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自然通风建筑内性别差异:热舒适与温度感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04 09:57

在冬季,设置适当的温度差,让建筑内部自我调节温度。 #生活常识# #生活建议# #节能技巧# #建筑节能设计#

本研究论文深入探讨了夏季自然通风建筑内不同性别个体的热舒适体验,由张恒、刘红、杨宇和谭青合作完成,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838009)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12CB720103)的资助。研究于2010年6月至8月期间,在重庆的高校自然通风建筑中进行实地热环境测试和问卷调查,旨在揭示性别因素如何影响人们在高温季节内的热舒适感受。 研究表明,性别在重庆地区夏季高温环境中对热感觉产生了显著影响。调查发现,女性相较于男性对温度更为敏感,她们的热中性温度(即在不感到不适的最适宜温度)为27.3℃,而男性的热中性温度则为26.5℃,两者之间存在约0.8℃的差异。这意味着女性可能需要更低的室温来保持舒适,而男性则可以适应更高的温度。 另外,研究还指出,男性和女性的热期望温度分别约为25.9℃和26.8℃,这两个数值均低于各自的热中性温度,这表明人们普遍偏好凉爽的环境,且男性倾向于选择稍微较低的温度。在高温条件下,男性的热可接受度更高,他们更能忍受高温,且在相同的热感觉水平下,男性和女性的热可接受程度并无显著差别。 该论文将研究成果归类于建筑热舒适和性别差异的研究领域,为改善自然通风建筑的设计提供了性别差异考虑的依据,有助于提高建筑环境的人体舒适度。对于室内环境设计者和建筑师来说,这项研究为优化男女共用空间的空调系统设置和温度调节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于公众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具有实际意义。

网址:夏季自然通风建筑内性别差异:热舒适与温度感知研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71205

相关内容

人体热舒适气候适应性研究
健康理念下豫西南传统民居室内自然通风研究全文阅读
以空间形态为核心的公共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小区建筑布局节能与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
基于夏季小气候效应的杭州街道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
严格规范舒适性空调室内温度设置及开启时间,夏季不得低于℃,冬季不得高于20℃,提倡每天
中国建筑低碳发展的一项必要策略:热舒适的低能耗设计
公共建筑节能技术研究
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及方法研究 杜涵
人主观感到舒适的温度称为舒适温度 一般舒适温度处于()范围内。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