其中一个买时花1W,卖时回收5.5K。
第三阶段正式学着装、搭配 1年半
2014年,32岁起,算是有些开窍。走过十年弯路,才知道适合什么。
专门去听了服饰、色彩搭配课程,也读书,注意观察行人着装。
二、总结
1、要重视价值而非价钱
买便宜货不是明智之举。过去习惯性省钱(我以前在亲友中是有名的抠门)有时为了弥补一种匮乏感,反而一口气买了好些便宜可质感差的衣服。数量再多,也就穿那几件,其他依然是闲置。
花大价钱也不是长久之计。一个人形象好不好,不是靠几个奢侈品包就完事儿了。从屌丝到时尚的目标设置难度太大,不如先做到穿着得体。时尚是用钱砸出来的,可也得看砸在了什么地方。如果服饰能推动你的人生顺风顺水,那才值得投资。
2、买衣服≠释放压力
这些年我换过几个工作,但中间没真正休息过,一直积压着压力。每换份工作买求职服装时就被售货员鼓动,买完就后悔。
2011年29岁时,人生格外压抑,为了攒钱,强迫着不花钱,反而更加亚历山大。前一年抠门,后一年花超,在我身上体现得很明显。
3、服饰搭配学习要趁早
好友提出疑问:有没有必要学搭配课?衣服、颜色必须得按照一个理论体系配才算好看吗?
美不美一定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没有一定之规,更不是一言堂。很多杂志编辑没有上过课,也能穿出自己的范儿。
我很赞同好友的观点,只是能自学成才,能在时尚行业熏陶的是少数,对她们而言每天在工作中浸淫就是种积累,慢慢就形成自己的穿衣哲学了。
大多数女孩子从小没机会接触着装教育,家中长辈也不见得能给孩子像样的建议,还是趁早去学吧。
三、规划
1、理智设定预算
根据历年数据,我算出个平均数,差不多4000元/年预算刚刚好。当然,很多女孩子去购物一次的消费也要超4000了。所以这个数字是经济型滴。
家里已有基础服饰,再加上亲友馈赠(年初接收了亲戚赠送的20条丝袜,够穿5年)
肯定还是有突破旧形象,购置新装,穿得更加出彩的需要哦,只是目的不同罢了。
2、明确场合着装
通常倾向先以工作为主,职场着装至少能在工作、学习2个场合通用。以我为例:
生活:在家休闲、亲友聚会、特殊场合、外出运动
工作:企业授课、社会授课、沙龙分享
学习:在家自学、出门听课
一件衣服再漂亮,性价比再高,不知道穿着要去哪儿,坚决荷包紧闭!
3、逐年提升品位
行业、职位、气质、气场、收入变化,可驾驭的服装都应该上一个新台阶,这时要提升品味而不是数量。
个人认为一位女性200件左右的服饰就足以在多种场合搭配得得体和出彩了。
服饰品味目前在我能理解的范围内主要靠剪裁和面料。最近购入几件100%桑蚕丝衬衣,发现亮面绸缎虽然富贵,却更适合丰满的女性;亚光双绉,反而适合瘦子穿;而重磅真丝的服装,质量更加过硬,能穿N年,最推荐。
万一要网购,服装容易色差大,剪裁和面料都和图片看起来不太一样。我一般遇到不合适的果断退货,哪怕自费小额快递费,也比在家囤积几件堵在心窝里的东东要强很多。
想要分享的还很多,休息,休息一下。
我相信每一个女孩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积累才最终蜕变成了魅力女神。
让我们继续为变美而加油吧!
【财女养成,成长修炼,欢迎关注她理财微信公众号:tali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