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S1=100cm2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A为圆柱形木块.其底面积为S2=80cm2.C为压力传感器.用F表示压力传感器的示数.h表示木块A的下表面与液面的距离.小明同学想利用此装置探究F与h的关系.它先把木块A放入液体中.当木块A静止时.测得木块A的下表面与液面的距离为h1.小明再用轻杆B向下压.逐渐改变h的大小.并记录下与之相对应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使用ABC干粉灭火器时,A代表固体,B代表液体,C代表气体。 #生活常识# #应急生存技巧# #火灾灭火器使用#
【题目】(12分)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S1=100cm2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A为圆柱形木块,其底面积为S2=80cm2,C为压力传感器,用F表示压力传感器的示数,h表示木块A的下表面与液面的距离。小明同学想利用此装置探究F与h的关系,它先把木块A放入液体中,当木块A静止时,测得木块A的下表面与液面的距离为h1,小明再用轻杆B向下压,逐渐改变h的大小,并记录下与之相对应的压力F的数值,依据数据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F﹣h图象,此过程中液体始终没有溢出。(不计传感器C和轻杆B的重力和体积,g=10N/kg)
(1)除图甲所给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选填A.天平 B.刻度尺 C.量筒)
(2)观察图象,分析可知:①h1= cm,木块A的总高度是 cm。
②在木块A没有浸没之前,当h增大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 ,木块A所受浮力 ,在木块A浸没后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压力传感器的示数 ,木块A所受浮力 (以上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③木块A的重力是 N。
(3)利用此实验装置可测该液体的密度,其值为 kg/m3。
(4)木块A全部浸没液体后,与木块A放入液体前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增加了 pa。
网址:[题目]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S1=100cm2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A为圆柱形木块.其底面积为S2=80cm2.C为压力传感器.用F表示压力传感器的示数.h表示木块A的下表面与液面的距离.小明同学想利用此装置探究F与h的关系.它先把木块A放入液体中.当木块A静止时.测得木块A的下表面与液面的距离为h1.小明再用轻杆B向下压.逐渐改变h的大小.并记录下与之相对应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93828
相关内容
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薄壁圆柱形容器、重2N,高度为h=8cm。底面积为S=200cm2,内装有1.3kg的水。甲、乙是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甲的底面[题目]如图把体积为300 cm3.密度为0.8×103kg/m3的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木块先上浮.最终漂浮于水面.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g=10N/kg)( )A. 木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3NB. 木块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受到的浮力不变C. 木块浸没与木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一样大D. 如果把漂浮木块露出水面部分切去.余下部分仍将漂�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1=10N作用下,木板甲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同时物块乙相对于地面静止,已知此时墙壁对物块乙的拉力F2=4N.则木板甲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N。
1.质量为m=10kg的木箱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frac{\sqrt{3}}{3}$.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θ角斜向上的拉力F.为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的最小值以及此时θ分——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学校进行“注模 艺术品的展示活动.小闵同学制作一底部面积S=2×10﹣3m2.高h=0.15m的作品.将密度ρ=0.8×103kg/m3的某种液体注入磨具内.用了体积V=5×10﹣4m3的液体.如图所示.g取10N/kg.求:(1)成型前液体对模具底部的压强p1,(2)成型作品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p2. 2000Pa. [解析]试题分析: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如图所示,长为L=3m的木板A质量为M=2kg,A静止于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小物块B(可视为质点)静止于A的左端,B的质量为m1=1kg,曲面与水平面相切于M
用静电的方法来清除空气中的灰尘.需要首先设法使空气中的灰尘带上一定的电荷.然后利用静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使灰尘运动到指定的区域进行收集.为简化计算.可认为每个灰尘颗粒的质量及其所带电荷量均相同.设每个灰尘所带电荷量为q.其所受空气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表达式为F阻=kv(式中k为大于0的已知常量).由于灰尘颗粒的质量�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问题:方框中画出相应的实验电路图,(2)根据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得到了如图(b)所示的U
如图所示,A、B两物块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的质量分别为mA=3kg,mB=2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5,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 现对A施加一
物块A静止在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物块A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拉力F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小萍从t=0开始.每隔2s记录一次物块A的位置(用“• 表示物块A).如图丙所示.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