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

发布时间:2024-12-05 19:52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互动等方面的社会科学 #生活知识# #社会#

第六章 生命质量评价 内容提纲 第一节 生命质量的概念和内容 第二节 生命质量的评价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生命质量的测量工具 第四节 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 一、生命质量的历史及发展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又称为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生存质量 观点一:有本质的差别 观点二:无本质的差别 相同的定义 相同的评价方法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不同的研究领域可以选择不同说法 1、研究早期 生命质量即QOL最初是社会学概念 宏观层次 研究人口群体的生活质量 微观层次 研究个体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美国经济学家J.K.Galbraith 在1958年首先提出 2、成熟期 …这些目标不能以银行的结存来衡量,只 可以人民的Quality of life来衡量… 3、分化期 20世纪 70年代末,医学领域广泛开展了生命质量的研究工作,探索疾病及治疗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形成了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的提出,与疾病谱的转变和对健康观念的重新认识有关。 HRQOL评价的发展,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卫生保健消费者地位的提升,要求医疗结局资料包括患者提供的信息;以及公共政策部门、卫生服务提供者和研究者对于卫生费用上涨的趋势、医疗技术发展超越改善生存时间的需要以及健康结局多角度测量等的兴趣。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 谁的生命质量更高? 故事是这样的:有甲、乙、丙三个人,他们同一天诞生,都经历了婴儿期、少年期。到了青春期,生活能够自理了。接着他们进入了中年期,努力的学习和工作,并愉快的生活着,直至不同的某一天。甲是在A点突然直接跌至E点而死亡的;乙是在B点慢慢地下滑至E点死亡;而丙则是先从C点比较突然的跌至D点,再从D点缓慢地拖延至E点而宣告死亡。十分巧合,甲、乙、丙三人最后死在了同一天。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 谁的生命质量更高? 得出如下的结论: 1、甲、乙、丙三者的寿命是一样的。因为寿命以出生为起点,以死亡为终点。既然他们三人是同一天出生,又同一天死亡,所以寿命是相同的。假设甲的寿命是80岁,那么,乙和丙的寿命也是80岁。 2、甲的生命质量最高。这是因为三者相比较,甲的健康寿命最长。换言之,从图上可见,甲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时间发生最晚,从丧失 生活自理能力到死亡之间的时间间隔最短。而丙则与甲不同,虽然他也活到80岁,但是因患重病,卧床不起好几年,住院抢救了几十天。不仅耗费巨大,拖累家人,而且生活毫无质量可言。 1、Levi的观点 生命质量是对个人或群体所感受到的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良好适应状态的一种综合测量,而测得的结果是用幸福感、满意感或满足感来表示的。 美国女植物人特里·夏沃安乐死之争 4、其他的观点 WTO:生命质量是在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 研究者普遍认为,疾病给病人的日常生活带来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损害,这种损害会影响个体对生活的满意度 Aaronson MK对HRQOL的观点 生命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括身体机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与疾病和治疗有关的症状。 生命质量是主观的评价指标。 Morales AJ认为 HRQOL主要由下述4个方面组成 生理和职业功能 心理状态 社会互动状况 经济状况或因素 Physical and occupation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state Social interaction Economic status or factors HRQOL是被个体的主观概念和期望所过滤的健康状态 慢性病的这种适应过程,或称为HRQOL测评的“反应转移“(response-shift)现象,被认为是对生命质量测评效度的一种挑战 研究发现个体的近期健康状态会影响他对其它不同健康状态的评价,而较远的既往病史对个体的评价标准则没有什么影响 一般说来,生命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应包括: ①生理状态; ②心理状态; ③社会功能状态; ④主观判断和满意度等四个维度。图下一张幻灯片 (一)生理状态 反映个人体能和活力能力的状态,通常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活动受限:活动受限是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因为健康问题而受到的限制 躯体活动受限(如屈体、弯腰、行走困难等)、迁移受限(如卧床、不能驱车、不能利用交通工具等)、自我照顾能力下降(如不能自行梳洗、穿衣和进食等) 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穿衣、进食、洗澡、上厕所、

网址:社会医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87285

相关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社会医学第十三章家庭保健.ppt
家校医社携手,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公学社区开展中医健康养生知识讲座
为产妇提供舒适化医疗(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生活医学
构建中国生活方式医学体系 第四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召开
社会焦点!哈尔滨心理医生推送:怎样缓解心理压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