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练心性,享受平和从容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4-12-05 02:46

培养一种从容的生活态度,享受每一个平凡的当下。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简单快乐的生活哲学# #平凡中的快乐#

启蒙书《明心宝鉴》中有一段话:“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心若不安,人就永远不会有“稳”的感觉;而心中的欲望太强,就永远无法过那种即使咀嚼菜根也能津津有味的生活。

只有心安性定的人,

才能安心于朴素宁静的生活,

才能充分享受平和简静的潇洒从容。

朴素宁静

“天听寂无音,苍苍何处寻?非高亦非远,都只在人心”。心安定了,个性就安定了,个性安定了,身也就安稳了。一个人身心都在稳定安适得状态下,就会住茅屋都觉得妥当,粗茶淡饭也甘之如饴。

喧嚣的社会里,人心多处于浮躁之中。碰到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就自乱阵脚,慌乱愤怒怀疑等等情绪,就足以让人茶饭无心,食不知味,即使山珍海味当前,还是食难下咽,哪里还吃得出饭菜香?

或许,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说法:“住茅屋便身安稳,菜根香让人性安定。”人类文明进化到如今,许多人已经开始反思并尝试,如何在过度开发的环境中,再度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大隐

古哲贤士在仕途中极度疲惫和厌倦后,往往会选择清闲的隐居,或登山择屋,守候一田茶树,静送日升日落,读自己想读的书,自给自足,作一个充耳不闻山外事,一心只管花树茶的“小隐”。

更有甚者,看破红尘,身处闹市而心如止水,纵然不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心情归一,这种可算是“大隐”,却是我辈极难达到的境界。


▲ | 图源于网

身处现代城市喧嚣中的我们,其实更向往“小隐”的生活,盖一间茅屋,在清山和秀水的夹角,种一田茶树,在种茶和品茶中找到生命的坐标。早晨,推开格子窗,有一轮红日从山的底角升腾。傍晚,又见一轮红日在彩霞的映照下徐徐回家。何等的逍遥!何等的让人舒畅!晚风一吹,更吹开思绪,吹灭世俗的灯,吹醒了本真的自我。

然而,向往终归是向往。人就是这样,行动永远也赶不上思维,如果真正给你小隐的生活,我们又有几人会去选择那返璞归真的生活呢?小隐隐于身,大隐隐于心,心若安定,身在哪里又有何妨?既然小隐难隐,那就让我们去尝试身虽居闹市,以小隐之心成就大隐之心境——心安性定!

一个人穿得朴素整洁,何必艳光照人?吃得三餐饱腹,何须山珍海味?住得防风避雨,天伦得以团圆,何须高楼大厦?行得健步如飞,何须鲜车驽马?

静观自得

内心不安宁的人总喜欢向外攀缘,盲目地追求名利财色,而且“这山望过那山高”,比来比去始终没完没了。如果能将这攀缘的心收回来,安住在自己的本心本性上,心自然能安能静。

北宋哲学家、儒家理学代表人物程颢有诗言:“万物静观皆自得。”静得下来的人,生活一定会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相反,不能向内观照、一味地向外追逐名利的人,则永远活在空虚与烦恼中。


▲明道先生程颢 | 图源于网

物欲横流的现代,人如果能放弃功名利禄等各种欲念,冷却人世间的奔竞追逐,心安性定,不张扬、不虚浮,默默地坚守自己心灵的菜根香,就能长存其鸢飞鱼跃、活活泼泼的天性,淡然从容,以一份精神上的淡然空灵而遗世独立,笑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网址:磨练心性,享受平和从容的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79208

相关内容

如何磨练心性?
平和心态,淡定从容,内心宁静
练习瑜伽能让我们享受生活瑜伽练习
磨练心性,修养身心
生活之道,在于取舍!在简单的生活中,以平和恬淡的心态享受生活
科学网—从“养生之道”到“磨养之道”
最好的状态,是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从容面对生活的起伏
正念练习:培养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心态放平,享受生活!
养生禅意:静心养生,享受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