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到30岁,却觉得生活毫无希望”|解决焦虑的4个方法
保持乐观的未来展望,看到进步的希望可以减轻焦虑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学习焦虑解决#
最近,朋友小雅一直被失眠困扰,整整两个星期夜不能寐,第二天依旧要早起去上班,朋友们担心,便问她到底怎么回事,她顶着黑眼圈说:
“愁啊!最近遇到了工作的瓶颈期,整天加班业绩也上不去;每月初还了房贷、交了房租,工资就所剩无几,这几天我妈还天天打电话催婚,我脑子根本停不下来,一直想着这些问题,实在太难受了……”
其实,像小雅一样的年轻人太多了 —— 飞涨的物价、房价、工作、婚恋问题,哪个不让人糟心?
现代人啊,实在是活得太焦虑了。
很多年轻人,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就体会了对现实无能为力的绝望感 —— 为了不活在焦虑里,有时候,借鉴古人的智慧也未尝不是一种办法 。
老实说,麦叔并不是一个喜欢遵从传统的人,也从不觉得先贤的观点就一定正确,但有一个人的观点,却以理性、“先进”著称,甚至能穿越半个世纪,解决现代人的很多问题 —— 他就是王阳明。
王阳明
幼名云,字伯安
1472—1529
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在红极一时的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中,王阳明这位“明朝一哥”传奇的一生开始广为大众所知;在知识界、商界乃至政界,越来越多的人将他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
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就曾说,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其实,在这股近些年兴起的“阳明热”之前,王阳明也一直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咖”,有日本“军神”之称的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将“一生俯首拜阳明”作为人生箴言,国学大师钱穆将王阳明的《传习录》视为“中国人所必读之书”。
更有人说,王阳明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继孔子之后唯一一个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煊赫声名之下,王阳明其人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古人的哲学智慧,有什么闪光点值得被当代人发掘呢?
翻译了《传习录》的费勇老师说,王阳明的心学,不只是思辨性的、学术性的,而是实践的、行动的,是生活哲学和生活方式。
敢于质疑 ,对权威说不
王阳明有一次说:“我要遵循我内心的良知,我内心觉得这个事情不应该做,那么,即使孔子站在我面前说可以做这个事,我也不会去做。”
用今天的说法就是做自己认为对的的事,做自己内心里想要做的事情。
你即使是孔子,我也要对你说不。
▲孔子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此“叛逆”的王阳明,不仅有底气对孔子说不,对于自己的“前辈”、被称为儒学集大成者的朱熹也时刻抱持着“批判”的眼光。
早年间,王阳明也是程朱理学的忠实信徒,他遵从程朱的治学方法,花了七天七夜,去冥思苦想地格竹子的”理”,最后一无所获,自己还累病了。
▲格物致知,“格”的第一个就是竹子。
“格竹”失败的王阳明,开始重新思考真理的去处,从而发现了真正的“道”就存在于自己的内心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
外物不可盲目追逐,先贤不可一味遵从,只有内心的力量才是永恒光明的所在。
在工作中修行
强调向内心触摸,发觉内心良知的王阳明可并不是一位只会悬空冥想的理论家,恰恰相反,他认为 “知行合一” 的真谛就在于在事上磨练。
王阳明曾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就是在强调在事上磨练、在实践中修行的重要性。
曾经有一位官员来请教王阳明,说自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王阳明回答说:“我并没有叫你辞了职,悬空去学习啊,你做司法的工作,就从司法这件事上去学习,这也是一种格物。比如,询问案件的时候,不应当因为自己的喜恶和人情而有所偏重。”
王阳明的这番言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工作即修行”。
都市人往往习惯把工作视为生活的枷锁,一味想要解脱而不得,久而久之,再鲜活有趣的灵魂也要在日复一日机械性的重复中失去生机。殊不知,生活之道往往就藏在这些琐碎的日常之中。
用一颗修行之心面对工作和生活,才能获取内心的平和。
要活得轻快洒脱
生性叛逆、热爱工作的王阳明,从骨子里就是一个特立独行之人。他不喜那些理学家刻板教条式的求学路径,特别强调“减负”的概念: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这是内心装了太多的欲望、得失和放不下,自然处处受其牵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摆脱这些,就是王阳明所说”减“的功夫。减到最后,就是回归自己的本心,收获一种简单、洒脱的人生。
人生,除生死外无大事。放下一些东西,心才能更豁达一些。如此方能活得明白,活出深邃,活成自在。
所谓“不忘初心”
现代人往往喜欢说”不忘初心“,殊不知好几百年前,王阳明就已经说出了同样的道理:
“
‘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
”
这是说圣人往往追求“大道至简”,只是后世的学者疏忽了那容易理解的道而不去遵循,却把难以明白的作为学问。
所谓“大道至简”,其实正是王阳明心学的特质。一生戎马倥偬、成就丰富的王阳明,在人生的最后一刻,留下的遗言却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内心已一片澄澈光明,又何需更多的解释与附会?
这世上最深邃的智慧、最光明的觉察,其实就埋藏于我们的内心之中。
五百年前的王阳明,用一本《传习录》回答了当代人的所有焦虑。
在这个人人都在焦虑不安的时代,麦叔希望你能在忙碌之余,停下脚步反观自身,从内心深处生发出真正的智慧与勇气。
也许,你正在孜孜不倦寻找着的答案就在其中。
咪小咕赠书
10月8日前留言#说说你目前的焦虑#
咪小咕会精选5位书友
分别赠送《传习录》纸质书1本
责任编辑:
网址:“我不到30岁,却觉得生活毫无希望”|解决焦虑的4个方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88028
相关内容
如何应对焦虑?| 焦虑=不确定性X无力感希望带娃的我们都能减少焦虑
怎样摆脱焦虑,不让它成为我们个人成长的绊脚石
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缓解焦虑的4个方法
焦虑症的食疗方法 缓解焦虑症吃4种食物
焦虑症的5大疗法 自我催眠有利于调节焦虑症
一个女生,25岁到30岁的这几年
如何缓解焦虑情绪 克服焦虑症的6个方法
人人都羡慕的职业却有一半人感觉焦虑 教师压力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