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手艺人修复旧物36载:“化残为美”助人延续往日故事

发布时间:2024-12-01 22:37

拍摄日常生活的小物件:这些物品往往承载着个人记忆和故事。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生活艺术摄影# #生活细节摄影#

​时光掠过器物,常常留下道道痕迹,每一件都满载故事。灯光下,李成汉仔细端详着一把瓷壶。伴随着叮当的敲打声,他的动作行云流水,对缝、做钉、定点钻孔、锔钉、抛光……十几道工序后,破裂的瓷壶在他手中“重生”。

长春手艺人修复旧物36载:“化残为美”助人延续往日故事

破裂的瓷壶在李成汉手中“化残为美”,获得“重生”。 张瑶 摄

时光掠过器物,常常留下道道痕迹,每一件都满载故事。灯光下,李成汉仔细端详着一把瓷壶。

伴随着叮当的敲打声,他的动作行云流水,对缝、做钉、定点钻孔、锔钉、抛光……十几道工序后,破裂的瓷壶在他手中“重生”。

“修补后的瓷器不但滴水不漏,还更美观。”李成汉端起瓷壶,只见锔钉匀称地在壶身上勾勒出一朵朵荷花、一条条小鱼,成为一件独具韵味的艺术品。

李成汉正在修复老物件。 张瑶 摄

李成汉正在修复老物件。 张瑶 摄

今年55岁的吉林长春人李成汉,肢体三级残疾。从制作金银珠宝首饰到修复古玩,36年来,他用一双巧手将数千件旧物“化残为美”,赋予新的“生命”。

李成汉的精湛技艺,或许是来自家族的基因传承。“我们家是工匠之家,爷爷是石匠,爸爸是铁匠,到我这里是第三代手艺人了。”

高中毕业后,李成汉被诊断出蛛网膜下腔粘黏,得知自己会因此失去行走能力,他也曾有过疑惑和不甘,但好在及时调整心态,积极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

破裂的瓷壶在李成汉手中“化残为美”,获得“重生”。 张瑶 摄

破裂的瓷壶在李成汉手中“化残为美”,获得“重生”。 张瑶 摄

20世纪80年代末,流行加工金银首饰。一天,家门口南方手艺人的银饰小摊引起李成汉的注意。“手工打一件首饰五六元钱左右,我观望了几天,感觉自己也能做,而且做得不比他们差。”于是,李成汉花一块钱买了喷灯油桶,又花五毛钱买了一块人造革,开始了“职业生涯”。

随着时间推移,李成汉靠摆摊积攒了一些资金,便在长春市崇智路开了一家金银首饰加工店。因为手艺精湛,顾客越来越多。“有时候顾客拿些损坏的老物件,问我能不能修。但是修复古玩我没有接触过,挺有挑战性的。”于是,李成汉开始新的钻研之路。

“比如说,一件瓷器拿到手,要观察它破碎的纹路、材质,所有步骤都十分考验技艺。”李成汉说,每一颗锔钉都是手艺人独一无二的构思,需要细心、耐心,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李成汉正在修复老物件。 张瑶 摄

李成汉正在修复老物件。 张瑶 摄

几十年来,李成汉用非凡技艺成就了“补而不失其真,修而愈增其美”的境界,很多旧物“破镜重圆”。2016年,他还远赴法国波尔多,参加第九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夺得珠宝设计项目的铜牌。

李成汉坦言,“很多旧物在主人眼里都是无价之宝,不能用金钱去衡量,帮助他们修复旧物,其实是让主人与旧物之间的故事和情感得以保存和延续。”

“双腿不能行走,那就用双手创造更好的生活。我会把我这门手艺发扬好。”李成汉说。(完)

网址:长春手艺人修复旧物36载:“化残为美”助人延续往日故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39433

相关内容

匠心修复,旧物焕新 —— 家具修复手艺人的坚守与传承
旧物件的全宇宙:当人的故事延长了三倍的时间
艺术修复纪事
古籍修复师:妙手“书郎中”给古籍“延续生命”
文物修复 | 旧时光里的惊艳,是复原更是重生!
旧物修复,传承千年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
古画修复步步惊心,如何妙手回春?|文物修复
我在故宫修文物——看古家具修复师的工作日常
古籍修复师何志刚:用今生的手,唤醒旧世的颜
书画修复师 艺术品市场复兴的见证者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