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生活下的“敬业人群”

发布时间:2024-12-02 07:39

教师应以敬业乐群、教书育人为首要职责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职业道德#

高压生活下的“敬业人群”

□叶健王昊飞

  [被高强度劳动“掏空”]

  “3年的工作已经把我变成了‘空心人’。”供职于太原一家电视台的黄田太告诉记者。

  每天早8:00上班,晚8:00下班,每天扛着摄像机东奔西跑,回到单位还要进行剪辑和后期处理,回到家里还得做“家庭作业”:为第二天寻找选题、联系采访对象……如果加上上下班路途花费的时间,一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黄田太坦言,参加工作之初,激情澎湃,拼命干活,然而“没有周末,没有时间娱乐,吃不定时”的高强度工作,让他身心俱疲。

  “其实,累点儿还能忍受,最让我惶恐的是脑子被掏空了,成了‘空心人’,相较于入行之初的创意迭出,现在越来越缺乏灵感……”黄田太说。

  令黄田太感到郁闷的是没有时间“充电”,即便有时间也是倒床睡觉,根本没有力气看书“充电”。

  强生公司是令大学毕业生向往的企业,然而,丁木子在其中工作了一年后辞职。

  在老家长春养病的丁木子表示,他再也无法忍受那样的生活了:每天没完没了接电话、回邮件、接待客户……以分钟为单位安排行程,虽然享受令人艳羡的高薪,但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的日子让他一年后就感到吃不消了。

  丁木子这样描述他辞职前的状态:一年前进入强生的自豪感、成就感荡然无存,剩下的是对工作的厌烦,易怒暴躁,会无缘无故发火;由于长期睡眠不足,经常精神恍惚;长期对着电脑,一到晚上就两眼迷离,看不清东西……

  毕业于浙江大学的丁木子表示,他的许多同学毕业后便进入外企工作,尽管所在的行业和城市各异,但是生活状态如出一辙,身心疲惫的状态相差无几,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这样能下狠心辞职,高薪、优越的待遇等“诱惑”,诱使他们继续忍受着知识储备、体力被掏空的“过劳模”生活。

  [20年“储备”二三年“耗尽”]

  有人用“三高”和“三中”来形容“掏空族”“过劳模”,即: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中层、中产和中坚分子,对这部分人来说,加班加点工作是常态。

  记者采访发现,沉重的社会压力,以及对一旦失去工作、职位的担忧是白领阶层无休止、超强度工作的主要原因。

  张涛,现年35岁,是山西某银行的中层管理人员,他每晚要加班到九十点钟。

  “上有老,下有小,供房养车,不加班挣钱能行吗?”张涛说。

  虽然职位、薪水越来越高,但他的职业危机感越来越强。

  “近年进的是硕士,这些更年轻、更专业的人才,让我如芒在后,生怕被顶掉,只能拼命干!”

  去年大学毕业的黄惠失业半年后,终在今年年初进入上海的一家外企工作。她告诉记者,虽然时常加班到凌晨,让她颇为恼火,但失业的感觉太可怕了,而且上海的外企加班时间虽有长有短,但几乎是“五十步笑百步”,为了保住得来不易的工作,她只能忍气吞声地为公司“卖命”。

  一些职场人士为了获得奖金、职位、晋升机会而加班加点工作。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82%的受调查者表示:如果奖金足够高,愿意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

  劳动保障专家、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马培生认为,前几年,一些民营企业家、高级知识分子因过劳导致英年早逝,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马培生表示,如今,过劳现象已经扩展到白领阶层,由原来的个别现象发展到现在的群体行为,这是危险的。

  马培生说,经过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中青年白领处于知识、技能、激情、体力等综合储备的巅峰状态,然而,“过劳”让许多人的“身心储备”在短短几年内被消耗得所剩无几,甚至已经被“掏空”,从而导致他们身心俱疲,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

  一家职业顾问调研中心曾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针对传媒、IT等行业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的人感觉,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只是在不断重复过去的经验,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汲取新鲜养分。

  半数以上的人还表示,对自己的工作,已不像刚毕业时那样充满热情,甚至感觉工作越来越累、自己的作用越来越小。

  长春税务学院信息经济学院教师秦喜亮认为,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为了适应发展节奏,大量人力资本尤其是拥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不得不处于高负荷运转的状态,付出的代价是白领的健康每况愈下。

  [倡导劳逸结合]

  近年来,“掏空”“过劳”现象日渐蔓延。在过劳高发的科技、教育和IT行业中,《北京晨报》所做的随机调查显示,80%的人认为,自己具备“过劳症状”,这其中65%的人认为:“自己已经过劳,但没有办法休息调理。”

  吉林大学社会学专家漆思认为,以白领阶层为主的“过劳模”是社会的精英人群之一,在高强度劳动下,无论是轻者伤身,还是重者致命,对其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是损失,因此,积极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刻不容缓。

  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然而,记者采访发现,企业老板不少不认为自己违反了劳动法。

  “我们的员工自愿加班。”这是老板们推卸责任的普遍借口。

  漆思指出,没有人愿意心甘情愿地以健康和生命为代价,去无限度、超强度的工作。目前,白领自发加班很大的原因在于,公司管理层通过制定各种考核方式,设计了人人自危的工作环境——“没有人是不可以替代的,不勤奋工作的就走人”。在“考核”这一无形的手的支配下,白领们不得不表现出“病态”的敬业精神。

  中华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梁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以前,职业病防治法对过劳现象有所忽略,现在过劳现象凸显,应当引起立法机关、执法机关的重视,用制度手段来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方式。

  山西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谭克俭认为,避免过劳现象,有赖于整个社会保健系统的健全,有赖于社会法制体系的健全,有赖于尽早建立劳逸结合的工作指导理念。

  劳动者应当抽出一定的时间,调整自身健康状态,积极寻找生活的乐趣和意义,感受爱情、友情和亲情。只有情感饱满的人生才会有活力,生活立体的人生才会有创造力、想像力和生命力。③25

  白领大玩恐怖派对来发泄工作的压力。

  来源:

网址:高压生活下的“敬业人群”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44412

相关内容

警惕“悲春”情绪,关注高压职业人群
职场高压人群的减压技巧
郭敬峰:《疫情下的心理压力疏导及高效沟通》课纲【汇师经纪】
为什么高压行业人群,容易职业倦怠和失眠?
高压人群 健康报警
高血压全人群管理包括哪三个人群
高压人群注意事项PPT课件.pptx
高压之下,IT白领人群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健康?
致敬高校辅导员
淋巴癌盯上“高压”人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