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报道,孩子因为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被老师批评了,和周围的同学或家长发生了矛盾、争执,承受不了这些挫折,就做出了离家出走、拒绝上学甚至是轻生等极端的行为,这是孩子缺乏抗逆力的表现。今天的小课堂就跟大家分享几个培养孩子抗逆力的小技巧,帮助孩子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
1.与孩子建立积极的情感关系。父母要给予孩子稳定的照顾和积极的情感联结,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感充足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2.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孩子的优点。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天赋,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适时适度地给孩子鼓励和赞美,能使孩子获得希望前行的力量。那么,孩子就会变得自信而坚定。
3.给孩子提供参加丰富活动的机会。鼓励孩子与周围同伴多接触,多参与社会活动。有些家长因为怕麻烦,就拒绝带孩子参加活动。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天性中强烈参与活动和学习的动机,久而久之,会造成孩子亲社会行为的缺失和社会性交往能力的下降。
4.积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面对任何事情,家长都要更多地从事情的积极方面去考虑,引导孩子从小就形成积极、正向的自我认知。在孩子面对困难时,才会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5.放手孩子,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有些父母总是觉得孩子能力不够,事事包办,虽然这样做确实能够帮助孩子解决一些难题,避免他们受伤受挫,但同时也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剥夺了他们感受自己解决问题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的权利。
其实,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想办法,在与环境、与人的互动中就会明白,哪些事情是自己能做到的,哪些事情是自己目前还做不到的,以及什么事情是自己不能做的。经历和探索的过程就是孩子成长强大的过程,面对困难、承受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孩子抗逆力的过程。家长们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孩子的抗逆力,让孩子能够以健康的态度去面对逆境,迎接挑战。
讲师介绍:薛春艳,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准格尔旗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教研员。
原标题:《心语小课堂 | 提升孩子抗逆力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