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需要旧书市集!专家建议让旧书流通起来,市民呼吁市场能定期举办
城市书店举办读书会,交流心得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城市休闲推荐#
对于喜爱阅读的上海市民来说,在市中心有一处旧书市场是很多人的心愿。最近,作为2023上海书展活动的延伸,“淘书乐·樱花谷旧书市集”在南苏州路186号举行,这也是成规模、有组织的旧书市场近年来在市中心的首次亮相。
那么,对于这个焕新登场的旧书市集,对于目前的旧书交易,书友们有何感受和看法呢?本期的《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前往苏州河畔带来现场报道。
得知旧书市场在苏州河畔举办的消息,一时间,上海的爱书之人都来打卡了。9月23日,上海摄影师沈国栋在周末冒雨沿着苏州河一路“城市行走”,他用相机从不同位置拍摄了旧书市集,以摄影师特有的视角为旧书市集留下了不少影像资料。对于苏州河畔这次推出的旧书市集,沈国栋个人认为旧书市场不需要长久性保留,在周末或节假日举办就可以。
韦泱是书圈里知名的爱书人、藏书家、作家,长达几十年的淘书经历,让他阅书无数。9月24日上午,韦泱兴致勃勃冒雨前往苏州河畔的旧书市集,他告诉记者“去旧书市集打个卡,照片为证,说明我永远是旧书的爱好者!”
沪语作家胡宝谈在9月24日下午来到旧书市集,买了一本40年前出版的《电影故事》,他回忆其自己儿时和父亲逛文庙旧书的场景:
小辰光,几乎每个礼拜日都会跟爸爸到文庙淘旧书,当时票价一角,后来变成一块。今朝到南苏州路“淘书乐”兜了一圈,是免门票的,我觉得蛮好。我这两天正好在B站看沪语版电影《股疯》,在书市上看见一本1983年的《电影故事》,封面正是潘虹老师,马上买下来,五块钱。这不就是淘书乐吗?“淘书乐”刚刚创办,书的品种还不太多,希望今后可以更多更杂,希望增加上海方言和海派文化书籍的专区,真正成为阿拉上海的书香品牌。
而记者也在连续三天的采访当中邂逅了不少书友。从积极购书者的“脸谱”来看,以中老年读者居半数,其中不乏中年大叔和老年爷叔,而且男性读者比例略高于女性读者。
有意思的是,9月24日下午,天晴之后,不少在外滩源打卡的时尚男女、文艺青年路过南苏州路时,也走进旧书市集一探究竟。
9月23日上午,作为嘉宾,上海作家、高级编辑曹正文(米舒)参加了“淘书乐”首场讲座活动。作为酷爱阅读的藏书家,曹正文个人认为,从这次情况来看,大多数读者对淘书还是很有兴趣的,对于这其中的原因,他做了解读:
因为很多人他并不清楚旧版书的来历,而且有些书在过去出版之后,现在也不一定能再版。那么读者在淘书的过程中,我相信这种形式一定是充满魅力,充满了吸引力的。
希望这种形式的旧书活动多多举行,这次的“淘书乐”旧书市集举行四五天,但结束之后,有些读者可能不知道去什么地方淘书。此外,应该开出更多便于淘书的小书店——规模小型的,品种多样的,而且有各种版本的旧书,如果让这些旧书流通起来,对于大家的学习和帮助是很大的。
作为“淘书乐”首场讲座活动嘉宾,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朱大建告诉记者:
我是衷心希望上海的旧书市场能够活跃起来!一方面,让旧书流通起来,让喜欢读书的人找到自己喜欢的书,让旧书重新找到喜欢它的主人,这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也是一种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有些市民家中藏书量很大,连书柜都放不下了,许多书就直接堆在地板上,这种情况也包括我自己在内。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如果家中藏书有一个去处,让它流通起来,通过旧书市场卖出去,市民就可以买新书充实书柜,让书柜也有一个“以旧换新”的过程。
资深书友吴国俊背着相机在旧书市集上拍了不少照片,他告诉记者,他那天看到有一位老先生与上图公司工作人员在交流:
老先生可能是在高校里面做老师的,家中有许多比较珍贵的外文书籍,他邀请上图公司派人能上门看一下。因为他个人不希望这些书最后被家人作为废纸处理,而是让这些好书能流传到有需要的人手中。
在国外旅游时,吴国俊经常看到一些城市的街区马路旁会有不成规模的书摊,有些是一个人摆摊,有些是三五人组成几个摊:
百年无废纸,旧书也飘香。把旧书传给懂的人,传给喜欢的人,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以前每个礼拜去文庙逛书市,现在文庙书市没有了,希望我们的城市能给旧书市场留下一个小小的角落,不要让一些有价值的旧书直接进废品回收站。
而记者注意到,上图公司这次也在市集现场设置了电话预约上门收旧书的宣传海报,对于这个人性化的服务,不少老年读者点赞。
多年来,资深评论人何振华一直在关注上海的旧书市场,他向记者提出个人建议:“旧书市集一年办两次似乎少了点,是否可以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举办,经常举办就肯定能做成品牌。另外,这样的旧书市集可不可以选择在某条小路上做成特色街呢?比如在老城厢的更新规划中,是不是考虑就在文庙附近专门选一条小路,辟成旧书交易市场,同时也可以引入国营或民营实体书店。我相信此举与历史风貌保护并不矛盾,而且一定会凸显有上海特色的人文景观。”
故事家、曲艺家葛明铭在逛了旧书市集之后,提出他的个人建议:“这次旧书市集依托外滩源,紧邻苏州河,以后可以沿着苏州河,在每一座桥边都搞一场旧书市集,每一场活动要做各自特色,古籍的、美术的、外国文学的……这样可以体现上海图书市场的文化。”
上海漫画家、中学退休教师罗志华去欧洲旅游时曾在巴黎住过一段时间,他认为:
塞纳河边的旧书市场是巴黎一景,与之相比,苏州河畔的旧书市集的景观位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更胜一筹,旁边有外滩源的历史建筑,毗邻网红“法师桥”乍浦路桥,并与浦东的“三件套”遥相呼应。现在的苏州河沿岸已经成为人们的休闲、娱乐之地,和塞纳河非常相似,如果苏州河边也能有一个类似书市,一定会为城市增色不少。
对于上海苏河湾读书会会长赵卿峰来说,苏州河畔的旧书市集让他想起了2018年去巴黎塞纳河畔逛旧书市场的情景:
苏州河畔的旧书市集为城市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景象。美丽的苏州河景观与浓浓的书香氛围,相映成辉,让读者在观景的同时,傲游书海,寻淘自己的心爱的好书,可谓一举两得。希望苏州河畔的旧书市集能在每周末定期举办,使其成为上海城市中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从主办方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晚上7点,“淘书乐·樱花谷旧书市集”已售出图书超过3000册。
网址:城市需要旧书市集!专家建议让旧书流通起来,市民呼吁市场能定期举办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74439
相关内容
“旧书”变“新宠”!昌平首届旧书市集举办上海旧书市场调查① | 淘旧书,收旧书,让书在爱书人的手中流通起来!
北京昌平举办首届旧书市集
城市要有旧书市场
第三季!苏州河畔“旧书市集”再邀市民“淘书乐”
“流动”家中旧书,浓厚城市阅读氛围
旧书市场搬迁缘何引发热议?
让旧书焕生机 让城市飘书香
东城推出繁荣旧书市场文化政策,支持古旧书阅读活动常态化举办
全国旧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