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身边经常有这样一群跟打了鸡血似的人,他们永远精力充沛、永远有用不完的时间,无论工作、社交、兴趣或是生活,统统都不会落下。
而形成反差的是,身边还会存在这一群人,他们永无止尽的在拖延,拖延恶化的话可能还会出现焦虑症,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或许你就是其中一位。
未来,时间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下面是高效时间管理的12条小秘诀,用好它,你的时间也将丰富起来。
---
1. 列出任务条目
当手头事情一大堆时,不妨列在手机上或写下来,按轻重缓急进行分类。
优先做“紧急又重要”的事,快速完成“紧急不重要”的事,至于“不紧急不重要”的事,可千万别耽误太久。
展开剩余80%
2. 细分目标
太大、太遥远的目标,让人望而却步。建议在定好大方向后,尽量把目标分得细致一些,精确到每月、每周、每天。
如学习一门外语,“今天完成50个单词的背诵”就比“一年后要和外国人流利地对话”。
3. 果断排除干扰
很少有人能从头到尾、不受干扰地做完一件事。
遇到突发事件,比如临时任务等,除非必须你去实施,否则最好坚持自己节奏,一件一件来。
工作时不要把手机放在身边,避免经常查看、打断思绪。
关掉音乐、电脑网页、软件,拒绝无意义闲聊。
4. 学会创造时间
如果把人的抗压能力比作一个杯子,当压力源源不断注入时,保持良好的饮食、睡眠、动运习惯,能让杯子的容量增大,心理学称为“杯子理论”。
吃好睡好,增强抗压性,提高精力就等于“创造”出更多工作时间。
5.利用零碎时间
等公交、坐地铁时这种琐碎的时间,不妨做些小事,比如背背单词、搜集素材、思考解决方案等,不知不觉待办事项就少了。
6.养成一次搞定的习惯
发现问题再返工,往往得花比第一次多几倍的功夫来调整,折腾得你心烦意乱。动手前想清楚,争取一次就“搞定”,会有一种胸有成竹的洒脱自在。
7.上午用脑,下午动身体
效率专家表示,不同时间适合做不同性质的事。
建议上午用头脑,比如整理资料、开会等;下午动动身体,比如跑业务、见客户,从而消除紧张心理。
8.工作+休息=提升效率
当大脑疲于工作的时候,对着任务就开始犯困,于是拖拖拉拉地做着,也不一定做得了多少,这个时候反而不如放松或者稍微休息一下。
把25分钟作为一个时间区间,这段时间内务必保持高度专注,这段时间后可以休息3~5分钟。这叫做“番茄工作法”。
另外,还要学会分配任务,不需要自己去做而别人也可以做很好的事,就让别人去做。
9. 提前完成多半任务
效率专家建议:把时间分成两半,在前一半时间里快马加鞭,尽量完成一多半任务;接下来的时间,你会轻松很多。这叫“前半主义”法。
10. 睡前做第二天计划
如果事务繁杂,晚上睡觉前可以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提前归纳一下,做到心中有数,会让你得心应手、不慌不乱。
11.“治”好拖延症
不停对自己说:立刻去做!立刻去做!立刻去做!培养紧急意识,今日事,今日毕。
12.定一个最终期限
如果一个任务规定一个月完成,人们通常会等到月末才加班加点。如果一个任务没有期限,人们往往会无限期地拖延,直到有一天这个任务确定了完成期限为止。
因此,最好能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略微紧迫的、可以刺激自己不断努力的时间期限。
来源:作文在线。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