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育儿”让生活更美

发布时间:2024-11-11 20:31

“共享育儿”让生活更美

2021年09月10日 09:06   来源:广州日报   

  “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周末该怎么过?是听好爸爸读一本书,还是走出室外听一堂“自然百科”?近日,上海依托各级社区少工委,深入挖掘各类适宜亲子间展开的实践类活动,打造上海红领巾的“15分钟幸福圈”,开启“共享育儿”模式。

  共享育儿并非新事物。早在当年的“大院生活”里,共享育儿其实就是亲朋邻里间互相帮忙照看孩子,特别是那些家长忙于生计的孩子,基本上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那时候的“王叔”“张姨”,就如同半个父母一般,共享育儿虽无“共享”之名,却有“共享”之实。而维系这种关系的纽带,是邻里之间的信任。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带有年代感的“大院共育”方式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但这种和谐友爱的相处方式,依旧让经历过的人向往。

  几年前,有不少人搭上“共享经济”的末班车,将过去的大院共育改造为社区“共享育儿”——让“有空闲时间”的家长帮助“有托管需求”的父母照看孩子。似曾相识的带娃方式,加上相对实惠价格,确实让这些平台火了一把。但受疫情影响,一众共享育儿平台被迫按下暂停键……如今,在“双减”背景下,通过充分挖掘社区育儿资源来“重启”共享育儿,这不仅是课后托管的有益补充,而且为共建和谐社区提供了新思路。

  共享育儿利好多多,但隐藏的问题也不少。比如,带有营利性质的共享育儿平台,就一度被质疑为变相的“日托班”,只是利用“共享育儿”的新概念,掩盖不符合正规托管机构标准之实,挂羊头卖狗肉罢了。这份担心不无道理,毕竟,这种通过整合社区“空闲家长”来带娃的方式,天然就带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如何确保安全的同时,兼顾服务质量,是当前共享育儿必须面对的难题。

  要让共享育儿更加美好,管理才是关键。在完善相关标准、确保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更要意识到,以社区为单位的共享育儿,更多承担社会服务的公益属性,而不是为了盈利。这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规范与引导,另一方面也需要社区组织发挥好主导作用,发动更多在社区“潜水”的家长加入“互助联盟”,共同为孩子提供“高质量陪伴”。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经评论|  中经天天评|  网言众议|  经点热评|  理论前沿|  声音|  经济学人|  经济眼|  观察家|  专题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网址:“共享育儿”让生活更美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7564

相关内容

育儿小贴士:分享实用经验,让育儿之路更轻松
育儿小贴士:让家庭生活更和谐
家园共育育儿知识? 育儿育己的意思?
“乐享生活,美妙食光”儿童美食DIY活动
家长育儿经验分享表
【科学育儿,健康成长】——童迪幼儿园托育科学育儿知识分享
家园共育育儿知识小班
家庭育儿经验分享
分享七个育儿经验,让你的孩子健康成长
共建美丽庭院 共享美好生活——致广大妇女和家庭的倡议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