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生活与卫生习惯养成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4-11-11 19:26

杨伟1杨静2

(1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2阳谷县阳光幼儿园,山东  聊城  252300)

本文系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课题《新冠疫情常态化下幼儿生活与卫生行为调查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2020SK003)的研究成果。

摘要: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而养成习惯的一个重要阶段就是学前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想观念已经开始形成,因此在学前阶段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有较强实际意义,也是提高我国国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以998名幼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制定《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状况调查问卷》,以了解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养成的现状,结果显示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多途径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关键词:学前儿童;生活与卫生;习惯;养成现状;对策

一、研究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亦是幼儿在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而幼儿园以及家长需要做的则是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妥善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本研究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同时借鉴陈鹤琴《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表》,并结合研究对象实际情况,把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概括为四方面:饮食习惯、睡眠习惯、个人卫生习惯、幼儿相关防护行为。为准确了解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特此开展调查研究。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取聊城市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幼儿,由家长填写电子问卷,共计回收998份问卷,其中大班幼儿347名(34.77%),中班幼儿315名(31.56%),小班幼儿336名(33.67%),男童526名(52.71%),女童472名(47.29%)。参与调查的家长以幼儿父母亲为主,占96.79%,绝大多数年龄集中在30-39岁,占71.74%,574人(57.51%)为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395人(39.58%)为本科/大专学历,29人(2.91%)为硕士及以上学历。180人(18.04%)为企业公司职员,57人(5.72%)为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271人(27.15%)为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者,96人(9.62%)为教师,46人(4.61%)为医务人员,10人(1%)为退休/待业,338人(33.86%)为其他。通过阅读大量幼儿生活习惯的文献,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围绕饮食习惯、睡眠习惯、个人卫生习惯三个方面编写本次调查工具《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状况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包括幼儿及监护人基本信息、饮食、睡眠、个人卫生、幼儿相关防护行为等。利用问卷星设计电子问卷,问卷设有知情同意内容,由家长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填写。

三、结果与分析

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养成现状由998名幼儿家长对于问卷中的填写结果得出,具体分析为:

(一)饮食方面

幼儿能否独立进食方面,735名(73.65%)的幼儿能做到自己使用勺或筷子独立进食,说明幼儿独立进食行为达到要求;本调查中340名(34.07%)的幼儿每餐进食时间少于20分钟,提示幼儿存在进食过快现象;473名(47.39%)幼儿喜欢进食蔬菜和水果等新鲜食品;绝大多数幼儿能做到基本不吃或有时吃零食、多喝白开水,只有140名(14.03%)幼儿经常吃零食,10名(1%)幼儿愿意喝饮料,不喝白开水;在挑食、偏食方面,584名(58.52%)幼儿有时偏食、挑食,这与442名(44.23%)幼儿不主动进食蔬菜水果,但基本能吃蔬菜和水果等新鲜食品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幼儿园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健康营养主题活动,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认识到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加强幼儿对蔬菜水果的认知,从而促进良好饮食行为的养成;本次调查中只有319名(31.96%)幼儿吃饭认真、不东张西望或边吃边玩,绝大多数幼儿有时会东张西望或边吃边玩,需要成人提醒,可见在培养幼儿进餐习惯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需把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有计划地安排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同时通过家园配合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睡眠方面

睡眠方面,638名(63.93%)幼儿睡得很熟,很少有惊醒和翻身,334名(33.47%)幼儿睡眠过程中有时会惊醒、翻身,26名(2.6%)幼儿睡眠过程中总是惊醒、不断翻身,说明绝大多数幼儿睡眠状况较好;416名(41.68%)幼儿晚上入睡慢,需要成人陪伴,考虑可能是由于缺乏安静的入睡环境或者没有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导致。幼儿穿脱衣服的能力表现较好,565名(56.61%)幼儿自己能穿脱衣服和鞋袜,在本次调查336名小班幼儿中,有109名(32.44%)达到中班水平,考虑与幼儿园和家长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念有关。

(三)个人卫生方面

眼部清洁方面,478名(47.9%)幼儿知道保护眼睛,不用脏手揉眼睛,卫生习惯良好,剩余的520名(52.1%)幼儿还需加强,会有时或经常用脏手揉眼睛。用眼卫生方面,能做到基本不玩电子产品(如电脑、游戏机、手机)和连续看电视时间通常不超过15分钟的幼儿分别占29.86%和16.13%,说明幼儿眼部清洁行为较差,幼儿普遍存在看电视时间较长的问题。

口腔卫生方面,只有200名(20.04%)幼儿饭后自己主动漱口,304名(30.46%)幼儿能做到早晚主动刷牙,说明幼儿在该方面的习惯养成还需努力,幼儿园可通过家园互动树立家长培养幼儿好习惯的意识,并坚持成为一种长期有效的策略。本次调查中,仅有188名(18.84%)幼儿定期做口腔检查,460名(46.09%)幼儿有时做口腔检查,甚至有350名(35.07%)幼儿基本不做口腔检查,可能与家园对幼儿口腔检查认识不足有关,提示幼儿园与家长应重视幼儿口腔检查养成教育,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

清洁卫生方面,481名(48.2%)幼儿饭前自己主动洗手,455名(45.59%)幼儿便后自己主动洗手,但是外出回家后386名(38.68%)、打喷嚏后239名(23.95%)、摸食物前392名(39.28%)、摘口罩后257名(25.75%)幼儿能够主动洗手的比例较低,说明幼儿不能完全正确判断应该洗手情况。312名(31.26%)幼儿能主动用七步洗手法洗手,526名(52.71%)幼儿有时需要成人提醒用七步洗手法洗手,说明幼儿基本养成认真洗手的好习惯,正确的洗手法已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

(四)幼儿相关防护行为方面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幼儿防护措施落实较好,外出时,627名(62.83%)幼儿在人群密集处戴口罩,而在室外空旷处不佩戴,也有329名(32.97%)幼儿随时随处佩戴口罩,说明也存在个别防护过度的现象;892名(89.38%)幼儿佩戴儿童专用口罩,如儿童的一次性口罩、儿童防护口罩(N95、KF94),也有个别防护行为还不到位,如外出时,有56名(5.61%)幼儿以成人口罩代替(如成人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等),有50名(5.01%)幼儿使用其他类型口罩(如纱布、棉布、海绵等其它类型口罩);另外,对于户外卫生防范、户外卫生自律方面,316名(31.66%)幼儿乘电梯或户外时,能做到总是或经常不乱摸乱碰,233名(23.35%)幼儿总是能做到咳嗽时用手肘或纸巾遮掩,351名(35.17%)幼儿自己能主动做到不随便用手揉眼睛,401名(40.18%)幼儿自己能主动做到不乱挖鼻孔,说明被调查对象主动采取防护行为的能力不足,建议幼儿园开展互动性和实用性强的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幼儿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在回家清洁习惯养成方面,189名(18.94%)幼儿在成人提醒下能做到回家首先进行个人卫生清洁,472名(47.29%)幼儿有时需要成人提醒回家首先进行个人卫生清洁,161名(16.13%)幼儿能主动做到回家首先进行个人卫生清洁,176名(17.64%)幼儿能主动做到回家首先进行消毒,再进行个人卫生清洁,说明绝大多数幼儿基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但是幼儿园需要对少部分幼儿的习惯养成开展更深入的指导。

四、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

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目的的,这需要教师在长久的引导下帮助幼儿养成,这就需要培养具有系统性,能够有规律、有意识以及有计划的培养,坚持一贯性以及连续性的原则,但是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对于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培养往往是“昙花一现”,却无法长期培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园的教师流动性较大,特别是一些民办幼儿园,可能一个学期会换几个老师,这就造成生活习惯的培养无法保证连贯性,并且在一个班级中幼儿数量众多,教师也无法保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容易出现照顾不周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培养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的过程中,单纯的依靠学校教育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家庭教育也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幼儿在中午用餐时有着良好的习惯,但是在晚上回到家以后却没有遵守,这就无法保证培养的连贯性与持续性,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现阶段培养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学前儿童生活与卫生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一)全面培养幼儿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在对幼儿培养的过程中,相关幼儿园要做到全面培养,不仅要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同样也要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洗手、洗脸的习惯,用七步洗手法把手洗干净,特别是手心,手背,手指之间都要洗到。其次饭前饭后要洗手,从室外回家第一件事情应洗手。并且要有洗澡的习惯,刷牙漱口的习惯还有剪指甲的习惯,每周应给孩子剪一次手指甲,两周剪一次脚趾甲,但注意不要剪的太短,要圆滑无角。幼儿的公共卫生习惯主要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社会的文明卫生行为习惯。让幼儿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削,不随地大小便等社会文明习惯,而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则主要包括每天能够按时按点的起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质量,在起床后能够将被子进行整理,并且每天要通过一些游戏去激发幼儿的锻炼兴趣,确保幼儿能够养成科学的锻炼习惯,并且每天还要有一定的阅读内容,帮助幼儿养成阅读习惯,为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总而言之对于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培养是一件琐碎且复杂的事情,相关幼儿园要制定完善的培养计划。

(二)开展多元培养方法

对于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培养不仅要有耐心,还要有方法,在这个时期,教师主要通过引导与鼓励的方法去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例如近年来我国设计并拍摄了许多适合幼儿发展的动画片,这些动画片不仅符合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其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部动画片就是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典型缩影,其中也包含了许多教育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这些动画片使幼儿意识到一些习惯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多通过鼓励的方法去激励幼儿,如在幼儿完成洗手后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夸奖鼓励,在幼儿没有达到要求时也不要盲目的对其进行批判,而是要通过鼓励的形式去引导幼儿,进而达到预期目标。相关幼儿园还要定期组织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的素养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从而设计出更多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

(三)构建家校共育模式

上文中提到对于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培养要注意系统性,因此不仅要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引导,还需要家长能够在家庭中积极配合,从而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与卫生习惯,而要达到这一预期目标,教师要与家长开展平等对话,将自身教学目标与家长进行积极沟通,使家长意识到培养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做到家校培养步调统一,双方能够不断配合,从而确保培养的连贯性,例如很多幼儿有偏食、挑食的习惯,在幼儿园中吃饭会顾及教师的教导,但是回到家以后,则又开始了挑食,挑食这一习惯会导致幼儿身体营养元素纳入不均衡,在幼儿时期儿童的身体需要接受各种元素,从而确保幼儿能够健康的发展,基于此幼儿园教师就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作用,逐渐改掉幼儿挑食的毛病,从而养成良好的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对于幼儿的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是提高我国国民综合素质的基本前提,基于此相关幼儿园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秉持着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制定适合幼儿的培养方法,使儿童在幼儿时期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卫生习惯,推动幼儿园工作的同时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参考文献:

[1]张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现状调查与分析-以E幼儿园为例[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7,(01):42-46.

[2]曹远,柴晶鑫,于彤等.北京市幼儿家长新型冠状病毒知识及幼儿防护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20,(06):967-970.

[3]董雨果,吴航.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现状及家庭教育策略研究-以武汉市X区6所幼儿园为例[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1,(06):74-78.

网址:学前儿童生活与卫生习惯养成现状及对策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6961

相关内容

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学生卫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doc
这六个我们养成的卫生习惯,卫生吗?!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ppt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就是保护自己
小学二年级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主题班会.ppt
浅析当下中学生学习压力对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居民投资理财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