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4-12-01 15:09

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心理疏导中起到关键作用 #生活乐趣# #心理健康乐趣# #心理疏导#

        王倩倩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100080
        摘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心理疏导的开展已经比较普遍,许多护士都开始注意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试图在心理与社会方面更多的帮助患者。应用心理学的方法与患者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去满足患者的需求,帮助患者适应和建立对疾病的正常反应性,解决患者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每个护士的责任。然而在心理疏导中,适时的言语是最好的工具。 
        关键词  心理支持;心理疏导;语言
        心理支持是心理疏导最常用的方式,也是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之一。心理支持是建立在护士与患者相互沟通的基础上的。心理支持的必要条件是护士借助言语和行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可以互相信任的治疗关系。心理支持是指所有的心理治疗都在精神上给患者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地支持,由于心理支持的原理不受精神分析、行为理论、人本主义、认知理论等治疗模式的约束,主要是运用心理治疗的一般原则,属一般性心理治疗的范畴。心理疏导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过程,心理疏导的基本工具是言语,因此有人把它称为言语治疗。
        心理疏导不同于心理支持,心理支持具有广泛性,而心理疏导更具有针对性,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时,同样要与患者建立良町瓿治疗关系,要得到患者的认同。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围绕患者存在的问题,找出患者心理反应的主要矛盾,引导患者客观的认识这些问题,找出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1]。护士在采取心理疏导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语方法:不能仅强调自己的社会标准和观念,而是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深人到患者的内心世界,体察患者的情绪,了解患者的思想,归纳出患者的问题。在分析问题时,要使患者能够接受。要注意患者谈话中传达的信息,不仅是言语表述的,还有语意中隐含的信息。了解体察患者的感受之后能够准确地用言语把自己的意向传达给患者。
        一、护理的意义
        做好心理疏导是提高专科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心身健康的重要措施。通过各时期患者心理不同表现来进行相对应的心理疏导。心理疏导的意义是护士通过环境、语言、态度、行为,对患者进行的心理和精神护理,是对患者的一种心理照应,利用护理技巧及科学的启发教育、暗示,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让患者在护理中获得的不仅是打针服药等技术性服务,还应获得同情、温暖、鼓舞和信心,促进患者心身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对提高专科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心身健康具有一定的意义。
        护士敏锐的观察力,是衡量护士心理素质的基本标志,护士的观察能力是广泛的医学知识,熟练的临床工作技巧和高度责任感的结合[2]。疾病的发展变化,护理常规并非固定模式,护士一定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从按疾病的规律能预测出患者生理、心理上异常变化,能掌握护理工作的具体内容,早发现问题,早分析患者心理变化,早制定护理措施去提高护理质量。
        二、患者心理需求
        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及陌生的环境都会产生患者特殊的心理需求。
        1.安全需要:患者住院治疗后进人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在医疗活动中不同检查、治疗、用药的可选择性会感到茫然。由于患者未受过相关的医学知识教育,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危害性,相关费用的不确定性会都产生焦虑情绪。因此患者住院期间对于各种检查、治疗,既寄予希望又充满担忧。
        2.爱与归属的需要:患者住院后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在由医务人员、病友共同组成的新群体里,渴望能与病友沟通,相互之间关系融洽。患者住院期间想家,想孩子,如能得到家人、朋友的关爱与照顾则有利于患者产生积极情绪。
        3.尊重的需要:患者往往因丧失部分能力,处于被动地位,更增加了对自尊的需要和渴望被人尊敬。患者可能通过与医务人员亲切的感情交流而使自己受到重視,也希望得到关照。有一定地位的患者可能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自己的社会身份,希望能得到认可。如果患者 感到自己在医务人员心目中没有得到重视往往会产生伤感,从而降低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战胜疾病的勇气。
        4.自我实现的需要:患者住院后疾病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但也会担心因此而耽误工作和学习[3]。
        心理疏导的过程,就是护士以言语为工具帮助患者、指导患者学习有效地应对技巧,把自己从经历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包含紧张、烦恼和愤怒。适应的过程是动力相互作用的过程,适应的同时,人们增强了能力,但是,由于压力过大,患者往往产生心理危机,感到自己的无助和失败,在患者中这些压力往往来自疾病和环境。这些压力被感知后,患者会根据自己的人格特征、学习经验和当时的健康状况,对信息作出评价。

如果评价认为是有害的并具有危险性,而且又是自己无力应付的,患者则会产生紧张状态,在临床上可以表现出愁眉苦脸、烦躁、焦虑、情绪波动、容易激动、大发脾气、过分敏感和恐惧,情绪只会变的消沉,可能出现强迫行为、饮食不规则,甚至产生自伤自杀行为。这些现象都会导致患者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疏导的意义就是调动患者自己的积极性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分析自己产生紧张的原因是否与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有关。提醒患者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想法适应客观的要求。把自己的期望值调整到与自己能力相当的程度。不要回避矛盾而是针对确实存在的问题寻找合理解决的方式。因此在患者病后,护士要提示患者目前的处境,使患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来评价自己的能力,以作出适当的、符合自己客观情况的选择。合理的语言运用能使患者明白自己的问题还必须自己解决,尤其是心理上的困惑,其他人只能是帮助你指出问题,分析问题、问题还在于自己解决。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疏导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和科学性,调动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使患者自觉配合医护人员服从治疗,化担心、疑心为舒心、安心,早日康复。
        三、措施
        1.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态度、表情和姿势等,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具体说:(1)协助患者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帮助患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2)解除患者对疾病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心理疏导,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4]。
        2.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创造良好舒适的诊疗、治疗环境比如: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简捷的就诊流程,热情、礼貌的工作人员。让患者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有条不紊的顺利完成各个就诊程序,有利于消除患者的顾虑。对需住院的患者,提供安全、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方便的生活起居、和谐的人际关系等都可消除患者在治疗中的心理紧张情绪,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休养环境。
        3.语言行为交往的心理疏导:与患者接触中,护理人员应热情友好,诚恳礼貌,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作用,帮助患者减轻和消除消极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医疗活动中护理人员应多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变化多与患者交流,注重患者主诉,做到有效沟通。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给予患者心理上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4.个体化差异护理:在治疗前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对不同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患者,不同性格、文化、身份、需求的患者在沟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区分,尊重和满足患者的正常需求,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5.住院期间开展疾病相关知识讲课,鼓励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提高双方对疾病的认识,并且达成共识。在家属的陪伴与支持下,既增强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又解除了治疗过程中的顾虑,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
        6.护理心理学与临床整体护理工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医学、护理学、心理学原理,解决医患、护患之间,特别是患者的心理问题,进一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并最大可能的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或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战胜疾病,尽早康复。
        四、心理疏导
        康复期患者心理疏导:①注意加强护患的心理沟通:护士在语言和行动上树立良好的形象,要亲切关怀,照顾患者,以精湛的技术取得患者的信赖,才能有心理上的沟通。尤其要尊重患者的人格,绝不可因患者步态蹒跚、跛行拖步,弯嘴变形,谈吐不清而表示出歧视。②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心理安慰:通过基础护理,观察病情,了解病人,沟通感情,当找出患者的心理问题后,要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对认知异常的患者,要诱导他们面对现实,正确认识疾病;对情感异常,得不到亲人的关爱和照顾的患者,要更加体贴;对情绪异常的,应多加劝慰和疏导;对性格改变的患者,要表示理解,当他们因烦躁而发脾气时,要让其发泄后再加以劝导和解释。③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通过临床观察知道,该病致残率很高,急性期后多数留有不同程度偏瘫和失语症。在恢复期大部分患者意识已清醒,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为护理措施实行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疏导是在护理工作中,与患者沟通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评估,了解患者的不同心理变化,制定相对应的护理计划,以达到临床护理工作的完善,用新的科学护理方法去为患有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不断用亲情、微笑、关爱的服务去感化患者,使患者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减轻病痛,及时诊断,治疗疾病,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兰.护理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进展.健康周刊,2017,(8).
        [2] 杨容.护理研究进展的发展与研究.护理学杂志2015,(10).
        [3] 孙卫红.文英,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7 (5).
        [4] 吴欣娟.夯实基础护理 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工作[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12.

网址:心理疏导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35742

相关内容

临床护理评估工具在肿瘤科的应用.docx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使用()评估表作为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工具
压力性损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的临床效果.docx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分析和疏导研究.doc
心理疏导疗法
《情绪压力管理—员工心理疏导工作坊》
水垫在临床防压疮护理的应用
高考前的心理压力疏导
心理疏导不缺位,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压力缓解 快乐工作—EAP心理减压与疏导工作坊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