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六要素
高血压患者日常自我监测血压的方法 #生活知识# #健康生活# #常见病自我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70%~80%高血压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一旦确诊高血压,应立即启动并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且进行终身管理。科学的自我管理,不但可以明显降低血压,还可预防冠心病、脑卒中、肾衰竭等并发症,应大力提倡。
一、合理饮食
1.限盐
高盐饮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发病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钠盐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严格控制钠盐摄入可有效降低血压。我国北方人群食盐摄入量(12~15g/d)高于南方人群(8~10g/d),高血压的患病率也相应地呈北高南低的趋势。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推荐,健康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g(普通啤酒瓶盖去胶垫后一平盖相当于6g),高血压患者不应超过3g。此外,在减少“看得见”的盐摄入的同时,还要警惕“藏起来”的盐,如酱油、咸菜、咸鸭蛋、腐乳、腊肉、话梅等。
2.少油
油脂分为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分别含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如果摄入过多会升高血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引发血脂升高,动脉易形成粥样硬化,从而使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风险增加;而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胆固醇,对身体有益。
二、控制体重
人群中体质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每增加3kg/m2,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1]。对很多超重/肥胖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虽然不容易达到理想体重,但哪怕仅是小幅度的降低,都能对高血压的控制及临床后果产生益处。
三、戒烟限酒
1.戒烟
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害,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
2.限酒
虽然少量饮酒后短时间内血压下降,但长期少量饮酒可使血压轻度升高。大量饮酒则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饮酒还可增加患者对降压治疗的耐药性,对某些降压药的疗效有干扰性;戒酒后,除血压下降外,降压药的疗效也大为改善[2]。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饮酒。如饮酒,量应少,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25g,女性不应超过15g。
四、适量运动
应用降压药应遵循下列四项原则:一次10分钟以上、中低强度运动的降压效果可以维持10~22小时,长期坚持规律运动可以增强运动带来的降压效果。
五、科学用药
应用降压药应遵循下列四项原则:
①剂量原则:一般人群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从小剂量开始。
②优先原则: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和固定复方制剂。
③ 联合原则:联合用药(2级高血压或高危人群)。
④个体化原则:依据不同合并症和患者对药物不同的耐受性给予个体化用药。
六、预适应训练
“绑帮”预适应训练是基于人体各器官在一段时间缺血的情况下,都会反应性生成一些自我保护机制。“绑帮”预适应训练仪就是根据人体这种受激发后能够生成自我保护机制的原理,运用具有独家专利的智能泵压技术对人肢体进行短暂的、反复的、安全的缺血缺氧,激发人体应对缺血缺氧的应急机制,从而减少身体——尤其是心脑这样的重要脏器因缺血缺氧带来的伤害,达到预防和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临床经验表明,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不仅对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效果,而且对一些慢性病的脏器(肝、肾、消化道、肺等)功能有改善作用,展示出广阔的治疗前景。
责任编辑:
网址: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六要素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44439
相关内容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小目标高血压患者日常护理“六大要点”
高血压患者如何做健康管理?
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压力管理.docx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如何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管理?
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PPT课件.ppt
心衰患者自我管理十要点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指南
压力管理:高血压患者如何应对压力.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