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疫情一样需要警惕的,是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疫情”
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建立,保持警惕。 #生活常识# #日常生活小窍门# #出行建议# #出行前的疫苗接种#
随着病毒在肆虐,禁止群体活动,城市公交停运,每天面对持续上涨的确诊人数……我们的心弦也在不停地被重重敲击。许多大众表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以及精神上的痛苦、焦虑、和恐惧。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防控我们心理上、 生理上的“疫情”呢?
在这样的疫情中,我们身上会出现这些情绪反应是正常的。
心理上
焦虑与恐惧:疫情开始后的数据表明,我们中有50%以上的人会因为病毒在传播性和致死性上的未知而感到焦虑和恐惧,会总担心肺炎会降临到自己或他人身上,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是个头,甚至对自己能做的感到不知所措和不确定,令自己难以放松。同时,也有许多人为了应对眼前和未来的困难,反而会因为焦虑而比平时更加精力旺盛。
怀疑、疑病:疫情开始后的数据表明,有20%左右的人会担心自己已经被感染新型肺炎了。我们会因为病毒和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对自己或他人的卫生情况和身体健康情况有着更多的怀疑,甚至会在去医院就诊时怀疑各种检查结果和医生。
愤怒:我们还会因为原先生活/工作/社交节奏和计划被打乱、本来便宜的生活用品价格大幅上涨、信息的不确定性,和患者逃离等不稳定因素,感到烦躁、怄火、愤怒。
悲伤、抑郁:疫情开始后的数据表明,有超过10%的人会出现抑郁情绪。随着疫情的不断严重和持续,我们可能会对未来感到绝望,对父母不采取防护措施而感到委屈、伤心,仿佛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济于事。而这些都会令我们感到悲伤,让我们沉浸在痛苦中,觉得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并变得更容易哭泣。
愧疚:虽然许多人离疫区较远,自己也未患病,但有可能因为来自疫区的新闻,以及身边亲友健康状况的波动而感到愧疚不安,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多、不够好,甚至会认为患病的应该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易波动:在疫情压力和其他压力与事件中,我们的情绪会变得更为波动,变得更容易受到惊吓或恐慌。
精疲力竭、麻木:当我们长期处于压力中,而自己的应对或他人对自己帮助无法缓解自己的困难时,我们的生理资源或心理资源会被很快耗光,而让我们缺乏继续应对的能力,继而对压力感到麻木。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花点时间更加专注自己的状态、照顾自己,来让自己恢复起来。若通过各种方式都无法让自己好转,则我们可能进入了应激的第三阶段,是十分值得注意的健康问题,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帮助!
“英勇无比”:很多人会在病毒和疫情前变得情绪高涨,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无懈可击。但我们对疫情严重性的否认和对自己的自恋并不能帮助我们抵抗病毒、变得更健康。这是一个充满安全隐患和风险的表现,十分值得重视!
生理上
压力不仅仅会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困扰,它们同样会影响我们的生理情况。疫情开始后的数据表明,有超过20%的人因为疫情带来的压力而出现了生理上的反应。
腹痛、腹泻:腹痛、腹泻会是我们在面对巨大压力时经常会出现的生理反应。回忆一下我们在重大考试、面试之前的表现,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经历?
无明确原因的身体疼痛:我们的肚子、头部、肩颈腰背等肌肉处,会因为压力和情绪的影响出现无明确原因(如没有外伤、没有生理疾病)的疼痛。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肌肉因为压力和情绪的影响一直保持在收缩状态,从而导致酸痛感。
胸闷、多汗、发冷、颤抖、肌肉抽搐等身体变化:巨大的压力会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而让我们体验到这些变化。这实际上是我们的身体在调动资源应对压力的表现,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并无大碍。
食欲变化:在巨大的压力和情绪下,我们的食欲会降低或升高。如果这种饮食的变化未影响到身体健康,则无需惊慌。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需要将自己在压力中的生理反应与患生理疾病后出现的生理反应做出区分。当大家出现这些生理反应时,需要先停下来看一看,自己近期是否处在了较大的压力或情绪中。而通常,当自己的压力得到缓解时,情绪也会得到相应的缓解。
我们该如何缓解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困扰?
1、接纳改变
疫情的持续存在会令我们处在“应激”的状态里,而上述的改变都是我们应激的表现。我们在疫情中会发生这些变化,都是正常的,这是我们的身体在为压力做准备,以帮助我们更好应对压力的表现,而不是意味着我们是脆弱的、有错的。
我们在疫情中发生的这些改变,能帮助我们动员全身的能量,以一个更好的姿态来面对和处理疫情带来的问题和挑战。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改变,我们才能更严肃地看待疫情的现状,更积极地做好各种防护措施,比平时更加注重自己和周围人的卫生情况,为疫情的防治做更多更有效的准备。
2、更好地与情绪共处
接纳改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接纳我们自己的情绪变化。在疫情的压力下,我们会出现与以往不用的情绪变化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
我们可以试着回忆一下,当我们以前面对压力时,使用了哪些情绪应对方法。如果现在依然有用,那么可以继续使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
· 试着合理地宣泄情绪,如做一些室内运动、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烦恼和焦虑,然后把这张纸撕掉。
· 寻找亲朋好友的支持,我们要尽量避免只会一味嘲笑自己、否认自己的担心和焦虑、批评自己的人。
· 在累了的时候先照顾好自己,这个时候,我们要先缓解自己的情绪,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恢复、更好地帮助其他人。
3、思维策略
我们可能会因为疫情带来的压力和情绪陷入思维的怪圈,比如对很多事情只能想到单一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往往是坏的。我们还可能无限地夸大坏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低估自己能够做的和改变的。例如:我嗓子紧紧的,一直在咳嗽,我要不要去医院?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问问自己:还能想到其他结果吗?如果是另一种没那么糟的或比较好的结果,自己的感受又如何?如果最坏的结果不是100%,那么能够反驳这个结果的证据有哪些?对于那些更好的结果,能够支持的证据又有哪些?如果是某某某,ta会这么想吗?例如:我是不是最近穿少感冒了?冬季是感冒高发期,去医院会造成交叉感染,不一定就是肺炎。我平时感冒好像也不会立刻去医院,等等。
通过这些自问自答的方式,我们它能够让我们的想法更灵活、更实际,缓解我们的情绪,更好地应对压力。毕竟,我们谁也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我们的观点和想象,与现实如何,往往是两回事。
4、行动策略
行动上,我们可以尝试在目前的混乱中,找回原来的生活节奏,制定像原先生活节奏的计划,并去执行它们,以获得稳定感和掌控感。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进行身体劳动和其他具体工作,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如室内运动、做家务等。
我们可以尝试回到自己以前熟悉的作息中(无论你的生活规律如何,但前提是规律),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如果你感到压力和情绪使自己难以将注意力放在生活节奏上,也可以尝试用纸笔或手机的方式记录下某个时间段的作息安排,或制定相关的计划。这些计划可以是你平时会做的,能让你感到愉悦的事,比如做室内运动、看书、看电影、玩游戏等。记住不要把计划做得太满,以免因计划无法完成而产生新的自责。每天给自己规划2-3件容易完成的事即可。
设置提醒,并试着完成它们。当然,如果你无法完美地执行自己所有的计划,也没关系。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保持稳定性,找回掌控感,而不是在现在的境况里把每件事都做到尽善尽美。
5、放松技术
腹式呼吸:
①我们需要先找到一个舒服的状态,坐着或躺着都行。
②然后把手放在肚子上,慢慢地深吸一口气(持续大约3-4秒),感受肚子在我们吸气时慢慢鼓起来。
③然后,再专注地慢慢地呼出这口气(持续大约3-4秒)),让腹部慢慢回缩。
④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感到情绪缓解。
着陆技术:
①如果你发现自己极度担心或焦虑,把注意力带回到当下。
②感觉一下双脚跟地面的接触,身体跟椅子的接触。
③动动手指头和脚趾头,用心感受他们的存在与带给自己的感觉。
④环顾一下四周,快速地命名一下你所看到的各种东西,颜色、形状、物品名称都可以。
⑤想一想一个你爱的或者深爱你的人的面容。或者你记忆中让你感觉到轻松或愉快的经历(例如第一次吃炸鸡、吃雪糕、和朋友或家人远行、一个温暖惬意有浓浓咖啡香的下午等等)。
⑥哼唱你喜欢的童年时的歌。
⑦腹式呼吸。
总结
我们会在这次疫情中出现上述的各种变化是正常的表现,是一种当我们在面对压力时调动全身能量应对这些压力的表现,并且会随着压力的缓解而缓解,或随着自己对压力情况的逐渐适应而缓解。如果你认为你的变化都还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让自己感觉更好,同时不会伤害自己或他人,也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那么也就无需对自己的变化过度地担心或害怕。
我倡议
必戴
口罩
拒吃
野味
勤快
洗手
减少
串门
见屏
如面
拒绝
谣言
配合
查验
科学
就医
支持
请转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
部分内容与图片素材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
网址:和疫情一样需要警惕的,是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疫情”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83084
相关内容
疫情防控心理干预和疏导要做好疫情期间心理调适指南
暑期疫情间心理健康小贴士
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指南
疫情“催熟”心理咨询行业
疫情当下,学会心理调适
抗疫情
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疏导
“疫情期间负性情绪疏导和压力管理”心理讲座
当毕业季遇上疫情丨毕业生的心理调适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