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健康准则

发布时间:2024-12-05 19:59

利用自然光线提升室内健康环境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健康生活艺术# #生活保健技巧#

以下内容摘自《室内环境健康指南》附录III,是作者根据中国实情提出的一套室内健康环境行动方案。供相关人士参考,欢迎指正。更多内容请见原书。

室内环境会从生理、心里和社会交往方面影响相关人员的健康水平,专业人员对室内环境中与健康相关的因素敏感,他们会从技术角度出发找到不利健康的因素,并在设计和改善阶段中给出处理意见。室内环境健康具体问题非常复杂和零散,无法确定其实际涉及范围,但需要确定基本准则,以便能保证室内环境健康评价技术工作不偏离专业方向,这就是“室内环境健康准则”要做的事。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人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交往处于良好的状态。环境健康是指室内环境因素对环境占用者的健康起到促进而不是削弱作用;

2.环境健康是每个人应有的权益,其核心是维护和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3.每个人都有权对室内外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管理不善提出批评意见和改善要求;

4.儿童、成人、老年人和特殊人群对环境健康的要求指标是不同的,应不同对待;

5.生活、睡眠、脑力工作和学习等不同状态对环境健康的要求指标也是不同的;

6.应定期进行人员健康体检和环境健康检查评价;

7.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差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综合征,引起急性健康问题,应当及时改进;

8.生活、工作和学习长时间处于不合适环境下,会导致效率低下、职业损伤和健康下降;

9.应尽量多的接触和享受健康的自然环境资源,如日光、风景、微风和适合温湿度,改善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10.长期在不利的室内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情绪,应有针对性改进;

11.室内环境应有利于和促进人员之间的工作和社会交往;

12.对严重影响环境健康的因素应及时消除或改善;

13.管理者应加强环境健康信息教育,帮助环境占用者获取、理解、甄别、应用环境健康信息、识别健康影响因素,使其能看懂环境参数数据,看懂产品、设备和控制的标识和使用说明书;

二、环境健康性评价

1.环境健康要素:空气和水、阳光和照明、舒适和工效、膳食和运动、心理和社交;

2.环境健康的评价分类:疾病源、舒适感、工效性和心理满意度;

3.环境健康的指标由生理、心理、工效和社会学指标来衡量评价,但只有一部分能被人直接感受和体验到,其他需要专业评价;

4.环境使用者的健康影响结果和体验感受物理量部分在测量和分析计算后可转换算成生理、心理或社会学参数,之后提出改善方案;

5.环境健康的设计指标只是必要条件,环境使用者的体验满意度是充分条件;

6.各项环境健康评价结果用对健康影响的程度表述,包括:不可接受、可接受和需要改善;

7.环境健康评价由专业人员按详细评判标准规定的内容和程序进行;

三、环境健康的基本要求

1.针对不同气候应采取合适的建筑被动策略,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资源增加舒适度;

2.正确选择建筑材料,有效利用其优异性能,尽量避免其不利性能;

3.从健康角度确定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指标和测试条件;

4.室内应严格禁止吸烟及其他严重危害空气质量的人为行为;

5.室内必须保持一定的通风换气量,以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浓度积聚;

6.建筑装饰材料、粘合剂、家具和生活用品中会释放污染物,应对其释放量进行限制或对房间内的使用总量进行核算,避免空气污染浓度超标;

7.建筑装饰材料、家具和生活用品中要避免包含铅、汞、环境激素等有害物质,应避免其通过皮肤接触等进入人体造成健康损害;

8.对室内湿度进行控制,除保证人体健康舒适外,还要防止室内结露和干燥对建筑和室内物品的损害;

9.室内的燃烧应最小化,减少其对空气质量的负面作用;

10.建筑物应满足一定的气密性要求,避免不利影响,提高建筑寿命和节能;

11.建筑应有足够大面积的可开关窗户,增加新鲜空气进入量和快速排出室内污浊空气;

12.建筑入口处应设置清洁措施,避免外部污染带入建筑内部;

13.装修施工工程应进行防污染管理,避免装修中污染进入暖通空调系统或建筑物其他部分,今后难以完全清除;

14.装修完成后应对建筑内部进行大容量空气吹扫冲洗,把污染物尽量排放到室外;

15.机械通风换气系统应由专业人员设计、安装和验收,工程竣工应达到设计要求。系统应有尽量高的置换和通风效率;

16.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前应进行有效净化过滤,去除有害成分。室内循环的空气也应净化过滤,避免污染物在设备内部积累;

17.对局部污染源应采取污染隔离和排风装置措施,防止其不当扩散;

18.在有高标准空气质量要求,及有特殊污染源的区域,应配置有针对性的空气净化装置;

19.饮用水质应符合健康标准要求,口感、外观、污染物和细菌含量必须达标;

20.应根据原水性能配置合适的水处理装置以保证饮用水质量,应对出水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更换滤芯及其他消耗性元件;

21.生活用水的水质应满足健康、舒适和节能要求,使用必要的水处理装置和水力部件;

22.日光对昼夜节律、产生生理激素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每天应有一定的日光暴露量,室内环境应满足最低天然采光率要求并尽可能多的利用日光;

23.住宅、教室等室内的日照时间必须满足建筑标准要求;

24.窗户开口位置和开口率要使室内天然采光率满足建筑标准要求,;

25.对影响室内热舒适和光舒适的日光采用有效的可调节遮阳措施;

26.避免日光、照明灯产生的炫光对眼睛产生不利影响;

27.LED光源发出的紫外线、蓝光等生物危害应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28.不同用途、不同时间应采用不同色温的光源;

29.光源的显色指数以太阳光谱为基础作对比,高显色指数可提高使用者光舒适度水平;

30.合理选择室内表面材料的光反射率,达到光舒适的效果;

31.不同用途房间、房间中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光照度指标要求。一个区域中不同表面的照度对比应处于合适范围内;

32.对高精度和连续工作位置,应采用低炫光度设计;

33.电光源昼夜照明的区域,其光照强度在进行视黑素比率换算后,满足工作人员最小日照量要求;

34.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相关标准性能指标,保证室内噪声达标;

35.室内噪声源产生的噪声应满足声舒适要求,无法满足的需要采取声学处理措施;

36.对有特殊要求的区域或房间应根据其声学性能要求,增加空间的吸声或/和隔声性能;

37.对异味源要采取封闭或隔离措施,防止异味进入其他区域影响嗅觉舒适;

38.热舒适指标比起空气温度来,能更好地评价室内热湿环境质量水平;

39.长期使用的空间应设置采暖和/或空调系统,以提高热舒适度;

40.不同区域应进行独立的温度或热舒适控制,满足不同人员和不同活动状态的热舒适要求;

41.室内环境应满足必须的无障碍设计要求;

42.长时间使用的书桌、床、沙发等,要符合人类工效学原理,避免导致骨骼肌肉疲劳和其他职业病;

43.为达到最佳效率,不同生活、工作和学习状态需要室内光、声、热环境舒适和空气质量参数的适当组合;

44.食物储存和处理设备应具有抗菌功能、易于清洁,避免或减少细菌的繁殖及相互污染;

45.室内应尽量设置健身活动区域和设备,鼓励空间占用人每日室内运动达到活动量要求;

46.管理者应鼓励和支持自行车、步行等交通形式,提供支持政策,促进员工身体健康;

47.良好睡眠是每天健康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应该予以重视和支持;

48.身体健康不只是个人的事,也是家庭成员、社会组织的事,相互之间应互相监督、帮助和支持;

49.亲近自然的环境可以帮助人融入自然,减少心理压力实现心理平衡;

50.合理布置空间,满足不同的心理安全距离要求,增加工作和社会交往适应度;

51.环境中人文和亲自然展示可提升环境占用人的愉悦和心理满意度;

52.企业文化可以帮助员工增进社会交往适应度,增进团队内部和谐;

53.管理者应支持身体健康即时监测,相关人员掌握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可更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计划;

54.管理者通过室内设施、组织活动可以帮助员工调节工作压力;

55.管理者应组织和鼓励成员参与慈善、公益、拓展等活动,增强爱心和社会交往;

56.采用创新模式,提升环境参数对占用人者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的正面作用水平;

四、环境健康管理和改善

1.环境健康管理和改善应由专人负责,并接受全体环境占用人的监督和评判;

2.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监测和对应控制,将参数波动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

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室内出现灰尘、霉菌、细菌、病毒等有害健康的成分;

4.对室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措施,防止杀虫剂对人产生健康危害;

5.新增的装修、家具、用品的污染释放量或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对不满足要求的需要调换或做减害处理;

6.所有环境表面和设备都应该是可清洁、可维护的,要消除清洁死角和危险性维护工作;

7.采用合适的室内环境清洁制度和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实施;

8.清洁用品、设备在使用中产生的二次污染应该是可控和安全的;

9.鼓励采用智能控制和网络服务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和实际使用效果;

10.鼓励环境占用人说出他们的感受体验,记录数据和统计分析,欢迎所有人参与改善活动;

11.定期调查空间占用人的体验、感受和满意度,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善方案;

12.支持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环境健康水平。

内容综合自室内环境健康指南,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当引用请相关单位联系我们,以便公众号第一时间处理。欢迎大家提供稿件和指导意见。

关注《乌兰舒适家》官方公众微信,了解更多行业信息。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与大家共享。一起探讨学习相关信息。

福州乌兰舒适家

电话 :0591-8353 1111

QQ :344 175 483

地址 :福州东二环泰禾广场六号楼421

责任编辑:

网址:室内环境健康准则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87352

相关内容

室内环境检测标准的不同
“健康中国室内环境高峰论坛”发出关注室内环境健康倡议
第四节 室内环境与健康
第8讲 室内环境与健康
什么是健康的室内环境?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打造健康生活环境
你家的室内环境真的健康吗?对照标准来了!
怎样保持室内环境的健康?
健康空间 洁净安全的室内环境
室内环境检测标准有哪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