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经验整理帖
床头挂一卷诗经或字帖,寓意书香门第 #生活技巧# #家居布置技巧# #中式家居装饰#
从开始准备考研到最后结束,经历了大概半年的时间吧,一直从论坛上得到消息,很感谢论坛上的信息,在此谢谢大家了!废话不说了,说说我的情况吧。 我是2010年毕业的材料专业的学生,在外地工作了两个月后,觉得工作不适合自己,然后毅然回到学校开始准备2011的计算机考研,为啥选择计算机有很多原因,在此略去无数个字,呵呵。
从9月份开始准备,我选择的复习资料和论坛上介绍的那几本一样,数据结构颜奶奶的,组成原理是唐的那本,操作系统汤的,网络是谢的。由于我是跨专业的,所以九月份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在看专业课。
9月份,每天上午我都是看数据结构,45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比较的笨,一开始看连书上的例子都不是很懂,代码更是头晕,我自己选择的是对每一个用伪代码写出来的算法,一边看一边在纸上写,看一点过一点,一节弄完了再回头想想这节讲了几个算法,是不是都能写出来,自己再写写,不断强化。线性表是最基础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后面很多都和这个有关系,关于他的几种基本的操作还是都得很熟悉,像插入,删除,逆置,头插法,尾插法等几个基本操作的算法,代码都得会,多写写就知道了。关于后面的循环链表和双向链表就是多了几个剪头,弄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想清楚插入,删除时他们之间的指向顺序,也就能弄清楚个大概。栈、队列、数组这几个我看的很粗糙,就了解了几个基本的操作。栈就是出栈入栈的操作,自己会用代码写出来就行了,弄清栈里面元素的变化情况,就考题而言这个还是比较简单的。队列里面就是几种不同的队列,双端受限的,一端受限的,入队是什么顺序,出队是什么顺序,把各种情况考虑周到一点,选择题问题也不是很大,对循环队列,注意头和尾的变化,书上都很清楚,入队出队的操作,也和线性表的很多地方类似。还有就是栈、队列的应用,选择题吧。关于数组主要就是那个矩阵的压缩,其实和线性代数的东西结合起来,很多东西自己都可以推出来,书上那俩公式也不是万能的,自己了解原理,做题的时候结合情况,自己算的话比死套那公式强多了,还不易出错。其他的关于数组的算法我没仔细看,因为我时间不够,也看不大懂,不过还是过了一片,虽然最后也没啥印象。第6章就是树和二叉树了,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二叉树的性质,各种性质的推导都要了解,最好自己能推出来,接着就是关于二叉树的各种操作了,递归的,非递归的最好都能写出来,前序,中序,后序遍历是最最基本的操作,一定要弄得很熟,关于它的原理,遍历的整个过程,用到的栈或者其他的结构,其内部是如何变化的最好也弄明白,这样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可以分开来解,看他到底是哪几种基本操作合成得来得,然后用各种基本操作来组合起来,总的来说这地方的算法难,我也感觉很吃力,就算知道了它最基本的原理,我也还是不会写。呵呵,当时考之前我就认了,要出到这边的算法设计,我就随便写个遍历,然后有插入我也就写个插入,不管他到底干嘛的。呵呵。树和森林的转换也要了解,孩子兄弟表示法比较的重要。还有一个就是求树的深度算法,递归的比较简单,非递归的最好也看一下。接着就是图了,邻接矩阵表示法,邻接表表示法各自的原理,特点还是得弄清的。再有就是图的遍历了,深度、广度、层次遍历的递归算法,非递归算法也最好都会写,递归的都很简单,非递归的书上也有,广度的书上没有递归的我也就没看。个人感觉图这章重要的还是应用题,最小生成树的二种算法、拓扑排序、关键路径、最短路径二种算法,主要是应用题。如果你能把算法也看会也好,毕竟除了拓扑排序,其余几个的代码我真的不会,背都背不住,不过具体原理还是要知道的,就说最短路径的那俩算法,那个表还是要会写的。接下来就是查找和内部排序了,几种查找的算法,各种查找的时间、空间复杂度,查找的过程还是要了解,平衡二叉树的那个啥旋转啊也得会,排序的几种方法,稳定的,不稳定的,时间、空间复杂度。算法的代码最好也要会写。堆排序的建堆过程,快速排序的过程等等基本原理都是要了解的,毕竟选择题会出。数据结构我记得的也就这么多,毕竟是跨专业的,我自己到现在为止还是半个和尚,啥都不会,希望记得的这些东西能给大家一点点帮助。
一般下午的时候我会去看组成和数学,组成比较的散,我就是根据那本教材看的,配着唐奶奶的那本教材,她还有本配套的练习,看完一章我就挑几个题目做做,当然做不完,太多了,就自己选几个,检验一下。里面比较难的地方时关于浮点定点数的那地方吧,老实说每次看完我就忘,最后考试的时候那两道选择题我压根没做,交卷的时候看哪个顺眼我就选了,每次做那道题要花要几分钟,感觉划不来,不过复习的时候还是得认真看,怎么移位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这几种运算的笔算过程啊还是得清楚地。存储里面的地址转换,指令格式,以及让你设计指令,还有就是微程序的控制,具体记得的也就这些。复习的时候我还是主要看那本教材,讲的很详细,整本书都得看完,都有机会成为考点,当时看的时候就可崩溃了,因为就这一本书需要全部看完,其他三门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地方不考的。数学我也就是那时候开始慢慢看的,不过没看多少,毕竟专业课量大。
晚上主要就是看操作系统和网络了,这两门课我感觉都很有条理,看起来也轻松一些。操作系统就是几个大块,进程管理,进程同步,死锁,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输入输出管理,基本也就是汤的那本书的前7章吧,后面的我也没看,讲的也挺详细的,重点就在进程和存储那了,磁盘的那些算法也得弄的很清楚明白,貌似前两年都考过,比较让我郁闷的就是今年的那道问答题,老实说我不是很懂,文件的一道题,几种存储结构的选择,糊答了,因为我真的不清楚如何去选择。网络谢希仁的那本书吧,很多人说那本书上很多东西没讲,不过我感觉应付这考试足够了吧,也没全看完,看到应用层那章我就没看了,并且应用层那章内容很多,但其实只要了解就行了。
对于专业课,我感觉还是要对着教材看,整个九月份,我看完了4本书的第一片,配套的练习题也或多或少的做了一点,当时也有很多的疑问,很不懂,脑海中也没有形成体系,就在十一的时候,我开始上课。我报了一个班,跟着老师的讲解,我把第一片没懂得很多地方弄的清楚了一些数据结构讲了4天,组成讲了4天,操作系统3天,网络2天,就这几天时间,其实是帮我复习了一片,解答了很多的疑惑,所以我觉得吧,如果是跨专业考试的话,最好还是报一个班,会让你对整个专业课的知识体系有了解的,通过讲解也相当于是给你一个巩固了。
也就是在十一这几天吧,复旦的那本书出了,然后我就买了本复旦的辅导全书,然后对着这本书,再看课本,这本书讲的很精练,也就是相当于课本的一个浓缩吧,很多人说错误很多,确实有错误,但我没觉得到了很多这个地步,对着这个看课本,然后看例题,再做例题就相当于我的第二次复习了,这次复习一直持续到11月底吧,完全看完这本书,并且把里面的题目做完,最重要是,第二次复习要比第一次看书更有感觉,很多东西要比第一次理解的更深入,不要以为第二次可以草草的看课本主要看辅导资料,第二次最重要的还是课本,认真的看课本才是王道。从12月份开始,我开始做套题,因为时间很紧,我没办法像其他人那样再去做那本复旦的习题,我就选择直接做套题了,每天做两套题,同时对着辅导书看,看到重点的地方再翻开课本重点的看一些地方,不能全部都看了,时间不够,每天规定自己看多少,一点一点的下来基本就是我的第三轮复习了,我选择的两套题是复旦的那本和**得那本,感觉比真题要简单一些,特别是复旦的那本,感觉大题出的很不正规,不过就相当于巩固基础知识了。**得那本大题出的比复旦的更像真题,但个人感觉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用来巩固基础知识和熟悉题型差不多了。这个月的复习就一直持续到考试前几天吧,具体几天我也忘了,最后几天我就主要看我做错的地方了,再就针对错题看看课本了。
想说的是,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那一本600多页的辅导书上,课本才是最重要的,虽然课后题很基础,没有真题那么综合,但是对我们巩固知识是最好的。总的来说,我的课本看了认真看了两轮,重点看了一轮,辅导书看了2轮,没做配套练习,最后做了2本真题,毕竟我的复习时间太短了。对了,我在看课本的时候都习惯在笔记本上做笔记,这样以后看的时候好有个对照。我的笔记本就是质量比我打草稿的那些纸好一点点的草稿纸。
关于数学,我很遗憾,因为我的复习时间真的很少,九月份大部分时间在看专业课,只有一小部分时间是看数学。数学我没看课本,直接用的是二李的那本复习全书。从10月份开始吧,我才开始突击数学,第一轮看完在11月初,当时我的一个学弟第2轮都看完了,压力大的让我受不了,但也没办法,只能慢慢来。接下来的第二轮,我买了本李永乐的那本660题,然后一边重新看复习全书,一边做那些选择填空题,全书后面的题目是在第一轮看的时候做的,第二轮看的时候只关注当年不会做的那些题了,突然发现以前不会做的现在还是不会做,这个打击还是相当大的,硬着头皮吧,一点一点来,抄了快一沓草稿纸的错题。12月10号吧,我才把第二轮看完,当时660题也没有全部做完,毅然放弃,开始做李永乐的那本真题,每天一套,限时做,然后自己对答案,自己给分,再自己分析错题,一直到把那本真题做完。那本真题有个好的地方就是后面把类似的题目全部放在一起,可以让你有个对照,一直到考试的前几天,我都在弄那本真题,做完了看,看完了再看后面的总结。最后几天当然是围绕复习全书背那些容易忘记的公式了。
至于英语,除了每天早上起来背背单词,抽空做点阅读,最后背了好几天作文外,我真的没花时间在英语上。不是不想而是没有,希望大家别学我,英语也是得好好准备的,特别是对于要考A区学校的同学来说,英语更是难。有时间还是要好好弄一下英语的。
政治的复习开始时间是在11月中旬吧,我用的就是任汝芬的那一套,不过我只买序列1,序列3,序列4,没别的技巧,背吧,马哲还是最好理解一下,毕竟不像毛的思想,还是有些可以理解的,那样不会那么吃力,毛邓就没办法了,背吧,至于近代史和思修,我看的比较的潦草,大体看了看,记住的没多少,不过还是有点映像吧,个人感觉思修比历史还重要些。没事还能与道德扯上点啥关系。一个月时间吧,我把那本书看了一轮,那时已经12月中旬了。然后配着任3,把那本书再滚了一轮,置于任2的题目,据说很多,我也没时间,就没看过,把任3上面的题目做了一片,大题没做,12月底吧差不多就完了,然后等着那本启航20天20题,最后那段时间就是背那本小册子了。总体感觉吧,任1还是要认真看的,要不然你就是瞎扯也扯不出话来,很多套话书上都是现成的,还有就是答题的时候要有条理,一条条分开,每一条最好都是一个要点,然后再根据要点发挥,没办法,那么多谁记得住,就只能看你平时看书积累些啥话了,把你知道的要点都列上吧,都附上一些解说,估计这就是混了,呵呵。没办法,谁让我们考的科目多,时间不足啊。
写的这点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整个就是我去年跨考的经历,说一下我的作息吧。辞职回了学校附近,租了间小破屋,然后拿了同学的校园卡,每天6点半起来,7点赶到图书馆等着开门,顺便在那外面背背单词,7点半开门,占好位置,出来吃个早饭,8点开始看数学(后面的时候了,以前是看专业课),11点去食堂吃饭,大概25分钟就搞定了,然后在图书馆后面看会鱼,11点40吧就会上去接着看书,一般到1点我就会在那趴一会,一点半开始看专业课,5点吃晚饭,5点半开始看看英语(也是后面的时间,以前都是看专业课),直到8点开始看政治,10点收拾包裹回家,10点半倒在床上,再看到11半点睡觉。嗯,当然也有坚持不住的时候,不过加起来也没有几天。给大家一句话吧,不要让自己颓废两个小时以上。累了可以休息,但别太过分。
最后我的成绩是英语59,政治80,数学117,专业课100,这个成绩对于很多大牛来说确实很水,比起清华那分数线更是望洋兴叹,但是我满意了,付出的没人多,得到的当然也不会比人多。复试分三大块,笔试(离散、编译、系统结构),机试(我选择的c语言),面试。所有的东西我也是从头来学,很庆幸,复试500分我也拿到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分数,最后我上了报考单位的学术。
不想多说什么,只是想给大家一点鼓励,计算机考研确实比其他的要难,但是也没有那么可怕,付出总有回报的,用心去复习,用心去做。最后给所有跨考的兄弟姐妹们说,大家辛苦了,相信付出总有回报,别被吓倒了,加油,我们都能成功的,期待你们2012的好消息,在此祝福你们。最后感谢考研论坛计算机版,因为我所有的复习资料全来自于此地的推荐,拜谢!!!
网址:一些经验整理帖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57171
相关内容
减肥博主“经验帖”背后是“生意经”日和手帖002:生活整理术
==SIMS2《公寓生活》问题经验分享帖(求助请不要新开帖)==
《日和手帖002:生活整理术》PDF电子书免费下载
日和手帖002:生活整理术
《日和手帖·生活整理术》电子书在线阅读
衣物平整服帖,熨烫机提升生活质感
有哪些好用的整理与收纳经验
食帖 哇 沙拉的教科书
家政阿姨橱柜整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