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条件+后天培养= 新型驱动力

发布时间:2024-12-05 10:44

艺术修养并非天生,需要后天培养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艺术修养#

看了大家对这本书的评论,我发现我不是唯一一个认为这本书啰嗦的。可是真的很罗嗦,是写不够200页就不能出书了吗?

关于驱动力的问题:
1.为什么有些人事业成功,有些人各项平平?
2.假如你是一个企业的老板,面对提高企业的竞争效率,你不得不激励你的员工去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你的员工作为个体,工作只是他们谋生的工具,他们认为企业的利润多少与否跟他们没关系。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3.假如你是一个成绩非常不好的孩子的父/母,你会如何做去提高孩子的成绩。

驱动力就是解决激励的问题:而作者的观点就是由传统的奖罚体制(萝卜加大棒)→唤醒员工的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问题。

传统科学家认识到的驱动力有两种:
①生物驱动力:饮食止渴,饮水解渴(例如我们工作的目的是生存)
②外在动机:做出特定行为时的奖罚(例如成绩好的时候,我们会得到奖励)
③内在奖励:(Intrinsic motivation):这种驱动力被描述为:内在的动机,我们想主导自己的人生,学习并且创造新的事物,通过自己以及我们的世界做的更好的内在需求。(例如,有些艺术家和雕刻家在艺术道路上的苦苦追寻,是创作的本身而非物质奖励。)
——————————————————————————————
这本书给我提出比较有见解性的东西有两点:

1.行为科学家将职场和学校学习分为两类:(根据不同的工作属性进行不同的奖励方式)
①推算型(algorithmic):指程序型,主要用左脑工作,重复性强的人。针对这种工作性质的人们,使用前提奖励,并且越多越好。
②探索性(heuristic)创造型,使用右脑工作的人。针对这种工作性质的人,使用后期奖励,预想之外的非物质奖励。

2. X 型人和 I 型人
X型人:更多的由外在动机而非内在动机而驱动,关注奖励而非内在满足的动机;
I型人:更少的关注某一活动的外在奖励,更关注这项活动的内在的满足感。(※注意:这种人的三种需求:自主,专精和目的)

作者拼来了三个概念:
自主:彼得·德鲁克的关于管理学的书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专精:《10000个小时的天才理论)10年造就的大师
目的:人生意义的长期探寻,你为什么而活?

如果你能成功的完成自主,专精,目的的三个问题, 你很清楚三个词的内涵。Congratulations.你就是一个I型的人了。I型的人教容易在工作和感情生活中取得成功。

如果你不是I型的人,不要紧,作者也为你提供了解决积极性的工具箱:(很巧的是,我做的事情和作者提供的工具箱不期而遇,这些工具还是比较可取的)
1.你的那句话是什么?用你一句话描述你人生的成就。
2.每天都问自己:今天的我比昨天优秀吗?
3.施德明方法:(不是每个人都可取):施德明认为,人学习25年,工作40年,退休时间20年。所以施德明每工作7年就会给自己放一个365天长假,享受生活,用来思考和创新。
4.给自己的绩效评估: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明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关系,诚实的回答每一次评估。
5.5个步骤走向专精:(请读(10000个小时的天才理论)
6.做张卡片:提醒自己:什么让你每天起床,什么让你每天晚睡,回答这两个问题,一直到找到满意的答案。找到你的目标。
7.设计自己的励志海报:(我比较喜欢这个,我给自己设计了一幅)

——————————————————————————————

本书的思想多多少少来自于以下几本书:
驱动力2.0到驱动力3.0的变化:
1.《科学管理原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2.《动机和人格》亚伯拉罕·马斯洛
3.《企业的人性方面》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
天才和专精的练习:
4.《哪来的天才》
5《10000小时的天才理论》

结语:你的天生条件会影响你的驱动力,天生条件会影响你是用左脑还有用右脑工作的人,会影响你喜欢外在激励还是内在激励。当你了解自己的激励模式的时候,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励自己,你会越来越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

有关键情节透露

网址:天生条件+后天培养= 新型驱动力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83268

相关内容

做顾问型父母,培养孩子自驱力
面条每天吃生活主力
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
后来居上 RX 580驱动更新后吃鸡超越老对手
课件:《培养积极心态的力量》.ppt
天津培训网
换代=动力换续航?特斯拉Model Y后轮驱动版上市!
数据驱动的生活:探索未来七天生活指数API的应用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发掘自己的内在驱动力
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