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压力时,我们身体会如何反应?

发布时间:2024-12-05 10:18

瑜伽中的儿童式能帮助孩子们学会如何通过伸展身体来应对压力。 #生活技巧# #压力管理技巧# #瑜伽放松#

当遭遇压力时,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什么事?最早定义压力的汉斯.薛利(Hans Selye)曾告诉记者:「人人都知道压力,却没人能真正地了解它。」

从心理健康的观点来说,压力指的是情绪上过度受压,这可能会以焦虑、睡眠障碍、饮食习惯改变、出现破坏性行为和头痛或肌肉疼痛等形式展现。这类压力我们都很熟悉;然而,从广义的生物学观点来看,压力是身体对心理创伤、极端温度、缺乏食物或遭遇掠食者等各式干扰所产生的反应。

什么是压力?

压力在医学上并无专有定义,但就生物学而言,任何可能使身体失衡的威胁都算压力。

为了处理这些无论是想象或真实的威胁,身体会采取一些步骤来自保──各种化学讯号涌入血流,以强化知觉、加快心跳和呼吸、减轻疼痛,甚至带来欢快感;同时,消化和生长等非必要功能立刻趋缓。当压力反应启动,求生便成了当下的重点,未来则显得没那么重要。

压力并非人类独有的,图/《知识大图解》2017 年 8 月号

压力反应由脑部启动,处理情绪和恐惧的杏仁核会传送讯息到下视丘,启动一连串电讯号和化学讯号,让身体准备好做出反应。

第一步是指示肾上腺分泌更多肾上腺素,好将神经系统切换至「战或逃」(fight or flight)模式。

肾上腺素涌入血流,促使体内脂肪和肝醣分解,以释出一波能量。于是体内的血糖值浓度上升,脂肪酸也被释出,以便在身体最需要之际提供燃料;这些分子接着由血流输送到肌肉和脑部。非必要部位的血管会收缩、心跳加速、呼吸增快,好将额外的资源转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此时,感官也更为敏锐,脑部亦进入戒备状态。

所有反应仅在一瞬间发生,有时甚至先于大脑对压力源的判断。上述化学物质遽增的方式会依情境及个体而异。若当下无法逃离或对抗,战或逃反应可能会被「嫌恶警戒」(aversive vigilance)取代;在此情况下,动作会停止,血液会从皮肤和末梢流向核心器官。

此反应不是替即将发生的体能活动暖身,而是为了在受伤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出血。尽管,现今我们所遭遇的多数压力并不包含出现人身伤害的风险,但此反应在人类昔日的演化历程中应相当管用。选择哪一种反应得视当下的情境而定,但生物个体往往自有偏好──据信,这种行为模式在年幼时就已建立。

人体面对压力的各种生理反应,图/《知识大图解》2017 年 8 月号

另一个较和缓但持久的压力反应会同时启动。下视丘会释出皮质释素(CRH)这种分子,以触发生物反应,让身体进入求生模式。CRH 从下视丘行经一小段血流、进入脑下垂体,以促进另一种长程化学讯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ACTH 会顺着血流行经全身、抵达肾脏,启动压力反应的下个步骤。

两颗肾脏的顶端各有一个称为肾上腺的激素制造工厂,内含肾上腺皮质这种腔室。此处的细胞负责制造糖皮质素──这些体内自然分泌的类固醇会协助身体的其他部位面对压力。皮质醇能干扰胰岛素的作用、使血糖上升、平衡体内酸碱值、抑制免疫反应,甚至影响记忆生成。

短期压力可迅速被身体矫正;此外,为了预防压力反应永无止尽地循环,皮质醇也具有关闭功能,并可反馈到脑部,宣告压力反应已启动完成,以协助停止 CRH 和 ACTH 的分泌。

然而,有时压力也会发展成长期的慢性问题。

良性压力和恶性压力

在我们所知的动物中,人类颇为独特,因我们能对自身和世界进行抽象思考。我们巨大的脑部虽得天独厚,但也可能带来长期压力,因人类会担心其他动物根本不会想到的问题(如工作和金钱)。

虽然压力反应是演化而出的产物,能在遭遇短期的环境压力时提升存活率,但长期而言却可能造成伤害;若不予理会,最终还可能引发疾病。

年幼时暴露在压力下(无论是战争、被疏于照料或父母离异)者,成年后较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因为童年时脑部仍在发育,慢性压力可能造成脑部结构改变,进而影响脑功能。对成年人来说,慢性压力除了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负担,提高心血管疾病、心脏病和中风发作的机率,还可能危害免疫系统。急性压力反应会动员免疫细胞,为击退感染做好准备,但皮质醇这种压力激素也会长期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事实上,皮质醇类药物被用于需要免疫抑制的患者身上,以压制其免疫系统。

良性压力和恶性压力,图/《知识大图解》2017 年 8 月号

长期压力可不是闹着玩的,不仅压力反应本身会对身体造成负担,伴随而来的应对机制(如喝酒、抽烟)也同样伤身。然而,这还不仅止于生理上的影响。压力一词包含了许多层面,近来有学者研究了我们对压力的感受会如何影响压力对身体带来的冲击,结果发现,若我们相信压力是坏事,它就更易对我们造成伤害。

美国的研究指出,处于压力下的人有较高的死亡风险。但此论述只在这些人认为压力对自己有害时才成立。

事实上,遭遇压力但本身不认为压力是坏事的人,死亡风险甚至比几乎无压力者还低。

压力一词的意涵让在 1930 年代率先提出压力反应的汉斯.薛利倍感困扰。部分的原因在于,压力不仅是用来描述身体对困境的反应;在物理学中,应变(strain)指的是物体受外力而产生的形状或大小变化,而压力或应力(stress)则是与之相关的内部力量;一词两用便让大家将两者联想在一起。

惊人的是,改变对压力的看法似乎能改变其对人体造成的影响。若将手心冒汗、心跳加快和呼吸急促视为身体正努力帮助你的迹象,就可改善上述反应;心跳虽会加快,但血管却能保持放松,这对心血管系统有益多了。

若我们相信压力是坏事,它就更易对我们造成伤害

此外,压力反应还有另一个常被忽略的组成元素──催产素。催产素有「拥抱激素」(cuddle hormone)之称,有助于母亲建立与婴儿的连结;拥抱时,脑部便会释放此激素。人在遭遇压力时,也会分泌催产素,以帮助我们寻求社会的支持;催产素还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甚至修复心脏。

虽然压力可能使人感觉不快,但它能帮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相信自己的身体,并在无法负荷时求援,便能与压力和平共处。

版权说明:本平台旨在分享优秀文章,我们尊重原创。转载有原作者均予以标明,如尽力核查未能发现原始出处和原作者,则默认“来自网络”。作品版权及观点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疏漏欢迎原作者及时联络署名或删除。所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责任编辑:

网址:面对压力时,我们身体会如何反应?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83082

相关内容

面对压力,我们该如何应对?
如何避免压力反应反复激活对身体的损害?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压力? — 新京报
当压力来袭 我们如何应对?
我们如何应对职场压力
面对压力,我们该如何应对?心理治疗师详解
我们如何应对职场中的压力
【压力面试应对技巧】如何应对压力面试?
如何巧妙应对压力面试
如何面试:应对压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