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活资源 服务教学实践

发布时间:2024-12-05 22:21

实践教育:通过家务劳动、社区服务等,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生活技能。 #生活技巧# #家庭教育建议# #素质教育路径#

巧用生活资源服务教学实践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一语道出了教育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在各种情景中都能适应的教条,而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并在不同的情景中需要被重新建构。这一建构过程也是真实生活的应用过程。目前,初中思品新教材就是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以生活为主题,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所设计编排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重视教材的范例价值的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超越教材范例文本,巧用生活资源,服务教学实践。
那么,在初中思品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巧用生活资源,服务教学实践呢?近年来,我校思品教研组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特申请立项了这一实验课题。我作为本课题组的实践者,对于这一教学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思考、探索与实践。以下我谈谈看法,值此与同仁们共同商榷。
一、生活资源的有效筛选原则
面对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生活资源,我们是不是都可以信手拈地把它们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教学实践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要巧用生活资源,服务教学实践,我们必须对各类生活资源进行有效的筛选。
。所谓教育性,是指教师选用的生活资源应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品德,能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因此,教师在选择生活资源时不仅要考虑特定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要考虑普通学生的共性情况,选择那些对学生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反映社会发展需求和进步方向的资源。如在《身边的诱惑》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校集会时所表扬的拾金不昧同学的事迹资源,作为教育学生抵御“金钱的诱惑”的正面例子来引用。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或身上的资源,不仅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丰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而且能给予学生正当性价值取向的评价,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统一并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所谓发展性,指选用的资源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能使课堂教学吸引学生,体现学生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矛盾、困惑,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那些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密切联系当前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注重以形式多样的呈现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变成学生
“自己的课堂”,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诠释、理解、改造和重组。如在《看到进步与长处》的教学中,我在班内开展“猜一猜”的教学活动:课前请每位同学带一张婴儿期或幼儿期的照片,上课时,我请大家一起来猜几张照片,猜中后,大家一起回想与这位同学交往相处的细节,分析这位同学有哪些优点、长处或进步。接着,把其余同学的照片分给各小组进行猜测分析……通过运用“照片”这样一种生活资源,学生唤起了好奇心,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肯定自己、欣赏自己的感觉,增强了自信心。
。适应性原则,体现了资源利用的难度和信度问题,在教学艺术和教育机智方面对教师如何巧用生活资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素质背景等,把握好资源利用的难度。其次,教师要立足教材,对各种来源的社会生活信息资源进行反复研究,精选真实可信的资源进行整合,以引导学生区分良莠信息,形成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教师要想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

巧用生活资源 服务教学实践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网址:巧用生活资源 服务教学实践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88644

相关内容

生活化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教学随笔
教育教学资源
家庭生活——家庭饮食巧安排—小学资源网
浅谈如何利用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变废为宝—废纸巧利用》教学设计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运用——数学生活化教学
在线教育资源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中的利用现状与优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社会服务 主题3《简单衣物自己洗》【教案】.doc
《巧除污渍》(教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大学生家教社会实践报告(通用15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