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交通环境更优化 出行更便捷
城市交通优化,出行更便捷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新鲜城市趣闻#
近年来,敦煌交通运输行业飞速发展,交通环境日新月异,交通工具更新换代,一个多元化、立体式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市民群众和外来游客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翻阅老旧照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敦煌,六七十年代时的交通工具还很落后,市民出行主要依靠自行车,街上偶尔见到一辆汽车或摩托车已是稀罕物了。说到自行车,那可是九旬老人刘鉴书小时候的出行伴侣。刘鉴书曾是敦煌市莫高镇新墩村村民,当时由于学习需要,经常城乡两地跑,自行车便是他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
敦煌市沙州镇梨园社区居民刘鉴书说:“我小时候家里比较困难,道路也不好,那时候进城不是骑毛驴,就是坐毛驴车,再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后来到我上初中的时候,家里买了一辆自行车,那时候自行车很少,买的的那辆自行车也是旧的,就凑合地骑。由于路不好,这段路是骑一段,推一段。因为那时候的路是石头路、沙子路,也骑不动。有的时候骑到半路上车子就坏了,没办法只得推上,赶回去就到半夜了。这样骑了三年多,最后这个车子也坏了,骑不成了。”
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敦煌市交通环境大变化,市民群众的交通工具也逐年发生变化。先是自行车、后来是摩托车,后来是小汽车、再后来到如今是电动车、豪华轿车……一步步实现了交通出行的“三级跳”。经营出租车二十多年的驾驶员王克亮亲身体验了这一变化。
出租车驾驶员王克亮说:“我从事出租车行业已经二十多年了,见证了出租车从一开始的天津大发到夏利车,然后到桑塔纳、朗逸,一直到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出租车不断地更新换代。市民代步工具也从刚开始的毛驴车、自行车、摩托车,到如今骑的电动车,开的豪华轿车,体现出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指数也不断增加的一个过程。”
出行工具的变化其实只是敦煌市交通环境大变化的一个缩影,75年来,尤其近些年,敦煌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现代交通网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4年7月2日,榆林窟至悬泉置旅游公路正式通车,打通了敦煌、瓜州旅游新通道,串联了悬泉置、锁阳城两大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林窟,形成了“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7月21日,作为全省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S240线哈密至肃北(方山口至七里镇)公路全线贯通,新的入疆大道投入使用,敦煌至哈密里程缩短60公里,形成甘肃和新疆两省区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交通干线,对改善敦煌区域交通条件,完善路网布局,加速地方经济发展将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细数再列举:2019年7月,从兰州始发的首趟动车开进敦煌火车站,丝路文化重镇敦煌牵手兰新高铁,正式纳入全国高铁旅游网;2016年9月,敦煌机场T3航站楼建成投运,年旅客吞吐量达到96万人次,年货物吞吐量1700吨,飞行区等级由4C提升为4D,满足E类飞机备降。
多年来,围绕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必备清单,敦煌市聚焦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推进了榆林窟至悬泉置旅游公路、S240线高速公路、瓜敦高速、柳敦公路、景观大道、景区公路、阳关大道改造等内联外通项目建成投用,敦格铁路敦煌段建成运营,敦煌机场扩建工程T3航站楼交付使用。截至目前,敦煌莫高国际机场开通航线30条,通航城市23座,通航点25个,为市民游客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自行车、摩托车,到小汽车、电动车、再到豪华轿车、新能源汽车,几十年时间里,敦煌市民群众交通出行“连级跳”,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家出行既可坐飞机畅通无阻,又可乘火车四通八达;出租车招手即停,就是公交车也变得快速美观又舒适。目前,敦煌市机动车、电动车已超过15万辆。私家车保有量达到70000余辆,平均每3人拥有一辆。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敦煌市的交通环境一定会更进一步提速飞跃,越来越好。
编 辑:王 月
原标题:《敦煌:交通环境更优化 出行更便捷》
阅读原文
网址:敦煌:交通环境更优化 出行更便捷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74738
相关内容
敦煌:交通环境更优化 百姓出行更便捷敦煌:方便之处更整洁 公厕惠民更贴心
智能交通让出行更便捷
公共交通更好满足市民便捷出行需求
交通管理更高效 市民出行更便捷
多样公共交通工具 让出行更便捷
绿色、智慧、便捷,城市交通让出行更美好
修复“敦煌遗书”的AI模型背后,不只是硬科技,更有人情味
张家口交通让市民出行更绿色更智慧更便捷
甘肃:老照片数字化回归 呈现敦煌百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