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绿色低碳行动:为地球降温,为行业领航|绿色伙伴计划

发布时间:2024-12-02 16:24

绿色生活提倡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为地球减负。 #生活知识# #生活理念# #绿色生活意识#

“家”字,在汉字文化中蕴含深意,它由“宀”(代表房顶)与“豕”(象征猪)构成,形象地描绘了房屋下有猪的场景,寓意着一种自给自足、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在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里,养猪不仅是农民家庭经济的重要支柱,更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传统延续至今,中国依然是全球猪肉消费大国,年消费量高达4650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2%。

然而,庞大的消费量也带来了环境问题,猪肉在中国的食品碳足迹中占比高达11%(未计入饲料生产排放),而全球范围内,猪肉供应占肉类总量的35%,每年产生约7.47亿吨CO2e,凸显出生猪养殖行业减碳的紧迫性。

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生猪养殖业的领军者,牧原自1992年从22头猪起步,历经环保挑战、非洲猪瘟、市场波动等重重考验,凭借前瞻性的战略规划、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理念,带动着整个行业减碳发展。

牧原不仅制定了中长期减碳目标,更是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如种养循环农田固碳、低豆日粮、空气过滤除臭、沼气利用、光伏发电等产业链低碳行动,实现了显著的碳减排成效。2023年,牧原的碳减排量达到434万吨CO2e,碳排放强度连续两年下降,与2021年相比降低了8.1%。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国际每公斤猪肉平均碳排放2.16kg,牧原仅为0.964kg CO2e/kg,降低了55.4%。牧原董事长秦英林指出,这一成就得益于牧原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将围绕养猪环节的减碳行动,逐步扩展到生猪育种、饲料营养、屠宰、食品加工等全产业链,深入探索每一个环节的减碳措施。

01

从低豆日粮到氨基酸生物工厂:推动行业降低氮排放

早在2000年,牧原公司就开始应用低豆日粮技术,这一举措旨在优化饲料结构,由于猪对饲料中氮元素(主要来源于豆粕)的吸收有限,多余的氮会排出体外,导致氧化亚氮排放增加。因此,牧原通过深究猪的最适营养需求,充分使用发酵氨基酸,降低饲料中豆粕的用量,不影响猪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下,减少多余氮的供给,降低了氮排放和氧化亚氮排放。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豆粕在养猪业中作为主要的蛋白来源至关重要。2021年牧原无偿向行业公开低豆日粮技术,被国家农业农村部作为典型案例向全行业推广,推进行业豆粕减量,推动行业降低氮排放。若该技术推广至全国,可节省大豆进口2000万吨、土地1.5亿亩,减少氮排放82万吨。

2023年,牧原豆粕用量降低至5.7%(不到行业用量的一半),相当于每头猪节省大豆31.20kg,减少氮排放8.07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4.66万吨CO2e。此外,牧原推行可持续采购,2023年可持续大豆制品采购占比达52.56%,推动减少大豆采购相关的毁林风险、栖息地流失风险和气候风险,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了进一步降低饲料成本和碳排放,牧原于2024年与西湖大学合作,聚焦合成生物前沿技术研究,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合成养猪必需的氨基酸,替代豆粕。牧原实验室首个产业化落地项目——牧元安粮年产3万吨合成生物产品项目,目前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未来将为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养猪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02

推广种养循环模式:固碳、增收、涵养土地

现在,通过种养循环模式,牧原将每个养殖场打造成为一个循环经济体,模式的核心是将猪的粪便作为肥料,实现“猪养田、田养猪”的循环。通过高效养殖和农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发展了“养殖-水肥-绿色农业”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因地制宜地推广水肥粪肥资源化利用,开展生态化循环,实现了养猪零排放,同时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和固碳能力,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在农作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方面,牧原深究底层技术,与中国畜牧推广总站、中国农科院联合建立了8大种养循环研发基地,加强了畜禽粪肥还田技术的集成应用与示范效应。截止目前,他们已经打通了39种作物的资源化利用路径。

为了更好地推广这种循环模式,牧原还组建了一支农艺师队伍。他们测土配方,依据养殖场周边不同的地理条件、土壤背景值测定,作物目标产量及需肥规律,科学的将水肥按需还田,促进作物增产增收,同时减少化肥使用。截止2023年底,牧原累计投资24.99亿元,在养殖场周边免费为农户铺设了支农管网2689.29万米,农艺师们依据作物的生长周期,适时开展农技服务和种植技术培训,2023年累计服务农田452万亩,减少化肥使用14.68 万吨,实现了亩均减投增收352.27元,合计减投增收14.82亿元。

目前,牧原的种养循环模式已在公司养殖场逐步推广成为标配,通过科学种植,如施用有机肥补充有机质,像养胃一样慢慢提升土壤肥力,虽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但可将空气中的碳固定在土壤中,像把黄土地培养成黑土地一样,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根据牧原统计,2023年,土壤固碳总量达134.82万吨CO2e,每出栏一头猪土壤固碳量为21.83 KgCO2e。

03

光伏发电:企业、生态和社会价值同步提升

养猪业的碳排放主要源于能耗、粪便处理及猪的肠道排放三大方面,其中能耗占比高达55%,具体涉及用电和用油等。为有效减少这一碳排放,转向绿色能源成为关键途径,例如通过铺设分布式光伏设施和采用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等措施,养殖场的碳排放有望实现显著降低。

牧原在这一领域采取了积极行动,早在2007年,牧原在设计猪舍时就考虑到屋顶装光伏的荷载问题,当时光伏发电量和成本不具备经济价值且增加荷载需要增加成本,但也正是这一设计让后来分布式光伏的铺设成为可能。尤其是在光伏发电进入平价上网以后,牧原充分利用生猪养殖与屠宰业务中大量的猪舍、厂房屋顶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每用一度绿电,即可减少0.5942KgCO2e。

图:牧原老河口2场:光伏装机容量8MW

与此同时,这些设施不仅满足了各场自身的用电需求,还有余电上网,从而降低了养殖和屠宰过程中的用电成本,进而降低了整体生产成本,提升了公司的经营业绩。

截至目前,牧原已累计建设了503.14MW的光伏设施,累计发电量达2.05亿度,实现了碳减排11.69万吨,减少了标煤使用6.17万吨,同时大幅降低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

此外,牧原还自主研发了新能源工程管理平台及综合能源运营平台,实现了从前端建设、新能源应用到运维智能监控与管理的全场景数据互联互通。通过这一平台化管理,他们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状态,预测并提前维护故障,从而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和事故发生效率,提高了整体发电效率。

04

废气净化与空气过滤除臭:减少雾霾,降低排放

牧原坚持“零排放、无隐患、无臭气、减雾霾、碳减排”环保五台阶目标,不断提升环保标准,推行清洁生产。

在除臭方面,牧原创新了智能空气过滤猪舍,运用降氨除臭技术,能有效收集并处理养殖废气,氨气去除率90%以上,显著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其核心为在猪舍设计中优化进排风系统。通过深入研究猪只通风需求,通过智能环控系统实现一头猪空气消耗量是国际1/3,减少空气这一公共资源的使用。出风端则对猪舍排出的废气进行集中收集,通过水洗、氧化进行除臭灭菌处理,实现氨气的有效回收与利用,转化为农田所需的肥料。这些技术的实施,不仅使牧原养殖场周边环境几乎无臭味,还大幅降低了氨排放,对减少雾霾、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牧原不仅自身实践环保技术,还主动公开技术,助力行业氨减排。已帮助河南淮滨县、广西农垦的规模化养猪场和一些养鸡场完成废气净化升级改造,有效降低了粉尘与温室气体排放。江苏省畜牧总站也推广了牧原的降氨除臭技术,以提升畜禽养殖臭气减控能力,推动绿色养殖发展。

此外,牧原的降氨除臭技术受到了农业农村部与生态环境部的高度关注。2022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与生态环境厅已联合发文推广该技术。2024年生态环境部也设置专项资金,在京津冀、河南和山东推广降氨除臭成套设备,牧原技术是主推技术之一。

牧原的技术投入虽增加了成本,但在高标准环保要求下,这一技术的应用展现了良好的外部性。2023年,牧原养殖场减少氨排放2.67万吨,相当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2.52万吨CO2e。

05

数智化技术应用:更高效率 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

除此之外,生产效率的提升对养猪绿色低碳发展空间巨大、意义重大。更高的生产效率,意味着用更少的猪、更少的粮食、更少的能源能够生产更多的猪肉蛋白,以满足市场需求。

对标国际先进,我国在养猪生产效率上还有一定差距。如一头母猪产肉量(即为市场提供的猪肉)还有一倍的提升空间,国际优秀养猪水平料比达到2.3(即猪一公斤肉所需要的饲料量),当前我国平均在3.0,而少吃1kg饲料减少排放1.96kgCO2e(不包含粮食部分减排),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减排空间巨大。牧原30余年专注养猪,持续对标国际先进,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向更高目标迈进。

牧原认为,疾病是影响养猪效率的第一障碍。而要破解这一难题,底层逻辑是实现超级水平的基础,智能发展是赶超发达国家的发力点。为此,牧原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做创新,将数智化技术与育种、应用、健康、猪舍等养猪专业技术结合,充分挖掘猪的生长潜力,以提升养猪生产效率。

智能空气过滤猪舍:采用四级过滤和出风灭菌除臭技术,提升生物安全等级,为猪群提供洁净生活环境。

智能环控系统:自动调节猪舍环境,提供恒温恒湿、四季如春,适宜生长的环境,减少猪生病,促进生长。

巡检机器人:监测猪舍内多项指标,24小时在猪舍轨道活动,帮助饲养员巡查猪群,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做出处理。

猪群咳嗽管家:能够“听声辨病”,通过监测咳嗽声音提前发现猪呼吸道疾病,饲养员可早期介入治疗,从而低成本地防控疾病。

通过智能化手段,牧原让猪的生长环境更加舒适健康,减少了疾病的发生,这些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养殖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还带来了绿色低碳的效果。

未来,牧原还将致力于研发猪肉产业大模型,该模型聚焦猪肉产业链各业务场景,建立最佳解决方案,在各环节实现更高效率,更高品质,更大价值,推动养猪产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迈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06

牧原ESG管理体系与低碳管理构想

牧原积极响应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围绕猪肉食品产业,结合各利益相关方诉求,以“五坚持”作为牧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支撑,在“食品安全、绿色低碳、合作共赢、员工关怀、社会公益”五个方面综合发力。

同时,牧原将绿色低碳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布局,积极开展全生命周期低碳行动,2021年发布《绿色低碳行动报告》,也是畜牧养殖行业首个主动披露绿色低碳行动报告的上市公司。

2023年,牧原通过贯通全产业链的碳排放管理和促进,每公斤猪肉碳排放强度降低为0.964kgCO2e,合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434万吨CO2e。

2024年,牧原从猪肉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角度核算碳足迹,推进猪肉食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饲料种植阶段:推广粪肥替代化肥实现农田固碳、开展生态恢复项目、优化采购及运输方式。

在养殖生产阶段:采用低豆日粮技术、合成生物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广无供热猪舍和废气净化技术,开展场内低碳运营。

在产品加工阶段: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与智能化、淘汰高耗能设备,创建绿色工厂,采用轻量化包装。

2024年10月26日,由牧原参与编制的《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畜产品》国家标准(GB/T 44903—2024)发布,并即将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是畜牧养殖业第一个温室气体方面的国家标准。

作为参与编制的企业之一,牧原在猪肉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企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绿色伙伴

牧原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制定了明确的中长期低碳目标,坚持绿色化、数字化,在创新上大量投入低碳、固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牧原通过原材料减量、低碳采购、沼气利用、光伏发电、绿色物流、种养循环等,碳排放强度连续两年下降。另外牧原还持续加强绿色管理,并向行业共享低碳技术和模式,参与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引领着养殖行业的绿色发展,成为绿色伙伴 - 低碳产品标杆企业,同时作为绿研院学习基地,展开深入的学习交流。

2024年12月8-9日,中国绿公司联盟“绿盟空间”活动将走进牧原,牧原董事长秦英林、牧原股份首席财务官高曈、牧原股份首席法务官袁合宾将进行主题分享。

责任编辑:

网址:牧原绿色低碳行动:为地球降温,为行业领航|绿色伙伴计划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49252

相关内容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顺丰积极参与快递行业绿色转型升级
绿色出行的标语和口号: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践行绿色低碳理念范文
海信家电地球伙伴计划正式启动,以旧换新打造低碳智慧生活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活动方案
践行低碳,绿色出行
绿色之路圆桌丨食品行业怎样探寻双碳发展?
绿色出行,助力低碳生活!
光伏花于云南低碳小镇绚丽绽放,领航绿色发展
更环保、更绿色——看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出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