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课程的建设策略

发布时间:2024-12-05 11:48

团队建设课程中的冲突解决策略 #生活技巧# #团队建设技巧# #团队培训课程#

       民主教育的教材应人丰富中求精华,教科书以外求课外的东西,并且要从学校以外到大自然、大社会中求得活的教材。------陶行知《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什么是活书?活书是活的知识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的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雪、天体运行都是活的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便都是活的书。-----陶行知《新旧时代之学生》

       一个环境对于幼年人生长之助力,阻力,贡献,缺憾.要具体的分析开来才能指导教育的实施。倘使囫囵吞枣,似乎没有多大用处。分析出来的具体事实必定是整千整万学校自然不能完全采纳进去。所以进一步的工作就是估量每件事实的价值。价值估量之后再做选择的工夫,把价值最低的除开,需要可缓的除开,学校不必教不能教的除开,留下来的容纳到学校里去,编的教材,制为课程,佐以相当设备,配以相当程序,使教师指导学生脚踏实地的去做去学。------陶行知《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

      我们的教育不限于学校的形式。既然真正的教育源于人们的生活间的接触,任何有人居住或聚集的地方实际上就是一所大众学校。于是,我们的学校是在庭院、走廊、街道、商店、庙宇、兵营中举办的。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陶行知《新的大众教育运动》

      他头上顶着青天,脚下踏着大地,东南西北是他的围墙,大千世界是他的课堂,万物变化是他的教科书,太阳月亮照耀他的工作,一切人,老的,壮的、少的、幼的、男的、女的都是他的先生,也都是他的学生。----陶行知《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

       在陶行知这里,课程和课堂都应该是联结学生的生活,联结学生所在的社会的,同时也应该是指向学生面对的实际问题的,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的。据此,我得到了这样的结论:最适合的课程,最有效的课堂,应该做到四个联结,即联结问题,联结经验,联结生活,联结经验。在我已经发表的论文《建设让学习更有意义的课程和课堂》中就提出了这个主张:“要让课程对学生的意义更丰富,课程内容必须做到四个联结,即联系问题,联结经验、联结生活、联结社会。”这与陶行知先生的要求是完全 一致的。我在我的相关的一些讲座中,也在教师中竭力地宣传、呼吁这些观点。

       活的知识,活的课程,生活化的课程、课堂和教育是必须的,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课程的生活化也不是简单地把生活原原本本地导入到课程、课堂或学校中就行了,而是需要对生活化的内容,活的知识进行选择和加工的。就是要按照陶行知先生所讲的,要“估量每件事实的价值。价值估量之后再做选择的工夫”,而价值评估和选择的标准是,“把价值最低的除开,需要可缓的除开,学校不必教不能教的除开,留下来的容纳到学校里去,编的教材,制为课程”。

       课程内容选择和教材编制的价值估量的依据是什么呢?陶行知先生认为“编制课程的人,必须明了动的社会的种种需要,将他们分析起来,设为目标,再依据儿童个人心理之时期,能力之高下,分别编成最能活用之课程,使社会需要不致偏废,儿童能力不致虚耗”(《地方教育行政为一种专门事业》)。即社会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发展的能力是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编制的基本标准。

       同时,陶行知先生还十分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弹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他强调“课程要有系统,但也要有弹性,要在课程上争取时间的解放。”(《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这些都是活的课程,适合学生的课程所应该具有的特征。

      活的课程还应当重视发展性,“社会上有新的需要,就应当添加新的功课去适合他,指导他。……社会的新需要没有一定,增加的新功课也当随之而异。”(《师范教育之新趋势》)即课程的内容、学习的内容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网址:生活课程的建设策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83790

相关内容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讨
课程融入生活 教育创见未来——“七彩生活项目式学习”的课程构建与实施策略
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探究巧用生活素材构建职业高中语文生活化课堂的策略
幼儿“快乐阳光”课程实施的策略初探.doc
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策略探究
购物策略说课稿
[课程]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思考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