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家欢 / 文 字
郑艺洁 / 审 稿
符帆 / 编 辑
导语
前几日,一张“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的长图在微博和朋友圈引起热议。
其内容开头讲述的事件是一女孩买了一件三万五的香奈儿品牌上衣,洗了几次竟然褪色了,询问客服,得到的答案是:穿几次就会扔,所以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接下来,图片中帖子几乎清一色地在罗列各种大牌质量差的例子,以自嘲语气感叹自己的贫穷和有钱人的奢侈——Hermès是既不能水洗也不能干洗的一次性用品、5000块的stuart weitzman高跟鞋穿几天就坏、Prada包带没背几次就断裂、英伦风尚的Burberry钱包一周后包的周边就完全碎掉了……
展开剩余 89 %
其实除了以上提及到的品牌,还有许多顶级名牌出现过这样的事例:
1
江诗丹顿的手表堪称世界第一,用了不到两个月就不走了,刚维修好又坏掉。
这块表价值32万元,就连维修一次都要花费1万元左右
2
LV的包包自带“变色”功能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3
Dior的包,零件莫名其妙就没了
Dior的包确实好看,其点睛之处就在于那一串字母配饰,很吸人眼球,可许多网友吐槽,用了一个冬天那个D就不知道怎么就没了,无处可找让人气愤不已。
4
MCM的双肩包,在专柜刚买了不到10天,背包拉锁就坏了
大多数人认为,价格昂贵的商品除了贵没有别的缺点。或许是大牌的质量出问题太过频繁,让许多人痛心疾首地表示,这么贵的价格质量却这样差,大牌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如此多的例子,让人不禁感叹:名牌除了设计理念和贵之外,就不剩什么了吗?
名牌质量有所变化,许多名牌深陷质量门
事实上,许多名牌一开始的质量是有保证的,可随着消费者需求与数量的变化,不少名牌质量开始走下坡路。
近年来,大牌商品质检不合格的消息层出不穷,让人唏嘘不已。
在对市场上服装,鞋类商品进行抽检时,“市场上销售的中高端服装及鞋类商品质量不合格现象较为严重,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大部分知名品牌,轻奢品牌榜上有名:Gucci、Prada、Hermès、Burberry、Fendi、KENZO PARIS、Dior、Dolce&Gabbana、HUGO BOSS、MICHAEL KORS、JIMMY CHOO、Furla、MOSCHINO、DIESEL、Theory……
除了服装、箱包和鞋类商品,就连珠宝也难逃质量门的困扰。
2014年6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对黄金珠宝饰品跟踪式抽检结果,其中,标注“卡地亚”品牌饰品抽样5批次,不合格5批次,不合格率竟高达100%。
作为世界知名的珠宝品牌,卡地亚的质检不仅没通过结果还这样惨烈实在是有些出乎人意料,不过联想其他领域品牌的质量,也就不觉得那么奇怪了,反而有些习以为常。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大牌的质量下滑如此之快呢?
都是这几个原因惹的祸
纵观众多品牌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大牌出现质量问题多是知名度提高之后。许多名牌知名度提高就意味着他们要面对更众多的消费者群众,这时就需要加大制作量,量多后质量的把控就会下降,许多品牌有太多制作环节,一个一个的把控很难做到毫无纰漏。这是名牌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像好多国外产品进入中国由中国工厂代工后,质量和服务态度都有了跨越级的变化,这就是代工环节就出现了问题。
另一方面,名牌大多走在时尚前端,被人们认为引领着时尚潮流,于是产品逐渐趋于多元化,新品上市非常快,更新速度也极快,以便于更好的吸引消费者。可扩充新品的坏处在于,保证新品的质量需要一定的稳定时期,因为在不断制作新品到大范围发售时,初期会出现很多的质量问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产品质量不断改善提升并且稳定。品牌追求多元化最后的结果可能会导致这个稳定期缩短甚至消失,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除了以上两点因素,其实还有名牌的设计理念方面的原因。有些设计产品,如果被设计师要求材料,有时就无法很好的适应大众的需求,很容易破损。最后表现出来就是质量差。
这些原因许多大牌可能也明白,只是一时难以改变。但不管这些名牌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他们改善产品质量迫在眉睫。因为质量问题对于知名品牌来说是很严重的负面消息,这和消费者的信任直接挂钩。如果追求进一步的发展,需要这些名牌做出正确的选择。
追捧大牌的多是低收入者
在吐槽大牌质量差,感叹贫富差距之后,我们也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个问题: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这张长图只是因为这些名牌的质量有问题才引起热议吗?
事实上,从字里行间我们就可以看出,爆出这张图的人绝对不是所谓的有钱人,而是普通收入甚至低收入者中的一员。
“贫穷限制想象力”的帖子出现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许多爱名牌想买名牌的,都是这些较低收入者。正如大多人所说的一样,那些真正有钱的人并不在乎名牌的质量问题,低收入者却为它们操碎了心。不是说有钱人买了质量不好的东西不会理会,而是他们的保养措施和生活习惯让名牌产品破损的发生成为小概率事件,不仅如此,产品的价格对于他们可能无足轻重,自然在乎的程度也不会太高。坏了再买一个就好。
而低收入者则会更会在意所买物品的使用期限和质量问题。他们将大部分收入花在了这些名牌上,一旦坏损,肯定心痛到滴血,想要讨回公道,可一看那些有钱人的做法,再对比自己,贫穷感一下就油然而生了。
大多数低收入者追求LV、Gucci,不只是人们的虚荣感那么简单。其实这反映了当今社会上许多人精神上的压力与苦闷。他们超越自己的消费能力去追求非必要的轻奢品甚至奢侈品,带给他们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感,当然还有精神上的愉悦感。尽管知道质量问题的存在,这种物质满足感持续时间会很短,他们还是会选择去购买,买完后仍去感叹品牌质量之差以及自己的贫穷,最终,“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由此而出。
这种“口红效应”在我们当下的社会中不可谓不火,归根结底,买与不买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顾客自己的选择,所以,也不要把贫穷限制想象力的罪全归到这些大牌名牌身上了。
在面对名牌大牌时,除了质量问题,也总有一些事情需要我们自己去想一想,比如,名牌可以带给人心理慰藉,可它真的那么重要吗?如果是你,你还会买这些对于你来说是天价的奢侈品吗?想必,每个人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注:“口红效应”是指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奢侈品,而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