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玩具喜新厌旧,父母犯愁,这6点告诉你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24-12-02 14:24

看到孩子把玩具弄丢,告诉他'别急,这是上帝给你的成长礼物。'——教育中的轻松幽默 #生活乐趣# #生活点滴# #生活中的幽默#

今天,闺蜜跟我大吐苦水,高龄产妇的她好不容易喜得千金。

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一出生就有七大姑八大姨送来各式玩具。然而再多的玩具,最终都逃不过一个共同的命运~被抛弃。

01.对玩具喜新厌旧的孩子

闺蜜的话一下子勾起了我对儿子幼时的回忆,他3个月大时,开始尝试着抓各式轻巧的玩具。

儿子半岁时,经常拿着各式颜色鲜艳的玩具,放嘴里去尝尝味道,好像要依靠味觉要认识这些玩具,充满了好奇。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8个月左右,几乎给他买的所有玩具,都玩不到一会就失去了兴趣,长的玩30分钟,短的几分钟就厌弃了,活脱脱的“喜新厌旧”男宝一枚。

当时心想着,再这样下去,得破产不可。于是跟嫂子商量着,两家的玩具交换着玩,同时每次控制给儿子玩具的数量,一次给一件,妄想以此来节约成本 。

过了半个月,儿子似乎存心让我破产似的,很快就把交换回来的玩具玩了个遍,不再理会。实在没辙了,想着把以前的玩具拿出来再给他玩一遍,当时心里还得意地想着,半个月过去了,他早就忘记了以前玩过的。


可事实证明,儿子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仿佛记得似的,之前玩过的工具,在尝试其他玩法未果后,很快就被冷落了,速度快得让人有些猝不及防。

与此同时,嫂子跟我一样遭受了同样的“优待”,并对我发出了“家家都一样“的感慨。

有一次,家中实在没有得宠的玩具了,正在择菜的我,于是将一根豆角给儿子递了过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儿子将这长长的豆角,用胖乎乎的小手拿着甩在地面上,拍一拍,敲一敲,打一打,玩得不亦乐乎。

直到最后,这个可怜的豆角已经被他玩焉了,黑乎乎的俨然没有了豆角的样子。之后的几天,我更是如法炮制,将饭勺,保温杯盖,布条,纸折的燕子,飞机等递给他玩,只要对他没有危险,我们都逐一尝试


结果有些孩子第一天玩了还不过瘾,第二天还接着玩。玩法上也增加了不少花样,滚一滚,压一压等,一边玩一边自己哈哈笑。

陶行知说:“科学是从把戏中玩出来的”

通过不断的学习,我才意识到:大人眼中玩具,是儿子用来认识和探索这个未知世界的工具。玩具伴随着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

02.玩具的重要性及功效

鲁迅: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玩具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其在儿童身心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儿童主体性的发展:玩具是生成儿童主体性人格的重要部分。对于新生儿而言,玩具是唯一可以让他们随意摆布、玩弄的对象。儿童在玩玩具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物主意识。促进儿童正确分辨物我关系,形成主观和客观,自身与他人的认知。当有了这些认知后,孩子就会区分自己和外界,就不会常常将自己的手,脚放在嘴里当作与自己没啥关系的客观对象来啃咬。

2. 玩具是儿童的感官与大脑发展的感知对象:玩玩具可以刺激大脑和感官的发育。大量的试验和实践证明,在同等条件下,玩玩具的孩子明显比不玩玩具的细儿,在颜色视觉,形状知觉,观察力及操作力等智力发展水平要高得多。

3. 儿童的内在潜能要靠玩具激发:孩子之所以对玩具喜新厌旧,主要是现阶段的玩具不符合其需求。初衷就是要不断的试探和摸索,从而寻找新的刺激。


4. 有意识地让儿童接触玩具:可以重点培养儿童的观察控制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等能力,利用玩来培养孩子的创造想象力和审美观。

总之,玩具对促进儿童心理发展及身体发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儿童成长发育中必不可缺的好伙伴。有效使用玩具可以促进儿童更充分发展。

同时,不要急于让孩子过早读书识字,这样反而会伤害他们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


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说:“对玩具应做广义理解,它不是只限于街上卖的供儿童玩的东西,凡是儿童可以玩的、看的、听的和触摸的东西,都可以叫玩具。”

玩具,是婴儿早期用来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无字书”。他们通过眼观,耳听,嘴尝,鼻闻,手摸等方式来认知各种形态的图形,颜色,分辨方向,以此来跟大人建立起沟通体系。

03.玩具的历史

有史可查的玩具大约在迄今6000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迄今500年历史的山东宁阳大汶口遗址,发现的小型陶猪距今约3800年的齐家文化遗物中的陶制玩具和响铃


国外的有古埃及的文物中,出现了黏土,木材,兽骨和象牙等制成的玩偶。古希腊有用线绳起动的发声陀螺和动物形象的玩具。古罗马陵墓中出土了四肢活动的牙雕人像等。

据历史记载,周朝跳舞的木偶,春秋战国时代鲁班制造能飞的木鸢,显现出当时人们对天空和发展想象力向往。 两汉时期,风筝所采用的固定翼飞行技术,对后来航空科学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无一例外都证明,玩具的创作和设计始终是人类意识的体现,与当时人生活的物质世界相关。

汉代时,玩具成为一种市场化的商品,商人开始大量生产并销售骑马或演戏的演员玩偶,专供儿童玩乐。围棋也在此期间出现。


由于玩具成为商品,围棋和风筝等人们广泛欢迎的玩具很快流传到海外,在公元279年的元朝即流传到世界各国,成为各国人交流的媒介。玩具本身在人类文明社会时期成为人类文化和科技水平的显现。

“玩具”一词始于宋代,从此便有了玩具的概念,并一直沿用至今。

自宋代人吴自牧在《梦粱录》卷十三中记道:“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四时玩具……”

而在欧美,玩具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自然进行了技术晋级,玩具附加上了教育功能。 早期的启蒙思想家就意识到玩具是启蒙之源。

安徒生童话中《坚定的锡兵》看所写的德国锡制玩具,成为当时盛行用于教导孩子从游戏中学习的最佳工具,也是启蒙精神盛行的时代。


如今,玩具已极度丰富多彩。不仅有《喜洋洋灰太狼》,《哪吒》等动漫脱颖而出,遍地开花;漫画、卡通各形象也深入人心,流行了起来。

更有以五颜六色的塑料积木碎片堆积拼凑的乐高,让人去铸成自己心中的梦想,树立自己的风格,这种理念无疑颇具吸引力。

不仅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愉悦体验,还对人类提出功能退化和窄化的挑战


从古到今,各式玩具经过改良创造,成为了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伙伴,甚至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先驱,成为发明创造之母。

04.如何解决孩子的玩具难题

对于孩子很容易厌倦玩具的行为来说,除了认知的不清晰外,主要原因是这些玩具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父母要开始适当做些调整。

1. 将孩子多余的玩具收起来,分批发放:这点比较容易理解,就是将家中现有的工具,不要一次性全部拿给孩子。同样购买的时候,也不要一次性买太多,同时要注意不要买类似的玩具,这样可以维持孩子的新鲜感,还可以开发孩子的创造力


2. 提早教学:很多研究表明,刚出生的孩子就有了视觉,能注视东西。只要眼睛睁着,就要注视着东西,这些东西可以是房间的电灯,父母的五官,手,脚,或者是字,图画。

20世纪初,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一个正常的健康人只运用了其潜能的10%,并称这一观点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
日本著名儿童教育家,铃木教育体系的创始人铃木镇明确说道:“零岁开始的教育最好”。

3. 玩具没有严格的年龄界限:二胎家庭的父母对此更能感同身受,经常会出现,大的在玩玩具,小的看见了,也要“抢”,只是玩的方式不同。


4. 尊重孩子玩的权利:通过玩具,故事启发孩子的自觉性,让孩子自主学习和想象。尽可能多给孩子自由玩的时间,让孩子通过玩来认识知社会,学会和人交往。

5.家长改装的玩具:不只有在商场买的才叫玩具,有些家长经过改装,只要是能用来玩的都是玩具,能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多样化需求,使孩子能有效地利用玩具。

6.父母有针对性地选择玩具:在家庭教育中,通过孩子对玩具的需求和喜好,结合玩具不同的功效,有针对性地选择玩具。具体分为以下5种:

1)调动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如“摇木马”可以满足孩子活动的需求。


2)增进感性认知:玩具利于孩子各感官的训练,如五颜六色的毛绒玩具,利用视觉。“拨浪鼓"可能训练听觉等等。

3)引起婴儿的联想活动:如”钓鱼包“可以增加孩子对鱼和钓鱼这个活动的想象。

4)促进幼儿进行思维想象等活动:如“乐高积木”,”拼图“等可以增加孩子的动手和想象能力。

5)有助于促进孩子的规则和团队合作精神:如”足球“需要小伙伴们一起踢,守门员,前锋,中卫等等。

总之,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 发展潜力,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每个孩子的成功面前是平等的。

家长应该避免让孩子无聊呆坐着,精神无寄托。这样会让孩子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啃指甲,揪头发等,长大后较难改正。

玩具作为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应该有效合理地运用起来,为孩子的起跑线增加一份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网址:孩子对玩具喜新厌旧,父母犯愁,这6点告诉你解决方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47612

相关内容

孩子玩玩具喜新厌旧怎么办
对玩具“喜新厌旧”的那些宝宝
喜新厌旧终结者:如何让孩子重新爱上“旧玩具”
6个孩子心理健康常识 父母必看幼儿教育方法
亲子教育的6个正确打开方式,父母必看!
美国父母这样处理孩子的旧物品
教育孩子父母必须知道的十大心理学
《父爱创新:二孩爸爸如何用AI重塑亲子时光,赋予旧玩具智慧新生》
旧玩具演绎新玩法
离婚教育:让单亲父母学会如何“爱”孩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