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谜:幸福设计——走进设计领域的积极心理学
幸福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设计来验证幸福感理论 #生活乐趣# #心理健康乐趣# #幸福心理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浏览: 82随着积极心理学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其观念和研究成果也开始在设计领域得到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在于强调要以个体或群体的主观幸福感为中心,以培育积极体验、积极人格品质、积极社会制度等为主要途径来实现人类自身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这种积极理念在一定意义上也正是现代设计学所追求和需要体现的价值核心,因此在设计中体现幸福感既是积极心理学同时也是设计学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幸福设计是当代设计学与积极心理学相融合的产物
幸福设计指建筑、产品、服装、广告等的设计要围绕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而展开,强调视觉美感、使用功能和精神内涵的整体统一。幸福设计既体现在作品和设计结果上,也体现在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上,是当代设计学为实现创造美好生活这一终极目标而主动和积极心理学相融合的新产物。如“无止桥”爱心计划就是幸福设计的一个重要案例,该设计施工团队在中国偏远贫困乡村的地形等基础上,用钢板、石笼等现代材料,修建快速、廉价、结实的网桥,让六万多村民能安全、便捷地走出村庄,从而显著提高了当地村民的幸福感。幸福设计使人们的美好生活具象化、可视化,让幸福可以看得见、摸得着。
首先,幸福设计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就是说,幸福设计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物质技术文明迭代发展的产物。当代社会的物质产品已经很丰富了,但物质财富所带来的副作用也同样很明显:异常丰富的物质生活造成了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精神空虚、“躺平”现象,这意味着物质世界的满足并不能完全弥补人们精神世界的匮乏。不仅如此,当今社会还时常面临如病毒、战争、贫困等多方面的危机与挑战。幸福设计站在人类命运的维度,强调通过设计来触发人们内心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等积极情感,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其次,幸福设计是设计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现代设计由包豪斯(包豪斯是德文Bauhaus的音译,原指德国魏玛共和国一所工艺美术学校的名字,后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设计体系)发展而来,但在新时代语境下,现代设计的内涵与外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可成长、可持续、可再生提倡幸福生活已经演变为现代设计的重要理念。因此,从人类发展维度出发,探索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统一并最终帮助人们到达幸福美好的人生彼岸的幸福设计自然就是首选。幸福设计不只是简单的概念叠加,而是以幸福感为核心价值,充分发挥设计的功能作用、情感作用、道德作用,从而达到让幸福赋能设计。幸福设计的触角目前已延伸到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幸福设计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国外设计理论界已有不少学者在探索幸福设计的方法,并应用在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软件开发设计等领域。如佩尔蒂·萨里卢马Pertti Saariluoma)提出“为生活而设计”,强调设计的各要素应服务于人类的幸福生活。张俊民等人2012 年在《先进材料研究》(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者通过综合分析大学生的幸福指数,发现校园建筑环境的生活功能、学习功能、交通功能、娱乐功能的强弱会极大地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潘帕伊·潘帕拉帕(Phanphai Pimprapa)等人2019年发表在《ACM国际会议论文集》(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 Series)的一项研究证明,通过游戏化场景设计能够有效增强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乐趣。此外,乔治·莫尔(George Moore)等人2017年发表在《ACM国际会议论文集》的一项基于智能手机的所谓“定制感情技术”的设计,试图通过让手机提醒参与者定期微笑而提升其幸福感。国内学者孙义先2010发表在《新美术》上的《幸福设计研究》提出幸福设计是新方法、新课程、新学科、新教育模式,该论文系统地对幸福设计的有关概念进行了理论梳理。陈庆军2019年在《包装工程》上发表的《为幸福感而设计》一文提出了幸福设计的具体方式,主要有情感设计、能力发展设计、积极心理学方法设计和为生活设计等。
总的来看,目前有关幸福设计的研究主要以整体廓清幸福设计的概念、内容、层次等为主,幸福设计方法的介绍集中在某些设计细分领域,其中产品设计、建筑设计方面比较突出。实际上,幸福设计应该从设计变革、设计赋能、幸福可视化等多方面出发,探讨出一套普适的、跨学科的多维设计模式。
其一,树立幸福设计的价值观。首先要提高对幸福设计的认知,将幸福设计作为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最终目标,用设计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让人们从中获得积极的精神体验,感受到关怀、温暖和希望。比如故宫设计团队就是以幸福设计为价值取向,设计师通过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及故宫博物院馆藏资源,将经典人物、纹样、诗词、画作等加工提炼,应用设计于年轻人喜爱的文具、茶器、香器、化妆品、饰品、雕塑品中。这种通过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和功能需求的设计,成功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引发了精神共鸣和文化共振。
其二,选择、创造幸福设计工具。积极心理学界的幸福感测量方法同样适用于幸福设计,如乔治·莫尔在上述手机定制情感技术的项目中通过Lyubomirsky主观幸福量表对使用移动软件所产生的幸福感进行测量。设计学界则针对产品设计提出情感设计理论,唐·诺曼(Don Norman)2004年在《情感设计》一书中提出情感设计的三个层面: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和反思层面。本能层面注重产品的审美功能,让人在视觉、触觉等感官上获得愉悦感,比如上述提到的故宫设计,就是提升人的感官享受;行为层面注重产品的使用功能,让人在功能上获得便利,如手机的基础用途就是通信,再加上其他辅助功能,丰富了手机的用途;反思层面注重产品的内涵价值,让其有意义,比如同样是一只碗,不同的材质就会让这个碗包含不同的内涵价值,不同的花纹会给人不同的文化感受。结合以上心理学、设计学的研究工具及方法,幸福设计可以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的方法展开。创造幸福设计工具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基尔·冈格·穆特谢尔克瑙斯(Kiel Danger Mutschelknaus)是一位多学科的艺术家,他研发了用代码自动生成动效的网站spacetypegenerator,通过网站呈现诸多互动式、生成式幸福设计。类似创意编程软件还有Touch Design,teamLab设计团队通过这款软件创造出结合声、光、电的虚拟现实场景的teamLab 展览,使人身临自然、宇宙、海洋等幻境,产生温暖、美好、希望、感动、敬畏等积极感受。这种生成式、互动式的创意编程作为一种设计工具,其操作界面已由早期的编程代码转化升级为可视化操作,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参与度。
其三,推广幸福设计教育。一方面,设计学界提出要开设幸福设计大学,主张推广幸福设计教育,让人人了解、参与幸福设计。幸福感是每个人都能够通过主动参与设计活动获得的,随着设计工具越来越智能化、可视化,人人参与设计获得愉悦感、自尊感、成就感已经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幸福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成为家庭、工作中的精神治疗工具。艾米莉·科里根·卡瓦纳(Emily Corrigan Kavanagh)等人2018年在《设计研究杂志》(Journal of Design Research)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艺术设计治疗是探索家庭幸福设计的重要工具,未来可能成为工作环境中幸福设计的重要工具。艺术设计创作过程中让人产生心流,是艺术疗愈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未来可见的设计领域,幸福设计的理念将成为设计领域的核心价值。幸福设计既是当下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也是人类心灵获得幸福感的必然途径,还是设计学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社会巨变挑战的价值引领。
作者:揭谜 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创意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6月23日
网址:揭谜:幸福设计——走进设计领域的积极心理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64450
相关内容
TED学院 |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博士:设计快乐,让生活更幸福积极心理学走进高中生活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感
《哈佛幸福课》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论文:积极心理学与真正幸福论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策略研究
积极心理学:什么是幸福?
积极心理学:让人获得幸福感的心理学
积极的心理学,积极的人生
积极心理学:分享增加幸福感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