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优雅极简主义生活
极简主义者常常通过断舍离来清理和优化生活环境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创意生活方式# #极简主义生活#
山下英子说:
“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每个人生来都是一张白纸,会随着生活阅历和知识见闻的丰富而变得五彩斑斓。但是好的人生,并不一定是浓墨重彩的。“淡极始知花更艳”,学会给人生做减法,往往会遇见更美的风景。
断舍离最终目的是为了珍惜眼前,活在当下,需要把过去的、未来的焦虑的东西,外在的、内在的都清理干净。
什么是当下呢?
当下就是在这一刻,没有什么能够占据你,牵扯你。
所以可以看一下如果有外界的物质,内在的情绪、念头、事件、人牵扯和占据了你,随时把它释放掉,回到当下,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近几年,北欧极简风火的一塌糊涂,从家具到家装,从服装到饰品,无处不在。对比古典西方的奢华绚丽,富丽堂皇,极简风简直小清新。但是从这一方面来说,不也很好的说明了社会的发展,人们也不再单一崇尚奢华富丽的生活方式。给生活一点减法,给心灵一点减法,给人生一点减法。
给生活一点减法
打开你的衣柜看一看,里面是不是被塞的满满当当的?但其中,真正合身的,适合这个季节的,你常常穿的又有多少件呢?
好几年的裙子,不想再穿的外套,经常会添置当时觉得好看的小饰品,这些不想用的东西你都舍不得扔,它们也许都没有坏,所以在想要扔掉它们的时候,你总觉得它们还有用。
你还是不停地买,直到你的衣柜再也塞不进更多的衣服,你的杂物堆积如山,但你还总觉得自己的衣柜少一件衣服,想穿的衣服找不到,都被不想穿的、过时的、没必要的衣服给埋没了。你才意识到,这些你舍不得扔的不过是看似有用的垃圾而已。
给心灵一点减法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这是人生做减法后达到的至高境界。心学法门至简,但若真正参透其要义,便觉世事游刃有余,身心畅快。
每个人的心最初也是一面明镜,而我们大多数人的心之常态是被外事外物遮蔽了。
没飘来时,心里想着要来了而躁动不能安;既已飘过去了,心里还念念不忘而不能定。本心是永恒的,外物只是暂时的。不能专注于本心,而专注于外物,就会永远处在躁动与焦虑中。
所以,试着给心灵做减法,在心体上抹去那些扰乱本心的浮云,修炼自己的本心。
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曾说过:一个人生活中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于外来事物的依赖。
只要内心坚定,遇到外物时,都能应付自如而不为他们所累。
给人生一点减法
给人生做减法,要减去一些过度的欲望。大千世界,道不尽、画不完的繁华,总使人眼花缭乱,目光不自觉地被吸引,心里也暗暗地种下了欲望,容易成为被欲望驱使的奴隶。
很多人不仅要吃饱,还要求山珍海味、求饱口腹之欲;不满足于当下已经自足无忧的生活,还要无休止地追名逐利,这就是过度的人欲。过度的欲望可能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快乐,反而会成为后来的拖累,埋下潜在的祸根。古往今来,诸多贪官的例子摆在面前。经过了时间和内心的筛选,才会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所珍视的。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想要鱼是正常的心理,想要熊掌也是正常的心理,但是想要把两者同时弄到手就是不合理的,如果硬要兼得,到头来往往是一场空。舍弃一些东西,其实是得到了更多。
梁晓声先生曾说:一种人生的真相是——无论世界上的行业丰富到何种程度,机遇又多到何种程度,我们每一个人比较能做好的事情,永远也就那么几种而已。有时,仅仅一种而已。真正能紧握在手中的并不多,专注当下可能比贪多务得更有意义。
该放下的执念,不妨轻轻放下。与自己没有交集的人,不妨渐渐遗忘。生命中,会与很多人擦肩而过,但只有很少数的人伴随一生。有些人注定是生命中的过客,成为定格在回忆里的风景。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没用的东西
离:脱离对物质的迷恋和执着
断舍离这三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舍弃无用的,才能得到更美好的人生,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却能让你,焕然一新。
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本心,重新认识并发掘生活的真正归属。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图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
网址:断舍离,优雅极简主义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88089
相关内容
极简主义=断舍离?极简主义=断舍离?
断舍离极简主义生活习惯主题PPT
学会收纳,谁说极简主义就得断舍离
我决定简单地生活:从断舍离到极简主义
从“断舍离”到真正的极简主义:四大理念让你轻松拥有清爽生活
日本断舍离的极简收纳整理主义
极简主义生活小组
断舍离,享受极简生活美学
基信生活:意式优雅+极简主义=自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