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幅“78岁院士穿旧鞋坐高铁二等座上仍不忘备课”的图片刷爆朋友圈,尤其是眼尖的网友还发现院士穿的是旧皮鞋,连袜子都没穿,十分朴素十分专注地低头看着讲稿。这位“旧鞋院士”就是我国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先林。
刘先林院士看上去很随性,很温和,体现出的是一种低调而有内涵。尤其是他光脚穿旧皮鞋的形象,更显露出老一辈科学家崇尚自然的纯粹本质,哪怕众目睽睽之下也无“装”的必要,比起那些西装革履、油头粉面的学术“权贵”们显得更加自然、亲切、洒脱。
中国人讲究“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衣着朴素与学术成就的高低并没有必然联系。看到这张照片,很多人都肃然起敬,这种装扮与其学问境界的灼灼光华之间存在着强烈反差。对于一个院士来说,赢得社会认可,主要靠学术成就。“扫地僧”一般的“旧鞋院士”之所以走红并不是偶然,而是体现出人们对于学术圈的一种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学者们必须以学术和科研作为人生的高度,而不是因套取科研经费而落入腐败的泥潭里。一个人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再去努力追求,无论穿什么,人们都能理解和接受。
展开剩余 51 %
在“砖家”不断游走的时代里,人们骤然见到一位院士衣着简朴,自然会产生由衷的敬意和极大的兴趣。很多人会情不自禁的搜索刘先林院士的学术贡献,从而产生更高的敬佩之情。看似一个对“旧鞋院士”的关注,实际上是对整个学术圈的关注,是对整个学术圈价值理念的考量。
刘先林院士可谓大师。大师者,学问胜人一筹,德行还要高人一等,以人格魅力征服人的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智慧之门。那一代的大师们,成就斐然,却异常低调,一双布鞋,一双旧皮鞋一直穿着。反观我们现在有些学者,过分在意自己的外表,穿名衣、戴名表、开名车,已经成了这些学者对于成功的“标配”。一些学者在光鲜的外表之下,不断消费自己的良心和操守,成为了“精致利己主义者”,社会声誉不佳,专家被称为“砖家”,一个学者本应该坚守的道德操守,本应该钻研的学术研究,却在名利的世界里随波逐流。
“学术”是一个学者追求的最高境界。正是因为有“旧鞋院士”这些真正的大师们,生活上不拘小节,工作中不计名利,全身心的投身科学研究,全身心的进行传道受业,才有我们看到的科学理论的不断创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旧鞋院士”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启迪,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榜样的力量。向“旧鞋院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