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成为艺术 艺术将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4-12-04 00:24

如何将日常生活转化为艺术——生活艺术讲座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慢生活艺术# #生活艺术讲座#

当人们谈到劳申伯格的现成品艺术时, 总是引《床》为例:作者把睡袋和枕头挂在画布上,然后再在上面泼上五颜六色的颜料,而这些颜料并不是传统的颜料,它还包括了带状的牙膏和指甲油 ;在其作品《峡谷》中,他使用了填充的鸟、压扁的罐头盒和怀旧的家庭照片,他通过探索真实东西附加的联想的生动性来确认绘画的自发行为,扩大了行动画家对自我的强调。

劳申伯格的创造性手段在《夏日暴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幅由三块面板组成的“集成”作品中,艺术家用印刷复制品、颜料和拉链三种不同材料,将一个平面分为错落有致的三个层次。《赌注》是一幅面积更大的作品,由五块面板组成,混合了纸张、布料、摄影复制品和一个完整的男人素描全身像,表现了劳申伯格对大型作品的驾驭能力。

劳申伯格认为,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包括一些废物,都可以拿来当作艺术素材。硬纸板、破雨伞、空罐头、自行车轮、鸟的标本……甚至石头、沥青都是他创作的素材,这些素材被重新“集成”起来,胶合在画面上,再施以各种颜色,并利用剪贴、拼接等手段重新进行处理。劳申伯格称其自己的艺术为“混合艺术”,集成雕塑《土耳其宫女》就是他这一艺术主张的重要代表作品。“土耳其宫女”这一画题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和野兽派画家马蒂斯偏爱的裸体题材,劳申伯格取其意,进行了模仿:一个盒子撑在一根棍子上,象征一个女人的身体;“她”的脚--一根棍子,被牢牢插在一个枕垫上摇摆着,这表示了奢侈、宁静和享乐,同时也对这种生活进行了滑稽地模仿;盒子周围贴着现代照片和古典裸体画,并夹杂着粘稠的喷射出来的颜料,这是劳申伯格对抽象主义表示的敬意;盒子的纱罗外壳象征着伊斯兰后宫的帐幔;盒子的顶上还立着一个鸡的标本,这与一个法文俚语也许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法国人常常把情妇称作“昂贵的鸡”。

波普艺术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它的出现则对“现代主义艺术”的经典定义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波普艺术向观众展示着现代都市生活中最常见的视觉图像,生活中的事物的图像进入艺术:汽水瓶、罐头盒、雨伞打字机,乃至广告和影视图片中的漂亮模特及名人形象不一而足。 波普艺术家们用生活环境中所接触的材料和媒介来制造大众所能理解的形象,并利用电视报纸印刷品等加以普及。最早的波普作品是英国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1956年的作品《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变得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这幅作品完全抛开了“绘画性”问题,不用画笔、颜料以及画布,而是纯以剪裁照片,将照片上的人物形象直接拼贴

成画。这件作品不仅在材料上全部使用了现成品,表达的主题和形象也是大众生活中的通俗之物:这幅小拼贴画展示的是一间极为流行时髦的现代家庭居室,电视机、音响设备、吸尘器、柔软舒适的席梦思床、新式沙发等现代化的家具样样都有。墙壁上挂着题为《青春罗曼斯》系另一波普艺术家利西滕斯坦的作品,窗外景物为大都市中的电影院,画面突出位置上为一位身强体健、只穿一条裤衩的青年男子,右手紧握一把有“Pop”字样的网球拍似的大型棒棒糖,除胸罩之外几乎全裸的女主人公呈饱含青春风流状地斜坐在沙发上。

波普运动首先发生在英国,但是却在美国社会得到了热烈响应,其中最为著名的波普艺术家非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莫属。安迪原本是以画商标和广告牌起家,他的绘画作品受此影响极深。他喜欢坎贝尔汤罐头、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以及生活中流行的明星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而这些元素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流行于大众之中的现成品以及视觉图像。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安迪•沃霍尔正是在用这种创作以生活的通俗性、时尚性来对抗艺术的精英性、高贵性,向人们宣告着生活也是艺术。美国批评家阿瑟•丹托(Arthur C. Danto)甚至对着安迪的作品说,“随着《布里落盒子》(the Brillo Box )的出现,想要定义艺术的可能性已经有效地关闭,而艺术史也以某种方式走到了它的尽头,它不是停止,而是终结了。”

几乎与波普同时,美国的“非架上”艺术家们则创作了“垃圾雕塑”,即用废弃的工业金属所焊接起来的雕塑作品,如约翰•张伯伦(Jo h n C h a m b e r l a in)用压扁的汽车零部件制作了他的整个作品《H.A.W.K.》。马克•迪•苏韦罗(Mark di Suvero)实验了各种找到的材料,逐渐转到工业零件上,如“工字钢”。那么,这些雕塑到底是一种艺术品?还是一种工业产品?一时间却也变得无法辨识。

此时,欧洲“新现实主义派”的一些艺术家们开始用更广泛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医用垃圾以及工业垃圾进行艺术创作。法国艺术家阿尔曼(Arman)直接利用他的垃圾罐创造了世俗材料的集合品。1969年,他在艾丽斯•克勒特画廊举办了他著名的“全满”(Le Plein)展览,画廊里从地面到屋顶都放满了他找到的成堆的垃圾。让•丁格利(JeanTinguely)从对运动无常、事件及不确定的兴趣中发展出了一种垃圾艺术。他的作品常常涉及收音机、灯和电动机械装置,很滑稽地拼贴成机器,在无意义活动的积极展示中来回颠簸着,他甚至会邀请观众参与到他的狂欢节一样的装置中。他最著名的作品《向纽约致敬》是一件巨大的电动垃圾组合物,包括一个气象气球、一个高音喇叭、五十个自行车轮、一架钢琴、化学药品(它们不知什么时候会散发出呛鼻的气味和烟雾)和马达。他把整个结构都涂成了白色,因为他希望《向纽约致敬》成为一件非常美丽的东西。

网址:生活成为艺术 艺术将何去何从?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66610

相关内容

日常生活如何成为艺术。
日常生活如何成为艺术
傅吉鸿:懂生活的艺术 去艺术地生活
创意无限:艺术家如何将废旧材料转化为独特的艺术品
艺术的归宿是生活,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如何解读“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3页)
艺术的生活:将艺术融入日常的人生
成为生活的艺术家,so easy!
《如何解读“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docx
“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