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收藏的生活杂物竟也能成为艺术?
艺术品收藏也能成为生活艺术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日常生活艺术# #家居配饰搭配#
宋冬,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艺术家之一,艺术形式横跨行为、装置、多媒体等领域。他的作品大多从自身朴素的生活出发,体现了一种平民式的生活哲学, 其中父母对他的影响特别大。
▲宋冬
《新视觉》栏目第一次采访宋冬,地点在他北京的工作室。空旷的房间里,他平缓安静地讲述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偶尔停顿静默一下,好像场景正在眼前,他跨越时空进入其中。
宋冬的父亲去世后,母亲极度悲伤,每日沉默流泪,拒绝跟外界交流。为了帮助母亲早日走出这种状态,三年间,宋冬与母亲细致分类所有旧物,聊起每一件物品背后的故事。最终,这些物品组成了宋冬的重要装置作品《物尽其用》。他将宋家一间被拆老屋的残余木头,运到展厅重新搭建,母亲60年收藏的杂物,如海洋一般在四周铺陈开。
▲宋冬母亲在《物尽其用》展览现场
母亲去世后,宋冬的妻子和女儿加入到对家庭物品的整理行列,《物尽其用》在世界各地已展览了13次,至今持续进行着。展出的时候,许多观众对宋冬说:这不是你们家,这是我们家。
▲宋冬戴着母亲的照片参加开幕式
这些看似无用的旧物烙印着时代变迁的痕迹,记录了许多人精神与情感的过往,也是中国半个世纪历史和社会变化的象征。“物尽其用”不仅仅是宋冬母亲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也是那个时代的集体意识,是无数普通人的生活哲学。
▲《物尽其用》展览现场
宋冬的作品与他的生活密切相关,而蕴含的情感,又是千千万万普通人都能体会,甚至感同身受的。于是,你已经分不清他是在解读艺术,还是在解读生活。宋冬的艺术一点也不高深,特别好懂,让人一面说着“原来这也可以是艺术啊”,一面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被感动、温暖和影响。
▲宋冬作品《无界的墙》
2017年底,宋冬的展览《无界的墙》在广州扉美术馆展出。展览将艺术带出展览空间,将作品呈现在开放的社区中,让整个社区变成一座“无边界”的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完全由旧物构成,每一扇窗户都来自不同的建筑,里面展出的,既有宋冬从普通人家中收来的东西,也有周边邻居自发送来的小物件。“无界的墙”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让艺术进入了生活。
▲宋冬作品《无界的墙》
一旁紧邻的就是宋冬的另一个作品《长街为》,一张张旧式木床头尾相连摆成了一条“长龙”,上面铺着旧式的印花床单,两旁还有小板凳。宋冬艺术界、建筑界、文化界的朋友,还有周边的邻居,都可以来这里参加活动,将长街变为市集……
▲宋冬作品《无界的墙》&《长街为》
从个体到公众,从家庭到社会,宋冬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却从未偏离方向:艺术,来自生活,去往生活。
今晚21:48,
海峡卫视《新视觉》
“宋冬·无界”,
敬请关注!
转自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
▼
责任编辑:
网址:60年收藏的生活杂物竟也能成为艺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39438
相关内容
美物抵心,让收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闲置的废弃物也能变成艺术品!#日常#手艺#生活
生活中的艺术,废物也能变为艺术品
旧物仓:当爱变成一门生意,它也从“破烂回收站”变成文艺地标
文艺生活 · 艺术中国杂志
艺术灵感的源泉,竟然隐藏在日常生活中?
现成品成为艺术作品的可能是什么
为什么说艺术品收藏能让软装充满设计之美?
一万多件废旧物品,变成艺术品在全球巡回展出,竟场场爆满,为何
收藏古玩艺术品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