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资料集之思维

发布时间:2024-12-04 00:49

学习资源整理:收集资料时,思维导图便于分类和查找。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思维导图技巧#

《写作资料集之思维-人生智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资料集之思维-人生智谋.doc(109页珍藏版)》请在清风知己上搜索。

1、 第一部分序言:与智慧对话( 1) 人生的智谋并不需要向别处探求,就在我们祖先走过的路边,到处是蒙尘的舍利子。 已经深夜两点了,我斜靠在床头,没有一丝睡意。我正被自己的生活深深地困扰着:事业无成,投资失败,感情受伤 我突然听到有人敲我的脑袋。 谁在敲我的脑袋? 我是你的智慧。 你在哪里? 我在你的脑袋里,我要出去。我有东西给你看。 你在你怎么会在我的脑袋里? 笑话,我本来就住在这里。要是没有我,你早就成白痴了。没有我滋润的脑袋,就是没有水的不毛之地,性格必然日益乏味 ,生活必然日益枯燥,思想必然日益迂腐,文思必然日益干枯,心灵必然日益顽固。这么说吧,没有我的脑袋,都长在那些任人宰割的行尸走肉的

2、脖子上。 你是说,你一直在我的脑袋里?可是为什么我遇到那么多问题,你却从来没有帮我想出办法来? 你读了那么多的书,却从来不和我交流一下,我怎么会帮你呢?我从来都是深藏在你的思想深处,就好象泉水藏在地底下一样,你想喝上泉水不得挖井让它流出来吗?我能帮助你想办法,但前提是你要把我解放出来。 你能想出办法? 不错,我能帮你运用谋略。没有我,你用的那些谋略,说起 来简直笑死人,就好象木偶演戏,表面上变化百端,实则全是无本之木。 你在里面不能帮助我吗? 不能,谋略是我的手段,不让我出去使用谋略,我就像海市蜃楼,虽然很漂亮自在,却不能帮你解决实际问题。这世界上最危险的人,就是把我关在脑袋里不放出来的人,就

3、像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旦遇到危滩骇浪就会束手无策。 你多大了。 我刚刚出生就被关在这里,从来没有长大过。只有出去变成智谋,我才能慢慢长大。当你发现处理事情出神入化的时候,那也是我最成熟的时候。 你,你能帮我干什么呢? 帮你干什么?亏你问 得出这种笨问题。我能让你行而不言,也能让你雄辩滔滔;我能让你明辨是非,也能让你转危为安;能帮你识人知人用人,也能让你料事如神;我能让你相机因时,也能让你韬光养晦。 这么说吧,我能帮你在官场、生意场和职场上如鱼得水:如果你当了老板,我能帮你赚钱;如果你当了领导,我能帮你步步高升;如果你当了将军,我能帮你消灭敌人;如果你还没结婚,我能帮你找个好老婆;如果你已经结婚,

4、我能帮你找个 够了!也许我不需要你的帮助呢,你想把我变成一个奸诈的小人,把我引到歪门邪道上去吗?你没听说过吗,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 是德? 哈哈,哈,这种蠢话你都相信?什么是你说的才,才能是吧?就是说外面的我吧?没有我的人就是无知,没有才能就是无能。要是无知无能可以说成美德的话,那么天底下的胡涂虫们,岂不是全都成了圣人了吗?醒一醒吧你呀! 哎,别敲了,你要把我的脑袋敲破了!我说不过你。 第一部分序言:与智慧对话( 2) 不是你说不过我,而是因为你的说法本身就很荒谬的。我可能和修养住隔壁,但却从来不想和道德在一起鬼混。 为什么? 在道德家的书房里,智谋经常被描述为阴谋诡计,说成坑、蒙、拐、

5、 骗、诱的把戏。实际上他们根本不明白,这是多么愚蠢的做法,另外还有 还有什么? 还有就是,道德家的房子里住着的,都是一些华而不实、莫名其妙的东西,还喜欢制造出舞台效果,罩上一层光环。比如说他养了一只麒麟,是很吉祥,却抓不着一只老鼠,还有他养的那只凤凰,倒是雍荣华贵,还能玩浴火再生的魔术,但却不能抓住野兔。 这跟人有什么关系? 人也是一样,你看他那些密友,全是徒有虚名的家伙,于国于家一点补益也没有。商朝的比干因为进谏被纣王送进解剖室,落了个忠贞之名千载不灭,但却不能阻止混帐侄子把国 家玩个底朝天;还有春秋时代的申生,倒是个大孝子,却不能为保卫国家出一点力。他们口口声声说要兼济天下,又表现在什么地

6、方呢? 那照你这么说,道德的朋友都是窝囊废了? 也不能这么说。孔子是儒家的至圣先师,跟道德称兄道弟,可是和我也是很好的朋友。他请道德帮他教徒弟,请我帮助诛杀对手少正卯,威慑国内当道权臣,参加外交活动不辱使命。他就从来没有因为道德而和我疏远,所以我也都帮助他。 就是嘛,没有道德,你也办不成大事嘛! 唉,太可怜了! 谁可怜? 还能有谁?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自以为正直 高尚,看不起我认为我不过是狡猾,是耍小手腕小聪明。可他们往往不懂得,小手腕小聪明用在大的方面,又何尝不能成就大事业呢? 小手腕小聪明也能成就大事业? 小手腕小聪明只要用之有道,当然可以成就大事业。比如说蜂蜜,小偷用它来抹在门轴上,在偷东

7、西时不发出声响,可难道就不能用它作礼物,给别人带来健康欢乐吗?庄子的逍遥游你读过,里面不是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掌握了制作不皴手的药膏的技术,却只用来一辈子在河边漂洗丝絮。另外一个人向他学到了这种技术,防止冬天士兵们在水战时手足皴裂,从而打了胜仗、封了侯。 这倒是。 所以说大人物可以使用小聪明,小手腕也可以使用在大处。要是连这种小智谋也懂得使用,那么天底下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呢? 第一部分序言:与智慧对话( 3) 可是人们所说的大智若愚又怎么解释,具有大智的人物不屑于锋芒毕露地去耍小聪明小手腕。 这也是无稽之谈,在真正成就事业的大人物那里,小聪明不是不屑于耍,而是没有合用的场合。在大人物那儿

8、,我从来没有轻闲过,就连不锋芒毕露,又何尝不是我帮助他做出的姿态呢?泰山不让寸土,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能 举个例子吗? 比如说,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对汉王刘邦说:天下纷扰不宁,只是因为我们两人。我愿意向您挑战,以决一雌雄,不要让天下的百姓白白地为我们而陷入战乱的劳苦之中。汉王笑着拒绝说:我宁可跟您斗智,不能同您拼蛮力。刘邦列举了项羽的十条罪状,项羽抬手射出一箭,正中汉王胸部。刘邦痛得弯下了腰,但却摸着脚说:这个匹夫射中了我的脚趾头。回营后,刘邦就因为伤重躺倒了,但竭力起来出去慰劳军队,表明自己的伤不重,以此来稳定军心,不让项羽乘汉军无首来偷袭。 我明白一些

9、了。 退一步讲,即便自料不 必使用小手腕小聪明,却也不能不了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看穿对方的狡猾,识破对方的小手腕,做到有备无患。 照你这么说,有人用道德来贬低你济世救人的本领,不是逻辑混乱,就是别有用心喽? 不错,这也是那些号称正直高尚的人,为什么会反过来被对手打败的原因。 不过,办事的策略方法,我不是也可以从古人那儿学到吗?为什么要让你出来帮助呢? 前人的每一个方法策略都是根据具体不同的情况而制定的,情况多变,方法自然变化万端。现代人只知道前人的一般策略,却不知道他是如何取胜的。解 决每个问题的方法不同,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就像水一样,水流动的时候,避开高处而流向低

10、处,解决问题时,也要避开的坚实精锐处而从虚弱处下手,水总因地势的高下而制约它的流向,解决问题也要依据情况来决定方针。所以,办事没有固定的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能依据情况变化而取胜的,才称得上出神入化。 可是还有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那些参考书吗? 世事无定式,策略无常规。有人津津乐道于空城计、美人计、苦肉计之类教条,遇到问题时也总想拿些计谋来对号入座,妄想得到神力而制胜。他们最后会发现,由于事情繁杂 多变,根本难以找到适当的计谋,也根本不知从何下手。 I 服了 U. 所以,我办事没有一定的常规,以符合外物和人事变化为最佳,出乎自然又合乎事理,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不是读死书能达到的。 那

11、就请你快出来吧! 跟你啰嗦了这么半天,我太累了,想睡觉了。不过,如果你有办法骗我出来的话,我就听你。 让我想想。你是我的智慧,住在我的脑袋里,我怎么能把你骗出来呢?不过,如果你到外面来,我倒有办法骗你回去。 真的? 真的。 我出来了,你骗我回去吧? 你上当了。 眼前金 光一闪,我一下子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 处世智谋第 1 章 背亡趋存的智谋( 1) 背亡趋存,实际上就是危机管理:远离困厄和危险的地方,在无法离开的时候,运用自己的智慧和伪装,不被危机所吞噬。 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秦朝丞相李斯曾经说,人生在世,最大的耻辱是卑贱,最大的悲哀是穷困。一个人总处于卑贱贫穷的地位,就像禽兽一样。不爱名利,

12、无所作为,不是人的真实想法。他还作过这样一个精辟的比喻,在厕所中觅食的老鼠,遇见人或狗就慌忙逃窜。再看粮仓中的肥鼠,自由自在地偷吃粮食,没有人去打扰。 同为老鼠,命运却有天壤之别, 原因就在于所立足的地方不同。人也一样,无论是在积极进取还是在退而自守时,都必须懂得良鸟择木而栖,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华的地方,又要懂得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避开可能危及自己的去处,这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 战国时,鲁国有一个姓施的老人,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喜欢研习儒学,小儿子则爱好兵法。 学成后,大儿子凭着自己的渊博知识和一套以德治国的学说,去游说鲁王,得到鲁王的重用,做了太傅。小儿子来到楚国,向楚王纵谈用兵之道,楚王对他

13、的见解大加赞赏,委任他为三军司令。两个儿子身居显位,父亲也跟着沾光,尽享荣华富贵。 施老 的邻居孟老,也有两个儿子,恰恰与施家二子所学相同。孟家父子羡慕施家富贵,于是上门请教,施家把事情原委以实相告。 孟家父子一听,事情原来是这样简单,深为以前浪费时间而深感后悔。施家儿子能做到的,孟家绝不会更差!父子三人心里很是兴奋。 孟老的大儿子前往秦国,大谈以礼治国的好处。秦王却一句也听不进去,哭笑不得地骂说:当今诸侯混战,强存弱亡,什么能比富国强兵更要紧?照你的说法,用仁义治国,这不是叫我坐以待毙吗?说完便传令卫士将孟家老大哄了出去。 孟老的小儿子来到卫国,劝说卫侯操练兵马跟各路诸侯抗衡。卫侯不 高兴地

14、说:我的国家比较弱小,在大国征战的形势下得以保全。服从大国,爱护更小的国家,是唯一可行的策略,也是卫国平安无事的原因。如果修兵习武,大国以为我要挑战它,小国以为我要吞并它,四面树敌之后,我还能安稳地坐在这里么?如果就这样放你走,会让其它国家以为我被你说动了心,而且你还会去游说别的国家这样做,我就要倒霉了。 说完,卫候下令砍掉了孟家小儿子的一只脚,派人把他抬回家。 孟家两个儿子回到家,父子相见,抱头痛哭。想起施家出的主意,便顿足捶胸,谴责施老父子欺骗了他们。 施老对邻居的遭遇也很同情,连连安慰 ,劝住了他们的哭声,同情地说:我们邻居多年,哪里能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呢?请听我说一说这祸福为何不同。一

15、般地说,一个人选择的位势好,做什么都顺当,位势不对就什么也做不成。你们的方法和我家相同,为何结果又和我不一样呢? 处世智谋第 1 章 背亡趋存的智谋( 2) 孟家父子迷惑地摇头。施老接着说:这是因为我们两家所选的地方不同的缘故,绝不是行动上有什么差错。天下之事没有固定的规矩,也永远没有不变的是非。从前需要的,也许今天弃而不用;今天弃掉的也许以后仍然需要。这种用或是不用,是没有对与错的分别的。顺应时势寻找 良机,是不可缺少的智慧。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即便你们象孔子一样渊博多才,象姜子牙一样足智多谋,又怎能不四处碰壁呢? 孟氏父子恍然大悟,脸上的怒气一扫而光,诚恳地说:我们全都明白了! 施、孟两家的

16、不同遭遇,既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更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人们在选择自己的立足之地时,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切不可轻信别人,或凭主观想象,莽撞从事。 知非不处 远祸全身魏晋南北朝时,王子萧子良和范缜发生了一次争论。 萧子良是虔诚的佛教徒,他认为人生命运是三世因果注定。他问范缜:你不相信因果,那 么为何有人富贵一生,却有人满腹才华却终生不得施展以致于潦倒一生,默默无名? 范缜答说:不同的人生其实就像同枝并蒂的花朵,风儿一吹,有一些花飘在花瓶里供人观赏,另一些花却运气不佳飘到粪坑中,前者是王子你,后者就是在下。 与随风而落的花儿相比,人都有选择环境的自由,但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原因之一就是

17、有人对生活缺乏真切的认识,对即将面临的处境掉以轻心,置身于其中而不知;而有人却能知非不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远离可能惹火烧身的环境。 人们不会对一个平庸之人有过多要求,因为他平庸,相反的,对一个才华出众的 人,便肯托付重任于他,对他寄托很大期望,这一类的人,愈是本领大,也就愈会给自己招来一些艰巨的任务,做得好便罢,稍一不慎就大祸临头了。 所以,即便自己完成了别人完成不了的事情,也不要自矜自夸,而要尽量淡化自己的作用,免受别人的攻击。 明太祖朱元璋曾召中山王徐达一起喝酒,朱元璋不了试探徐达,一个劲地敬酒。 徐达不敢推辞,一直喝到深夜,醉得大睡不醒。朱元璋让内侍把他送到旧宫去睡觉。旧宫是明朝建立

18、前朱无璋称吴王时居住的地方。半夜里,徐达的酒醒了,问周围人自己睡什么地方,内侍说:这是旧宫。 徐达马上起身, 快步走到宫殿的台阶下,面向北面拜了两拜,又磕了三次头,才出宫。 朱元璋听说这件事以后,对徐达的表现十分高兴。 在很大程度上,徐达并非不明白知非不处的道理,其最后的命运悲剧是由朱元璋的猜疑性格造成,具有某种必然性,要想摆脱必然受到各种限制。那么更多的人则是在能够主动避免危险的情况下,执迷不悟,一步步走向深渊的。 宋宁宗时的丞相韩侂胄做南海尉时,曾请一位儒生做馆客,此人很有才华,但不久就离开了。 韩侂胄当了丞相,掌握国家大权后,非常想念他。有一天,这个儒生忽然来了,韩侂胄非常高兴,请他留在

19、家里。 一天 ,夜深人静时,韩侂胄请儒生饮酒时,请教他:我才学疏浅而掌握了国家大权,您有什么指教吗? 儒生叹息说:您现在危险得像是架在树枝上的鸟蛋一样,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处世智谋第 1 章 背亡趋存的智谋( 3) 韩听后惊奇地问为什么。儒生答:这不难理解。宫中立皇后时,您不同意,皇后很怨恨您;宫中立太子时,您又不同意,太子也对您怀恨在心;您当政后,朱熹、彭龟年、赵汝愚等名士被逐出朝廷的不计其数,士大夫们也因此而怨恨您;现在同金人打仗,军队牺牲很大,三军也怨恨您;边境的百姓不时地被掠夺和杀害,四海之内的百姓都怨 恨您。这样四面树敌,您怎么能免祸全身呢? 韩侂胄沉默了许久说:你能教我怎么办吗?

20、儒生再三推辞,韩坚持追问,他才说:只有一个办法,只怕您不愿采纳。现在皇上重病在身,无意于国家政事,如果摆出尧、舜、禹禅让的家法,请皇上让贤给太子即位,太子对您会由怨恨而转为感谢。这时皇后退而为皇太后,即使怨恨您也没有权了。以后,您可以辅佐新皇帝,一切从头开始。对从前被贬的诸贤士,已死去的增加抚恤,还活着的召回给予提升,同时派遣使者去聘请贤德的人来执政,对外也要消除积怨,使边境平安无事。您还可以优厚地犒劳军人,抚恤牺 牲的将士,免去各种无名的赋税,解决好种种矛盾,使全国百姓休养生息。然后在此基础上,您选择一位知名的贤士,把丞相之位让给他,自己请求告老还乡,邀游于青山绿水之间,如此,您最后就能转危

21、为安,变祸为福。 韩侂胄听他讲的有道理,但犹豫不决,想留下儒生做自己的顾问,可他坚持要告辞而去。儒生走后不久,韩侂胄果然四面受敌,被砍了头。 有明智通达的人对自己的危险提出忠告,是一种难得的机会。可是自己却不能听从,也不能从中得到教益,真是太可惜了。 陈瓘在通州的时候,张商英当了宰相,想引荐陈瓘来辅佐他。于是他要新设置的政 典局发下公文,索取陈瓘所著的尊尧集,并且由政典局启用陈瓘。陈瓘把书缮写好,却没有上缴。 通州郡又拿着政典局的公文来催促。陈瓘就将书用奏折的形式进献,外面用黄帕封好,送到政典局,要求他们在皇帝面前开拆。有入说陈瓘应当直接将书送到政典局就可以了,何必进献皇上? 陈瓘说:我恨不得

22、将书直接送到皇上手中,请皇上批阅。怎么能把书给他们呢?他张商英身为宰相,办什么事,不通过三省去公办,却增设机构,任用官员。如果什么事都通过私人的途径去办,人们必然会怀疑嫉妒。恐怕尊尧集到了他那里,他的地位已经动摇了。我现在避 之唯恐不及,更何况将书送去呢? 不久,事情真象陈瓘所说的那样,张商英被罢黜,陈瓘被任命为台州知州。有人指责陈瓘私自送书给张商英,想让张商英实行他的政见,经过调查后才真相大白。 与世沉浮 顺水行舟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根据所面临的情况做出反应,进行自我保护。正是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保证了动物的生存。刺猬身体能缩成一团,鸷鸟能趴在地上一动不动,麝遇敌能断脐香脱逃,蟒蛇能把自己

23、的伤口显示给对手,这都是十分高杆的自保招数。 智慧不如人类的动物尚且能够做到这一点,面临情势更加复杂的社会,更应从中受到启发。 人要做一个全身成事的英雄,而不是一个舍身取义的莽汉。在周围人都沉醉不醒的情况下,不怕危险,自持孤高以殉其节的态度当然很了不起,不过,如果还想实现自己志向的话,不可独醒也可以算避免灾祸的一种生活准则。 晋时嵇康跟随隐士孙登在山林问遨游了三年,嵇康向他请教问题,他从来不回答。将要分别时,嵇康对他说:先生,您难道在最后分别时也无话可说吗? 处世智谋第 1 章 背亡趋存的智谋( 4) 孙登于是说:你认识火吗?它生来就有亮光,如果不用,那就浪费了它!人的才能就象暗夜的火光一样,

24、如果不用,也会浪费殆尽!保存火光的 关键在于免遭外部的风雨,发挥才能的关键在于顺应外界的事物,有十分清醒的见识,只有这样才能长久。我看你不随流俗,刚有余而韧性不足,才气多而见识太浅,在当今世上恐怕很难有所作为! 不出孙登所料,嵇康也世后一直没有被朝廷任用,最后竟然因吕安事件牵连入狱,被司马氏杀害了。 古人说:诽谤不实之词太多了,金子也会被熔化。羽毛数量多了,也能把船压沉。尘土多了,同样能把车轴压断。不实之词太多了,能把人的名声搞臭。 因此,老子李耳要去西域时,提前换上胡人的装束,大禹路过裸人国时,就主动脱下衣服,孔尼与武人交朋友时 ,就比试射猎。散宜生为了达到目的,也曾行贿,更有仲雍为了自保,

25、剪掉头发,裸体纹身。 有人见到这些例子就会说,原来圣贤的智慧也有用尽的时候。但事实上,这不表明圣贤黔驴技穷了,而是说明他们从来都不是固步自封的,而是能够灵活多变地顺水行舟,用以自保实现更大的理想。 唐中宗神龙元年,武则天身患重病,宰相张柬之等人密商要杀掉张易之和张昌宗,逼退武则天。姚崇当时任灵武道大总管,从屯兵之处来到京城,就参与了这件事。 事成之后,武则天被迫禅位,迁回上阳宫。张柬之、恒彦范、崔玄、袁恕己、敬晖被赐封郡公,纷纷弹冠相庆,姚 崇被封为梁县侯,但他却痛哭流涕。 张柬之等人问他:现在哪里是哭的时候?你不怕因此受处分吗!姚崇说:我参与了讨伐叛逆,算不上有功。然而想到我曾长期事奉武后,

26、这样做是背叛旧主啊!作为人臣无法保持始终如一的节操,我怎么能不哭呢?即使是因此而获罪,我也心甘情愿。 实际上,姚崇之所以哭,是因为知道武三思还在朝中,事情远远没有结束,总有一天会有反复。果不出他所料,后来武三思与韦后专权,张柬之等人纷纷被害,只有姚崇幸免。 与此相对似的一个故事是董卓被杀后,百姓欢呼歌舞,只有蔡邕动心叹息,结果被杀。两件事看似 一样,祸福却相反,姚崇打出的是一片公心的招牌,痛哭流涕是免遭人反攻和清算的权术;而蔡邕却不懂得掩饰私心,哭是感恩之情的真实流露,难免被当成杀一儆百的靶子。 故意自污 避免猜疑功盖天下者不赏,声名震主者身败。这是无数功臣名将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换来的教训,因而

27、也更具有借鉴意义。 秦始皇命大将王剪做元帅,统兵六十万讨伐楚国。临行前的酒宴上,王剪向秦始皇请求许多良田美宅,始皇说:将军你放心去吧,难道还担心受穷吗? 王剪说:我做大王的将军,即使有功可能也封不了侯,所以趁着大王赏我酒饭时,我也及时请求赏我园地 ,做为子孙后代的家业。秦始皇大笑起来。 处世智谋第 1 章 背亡趋存的智谋( 5) 王剪到了潼关,五次派子弟返回长安请求田地。有位亲信见此情景,不解地问他:王将军您要求田园也太着急了吧?王剪说:不,秦王的为人我很清楚,他很不信任下属。现在把全部军队委任给我一人,我如果不多多请求要田宅,使自己地位巩固,难道还等着秦王猜忌我吗? 其实心胸狭隘不信任大臣的

28、又何止秦始皇一人呢。即使是以大气宽弘知人善任而著称的汉高祖刘邦,也难脱类似的情结。伴君如伴虎,一旦部属位高权重的时候,还是会不放心,因此,随时表示 忠诚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对人性的分析充分发挥自防之道。 萧何是刘邦的老同乡,足智多谋又忠心耿耿,刘邦视萧何为左右手。他曾经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吾不如萧何。 西汉三年时,刘邦与项羽的军队相持在京索间,任用萧何主持关中之事。刘邦几次派使者慰劳萧何,萧何十分感动。 但是他的门客鲍生告诉萧何说:现在皇上在外风餐露宿,却屡次派人慰问在关中的您,您以为是关心您吗?这是怀疑您呀!不如让您的弟弟和子孙中能当兵的,全到军队来,解除他的疑虑。 萧何采纳

29、了他的计策,刘邦大喜。 不久,吕后采用萧何 的计谋要了韩信的命。刘邦听到诛杀韩信后,派使者任萧何为相国,同时加封五千户,派五百士兵及一名都尉做为相国的侍卫。诸位官员都来祝贺,唯独召平忧心忡忡地对他说:虽人祝贺,我却要表示同情,因为您就要大祸临头了。皇上在外奔波,而您守在京城,没有冲锋陷阵,没有任何危险,却加封晋级,设置卫队,这难道正常吗?韩信起来造反,皇上对您也产生了怀疑,希望您把皇帝的赏封让出,不要接受,把全部家财用以资助军队。萧何听从了召平的意见。刘邦见萧何这样做,对他也就放心了。 这年秋天,黥布反叛,刘邦亲自率军出征后,几次派使者问萧何在 做什么。萧何说:因为皇上亲征,我在内安抚百姓,勉

30、励百姓,尽其所有帮助军队,象皇上讨伐陈烯时我所做的一样。 接见时鲍生也在座,等使者走后,他对萧何说:我看您离满门抄斩不远了。您处于相国的高位,论功是全国第一,各方面已无以复加。您入关中以来,十余年一直深得民心,而且目前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民和。皇上所以数次问您在做什么,是害怕您的威信太高,影响整个关中地带。现在您何不多多购买田地,以损污自己的名声,如此皇上的心就安宁了。 萧何采纳了他的计谋,用低价强买了许多民宅民田。刘邦还京时,百姓拦路控诉萧何,刘邦 听了,心中暗暗高兴。 正是由于鲍生和召平为萧何提供的知非不处的智谋,能随机应变,因时而宜,因此萧何才能一直没有遭到猜疑。 萧何一生忠诚谨慎,刘邦对

31、他还有顾虑,因此上级对下级的猜疑是人性使然,必须面对现实。 狡兔三窟 预留后路严格地来说,狡兔三窟属于居安思危的智慧,但因其不同于一般的谨慎戒惧,而是主动寻找遇到危险时的缓冲,是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进取智慧,因此我们把它拿出来分析。 战国时期,齐国宰相孟尝君的家里,养了很多的食客。其中有个名叫冯谖的,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所以来了很长时间也没引起孟尝君的注意。 处世智谋第 1 章 背亡趋存的智谋( 6) 有一次,孟尝君准备派人到封地薛地去收债,一时找不到别人,就派冯谖去。冯谖很有礼貌地问孟尝君是否带些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说:随便,你看着办吧,你觉得应该带些什么回来就带些什么吧。 冯谖来到薛地,召集

32、了所有的债户,把债契收上来,又当众把所有的债契烧掉,然后对大家说:孟尝君让我把你们的债全免啦,今后你们可以安居乐业了!人们高兴地欢呼起来。 冯谖回来,孟尝君问他带了什么回来?债收完了没有?冯谖地回答说:按您的指示,我觉得最应该给您带回来的是德,所以我就给 您带回来个德。因此我就把薛地的全部债契烧掉,债免了。 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可一想,木已成舟,也没说什么,就算了。 一年后,孟尝君被齐王免去了宰相的职务,只好回到薛地。当地百姓听到这一消息,扶老携幼到大路上欢迎他。孟尝君这才恍然大悟,对冯谖说:这就是您带回的德啊。 冯谖接着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保住性命,现在你只不过才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

33、无忧,睡安稳觉,万一齐王对你再有不利,还得有另外的存身之处,因此我们还得再凿两个洞才行。于是冯谖向孟尝君请求到魏国去游说。 冯谖来到魏国,对魏 王说:孟尝君名扬各国,您如果能请他到魏国来做宰相,魏国定会国富民强。 魏国此时正好相位空虚,于是派人带着重金来聘请孟尝君。冯谖派人告诉孟尝君不要接受聘请。所以魏王连请了三次都被拒绝了。 齐王听说魏国要请孟尝君做宰相,果然吓得连忙叫人带着黄金、彩车,用很隆重的礼节把孟尝君请了回去,恢复了原职。 齐王为了表示诚意,特意问孟尝君还需要什么。冯谖就偷偷告诉孟尝君说:请求齐王在薛地建立祠庙,再赐份先王留下的祭器,以保薛地的安全。 齐王答应了孟尝君的请求。祠庙建成

34、那天,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三个洞已经挖 好了,你可以高枕无忧,安安稳稳睡觉了。 这是狡兔三窟的原创版本,因此其智慧也更多地停留在原始意义上,寻求三个能避祸全身的地方。但这种做法并不保险,不但极易被识破,还会留下有外心的把柄,更高的智慧是建三窟于无形。汉初时留候张良就是这样的智者。 汉朝初定,张良目睹了彭越、韩信等功臣结局悲惨,又想到范蠡和文种逃生留死的教训,觉得已经到了为自己留下后路的时候了,于是开始为自己建三窟第一窟是封地。在赏封功臣时,刘邦曾准备齐地的三万户给张良作食邑,但张良没有接受,表示只要有一块小小的地盘就足够了,把它当作 同刘邦会面的地方,表达对刘邦的知遇之恩。 第二窟是刘邦。张良

35、有经天纬地之才,却又淡泊名利,有功而不居功,深受刘邦倚重。 楚汉战争期间,他在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身保命;他建议刘邦不要立六国的后代,以免留下后患,并建议刘邦把韩信封为齐王,以调动他攻楚的积极性;他还劝刘邦乘胜追击项羽,导演了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十面埋伏,成就了汉室基业;他力主将关中作为定都之地,赢得了人心归附。有这些功劳,张良自己却并不以功臣自居,而是专心研习黄老之学,避免了受到猜疑。 第三窟是吕后和太子。张良曾帮助太子保住继承人的位子,吕 后和太子对他感恩戴德。 刘邦想把吕后的儿子 当时的太子 废掉,改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吕后恳求张良帮忙,张良就告诉她,只要太子把商山四皓请来,皇上就不会废

36、太子了。 商山四皓是从秦始皇时就当隐士的四个老头儿,学问好,道德高,名气大。刘邦想请他们出山,他们认为刘邦喜欢开口说粗话,还曾经把书生的博士帽子拿来当便器,不会礼贤下士,因此一直不答应。 吕后教儿子卑辞厚礼把商山四皓请来,待为上宾。刘邦知道后,认为太子党羽已成,改立一事就没有进行。 此三窟成了以后,张良就不仅保全一生富贵安荣,而且英名也没有受到任 何损伤。 我们可能没有张良那样的智慧,冯谖这样的朋友也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却可以从这个故事得到启发,在处世为人时,奉行己不所欲,勿施于人,纵无善报,也不致于遭受恶报! 这样为自己留下后路,遇到问题时,起码不会有人落井下石。孟尝君有了三窟,尚且勉强能够免

37、除一死,更何况我们往往连一窟都没有做好! 处世智谋第 2 章 行而不言的智谋( 1) 滔滔不绝表现的未必是智慧,沉默寡言的背后自有其玄妙之处。 把握行与言的分寸有人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也有人说,沉默是金。这两句话看似矛盾,但却包涵了一个言与行的分寸问题。 曾经有人问魏明帝时的楚郡太守袁安:已故的内务大臣杨阜忠言直谏,你为什么从来不称赞他是忠臣呢? 袁安回答道:象杨阜这样的大臣只能称直士,算不得忠臣。为什么说他只是一直士呢?因为作为臣子,如果发现人主的行为有不合规矩的地方,当着众人的面指出他的错误,使君王的过失传扬天下,反给自己捞了个梗直之士的名声,这不是应有的做法。已故的司空陈群学问、人品

38、样样都好,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但他与其它大臣见面时,从来不议论皇帝过错,只是几十次地上奏章指出哪些事做错了,哪个缺点必须改,有批评,有建议,而同僚们却都 不知道,因此后来人都称赞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和真正的忠臣。 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言而无行不如行而不言。 汉文帝到上林苑的虎圈去看虎,对虎圈管理员的口才很赏识,要提拔他为上林苑负责人。张释之上前说:陛下认为绛候周勃这人如何? 文帝说:是位智者。 又问:东阳候张相如如何? 文帝又说:也是位智者。 张释之说:这两位智者说话,经常张口结舌,结结巴巴,哪象这位一张口就喋喋不休,能说会道呢。秦朝时候的刀笔吏,争相比赛看谁说话办事更敏捷干练,

39、却从来没有从人的角度考虑。这种坏风 气一直延续到了秦二世,整个大局也就四分五裂,不可收拾了。如今陛下仅仅因这个管虎圈的小官吏口齿灵利就破格提拔,恐怕天下会从此追随这种风气,争逞口舌之能,而没有实际做事的人了。有道是上行下效,下级受上级的影响,比光传播得还要快,陛下不可不慎重考虑啊! 于是文帝没有提拔那个小吏。 张释之的话虽然偏颇,但却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狮子如果只知道咆哮,还不如马蜂的毒针厉害,立论高杆而不去实施,还不如踏踏实实的埋头做事。 世上有许多人,读过很多年的书,甚至做到了 XX 学科的博士、博士后,动辄就发表洋洋洒洒数万言的论文 ,可一旦要他解决实际问题,他马上傻眼了。因为这种人只会

40、照本宣科,而不学以致用,又怎么能成为大人物,成就大事业呢? 在很多情况下,低论调甚至不置一言反映的不仅是对自己才能的自信,更是一种包容万物的大气度、大胸怀。宋朝的王旦就是这样一位海纳百川般的大人物。 宋真宗时代,寇准与王旦是枢密院同事。寇准常在真宗面前攻击王旦,但是王旦都一笑置之。 后来寇准罢相,辗转无聊之际,只好回过头来转托别人求王旦,想要一个职位。王旦听说后对来人说:国家官员的职位,哪里可以随便请托要求?我不接受私人的请托。 寇准觉得很没面子 ,对王旦更不满意,逢人就说他的坏话。 不久之后,寇准又被任命到中枢担任要职,他参见真宗的时候说:如果不是陛下知臣,我怎么能有今天呢。 真宗摇头告诉寇

41、准:你能担任这个职位,都是出于王旦的极力推荐。寇准非常羞愧。 古人说: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把握行与言分寸的关键在于审时度势,该多讲时大胆放言,不能少说,否则言犹未尽;该少讲的,不能多说,否则言多必失;该沉默时,奉行沉默是金,三缄其口。 处世智谋第 2 章 行而不言的智谋( 2) 语言是行动之仆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聪颖异常,机智善辩。 一天,有位年轻人来找苏格拉底,说是要向他请教演讲术。他为了表现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 待地讲完,苏格拉底说:可以考虑收你为学生,但要收你双倍的学费。 年轻人很惊讶,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加倍呢? 苏格拉底说:我在教你怎样演讲之前,必须给你加一门课,

42、那就是怎样闭嘴。 苏格拉底不喜欢滔滔不绝的人,他对人说,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显然是希望我们多听少说。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雄辩的作用,有很多纠葛与问题,再雄辩的语言解决不了,但是用行动可以轻易解决。如果用雄辩解 决了,最后却无法与事实相符,比不解决的影响更坏。但是一个行动本身可能带有多重的含义,如果当事者不说明,是没有人能够从旁边揭穿的。 有师徒俩住在一座寺院里。师父非常有学问,弟子只有一只眼睛,因此读书很少。一天晚上,一个高僧来到庙里,要和师父辩论佛学问题,师父对他提出的题目感到非常困惑,吩咐他的弟子去辩论。 过了一小会儿,那个高僧来见师父,并且说:你弟子真是个厉害的

43、家伙,他非常机智地赢了这场辩论,所以我要走了,晚安。 师父说:在你走之前,告诉我经过吧。 高僧说:好,我先伸出一个手指代表佛陀,接 着,你的弟子伸出两个手指,表示佛陀和他的教导;为此我伸出三个手指,代表佛陀、他的教导和他的门徒,接着,你聪明的弟子在我面前挥动着他紧握的拳头,表示那三个都是来自一个整体的领悟。随后,高僧走了。 过了一会儿,弟子气冲冲地跑进来:那个高僧是个非常粗鲁无礼的人。 师父说:噢?告诉我怎么回事。 弟子说:他一看见我时,马上伸出一个手指头侮辱我只有一只眼睛,但因为他是一个新来的人,我想还是礼貌些,所以我伸出两个手指,祝贺他有两只眼睛。这时,这个无礼的坏蛋伸出了三个手指,表示在

44、我们中间只有三只眼睛,所以 我气疯了,威胁要用拳头打他,他才算罢休。 这并不是一则笑话,而是一个有深刻禅机的故事。我们也许对其中的深刻含义各有各的理解,但从最浅显的意义上来说,有一点则是肯定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南唐广陵人徐铉以学识渊博和通达古今闻名于北宋朝廷。 有一次,江南派徐铉来纳贡,照例要由宋廷派官员去作陪伴使。宰相赵普不知究竟选谁为好,就去向宋太祖请示。 太祖想了想,令殿前司写出十个不识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太祖御笔一挥,就随便圈了其中一个名字说:这个人就可以。 这使在场的所有官员都大吃一惊。赵普也不敢再去请示, 就催促那侍者马上动身。那位侍者得不到任何明确指示,只好莫名其妙地前去执行命

45、令。 处世智谋第 2 章 行而不言的智谋( 3) 一见面,徐铉就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所有人都叹服他的能言善辩。那位侍者大字不识,当然无言以对,只好频频点头称是。徐铉不知他深浅,更加搜索枯肠喋喋不休地想和他辨论,但是在一起住了好几天,那个侍者无一言相对。徐铉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只好闭嘴不说了。 实际上,当时宋廷上有陶毅和窦仪等博览群书的大儒,说起论辩之才,未必就输给徐铉。但宋太祖作为大国之君,接待小国使臣,没有派他们去争口舌之长短。因为 两强相争,谁也不会服谁,反而有失大国体面。 宋太祖不屑于言谈争论,最终却统一了江南;徐铉有如此高妙犀利的谈锋,却不能治国兴邦,最终不免于国破家亡。 两相对比,正

46、如奥修所言:所有的辩论都是没有用的和愚蠢的。辩论原本是很傻的,因为没有人能够通过讨论、通过辩论达到真理。 周武王灭亡商朝后,听说当地有个淳厚宽让的智者,武王就去拜访他,向他寻问商朝之所以会灭亡的原因。 这个智者回答说:大王想知道这个,那么就让我在中午的时候来告诉你吧。到了中午,那位智者却没有来,武王很恼火。 周公说:大王不要生气,我已 经知道了,这个智者真是位君子呀!虽然自己的国君灭亡了,他却不想诽谤他,因此故意不来赴约。他这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王,许诺而不守信,就是商灭亡的原因呀。 这位智者既避免了诽谤以前国君的恶名,又委婉地劝诫了后来的当权者,这样细密的用心,已经把行而不言的智谋演化成了人

47、生的艺术。 东汉的宠仲达在为汉阳太守时,听说本郡人任棠气节高尚,是一位奇人,现隐居在乡间以教书为生,到任后就先去拜访他。 然而,任棠见了庞太守,一声没响,只是在门口的屏风前放置了一大棵白菜和一盆水,抱着自己的孩子趴在门前。 太守的随从都认为 任棠倨傲无礼,庞太守却沉思着说:他这并非无礼,而是在晓喻本太守呀。一盆清水,是要我为官清正;拔出一大棵菜,是要我严惩横行乡里的强势宗室;抱孩子挡住门户,是要我体恤孤弱呀!庞太守感叹不已地返身回府,在施政过程中抑强扶弱,公正清廉,果然得到了民众的拥戴。 行而不言的智谋需要看对象,一份再巧妙的用心摆到蠢人面前,也只是对牛弹琴。试想一下,商都智者和任棠的心意,只

48、有像周公和庞太守这样的智者才能理解,才能流传下来。这样看来,世上因不被理解而被埋没的人难道会少吗? 莫卖弄口舌之利当今有不少人为了沽名钓誉,不惜以 口舌之利败坏别人的名声,他们不知道,待人做事,如果一味多嘴多舌,可能就会适得其反,甚至可能触犯忌讳,触上霉头。泄漏天机的人,易遭天遣。打听人机的人,易招人怨。 明成祖时期,广东布政使徐奇进京觐见皇上,带了一批岭南的藤席,准备馈赠京城的官员,不料刚进京城就被巡城官扣下了。巡城官把送礼的名单交给皇上。皇上一看,礼单上群贤毕集,唯独没有杨士奇的名字,很欣赏他的廉洁,就单独把他召来询问。 处世智谋第 2 章 行而不言的智谋( 4) 杨士奇说:当初,徐奇从给事中受命赴任广东时,众官员都作了赠别的诗为他送行,所以 他才用藤席来回赠。当时臣有病没有做诗文,不然的话,我也在馈赠之列。今天虽然众官员的

网址:写作资料集之思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66843

相关内容

《旅行日记》写作范文:探索与反思之旅
议论文写作要略和个人写作能力
《思维导图工作法》手把手教你导图思维,高效工作、学习和生活
生活在写作之中
智慧投资:探索二十万的理财之道—维思迈财经
雅思写作大作文思路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balance between work and life
静夜思改写作文(精选20篇)
思维导图之时间管理:如何高效工作,享受生活?
日常维修工作英文怎么写
宁静论文范文 生活是严肃的,艺术是宁静的有关论文写作资料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