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的內涵與實現

发布时间:2024-12-06 13:44

对传统元素的现代解读,可以丰富生活美学内涵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生活美学设计# #现代生活美学#

原標題: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的內涵與實現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判斷,明確指出這個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並要求“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要准確把握和理解這些重大判斷,我們必須弄清究竟什麼是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這個美好生活的本質如何彰顯、應如何理解,以及作為個體的人自身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才能過上美好生活。

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本質彰顯

自古以來,人們對美好生活既有質朴純真的共同向往,又因受到文化傳統、社會環境、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而對其產生不同的理解。應該說,美好生活的本質隻有在現實中展現出來的時候,我們才能在觀念上正確把握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能夠認識美好生活的本質,根本上得益於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追求和創造美好生活的偉大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人民在現實生活中成就美好生活提供了新的歷史起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個新時代是不斷創造美好生活的新時代,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時代,也是美好生活的本質得以進一步彰顯的新時代。

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美好生活同樣如此。實踐活動一方面使人的現實生活與動物式的自然生存區別開來,另一方面使美好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得以實現。就人的生活層次而言,美好生活是在基本的生活條件滿足之后,所要實現的更高層次的、更高要求的生活狀態。在當前,美好生活狀態既包括更高的物質文化生活狀態,又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更高的生活狀態。對所有這些生活狀態的創造和滿足而言,勞動實踐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說,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所以,由辛勤勞動所創造的美好生活是實實在在的、現實的生活。世界上沒有抽象的美好生活,也沒有憑空產生的美好生活,抽象的和憑空產生的美好生活隻能出現在幻想中。

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的內在構成

美好生活是包括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社會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等廣泛生活領域在內的一個有機整體。這個有機體中,各個生活領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為美好生活提供充足的動力和養分。人民既是這個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又是這個美好生活的享有者。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這個美好生活能夠實現的關鍵,是人民謀求並實現美好生活的主心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這三者作為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回答了新時代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實踐,是為什麼人、由誰領導、走什麼路的問題。

美好生活是每個人能夠獲得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生活狀態。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共產主義社會的美好生活狀態既有充滿詩意的暢想,又有對生活於其中的人的真實生活狀態的科學揭示,那就是每個人都能夠擺脫各種內在和外在的限制與束縛,獲得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美好生活與共產主義美好生活具有一致的價值訴求。對個人而言,新時代美好生活就是要在發展的動態過程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中,創造一切內在和外在條件,最終使每個人盡可能處於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狀態,這包括使每個人的才能盡可能得到發揮,每個人的需要盡可能得到滿足,每個人的人格盡可能得到完善,每個人的尊嚴盡可能得到尊重。

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實現的條件與途徑

創造美好生活的實踐,既包括改造外部世界的實踐,又包括改造內部世界的實踐,這兩種實踐共同構成了美好生活的各種必備條件。改造外部世界的實踐就是要創造出必要的經濟條件、政治條件、社會條件、文化條件、生態條件等外在因素,改造內部世界的實踐就是要創造出人內在的思想修養、道德境界、智慧德性、感受能力等內在因素。在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提供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使作為個體的人能夠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創造、實現並感受美好生活。

在制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各種要素當中,物質生活資料具有決定性作用。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是個體的人過上美好生活的基礎性條件。美好生活作為個人的需要,是在物質生活條件得到一定滿足的基礎上產生的。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黨領導全國人民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了小康,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既是過去為改善人民物質文化需要所取得的歷史成就,又是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夠產生的現實基礎。個體的人要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創造更豐富的物質生活。離開了辛勤勞動,個人的美好生活隻能成為空想。

一個人能夠過上什麼樣的生活,既與他具有的物質生活條件有關,又與他內在的精神生活條件有關。精神生活條件是個體的人要過上美好生活所必須具備的道德、修養、人格、境界、感受能力等內在精神素養的總和。美好的精神生活本身就是新時代美好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道德是精神生活最重要的內容,它與美好生活的實現密不可分。對幸福、美好生活與道德關系的深層次哲學研究告訴我們,美好生活的實現是一個離不開道德水准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系統工程。因此要建構美好生活,也必須加強人的素質錘煉,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作者:王世鵬 高新民,分別系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中師范大學分中心副教授、教授)

网址: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的內涵與實現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96171

相关内容

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全力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
以數字技術促進新型文化業態發展(人民時評)
綠色生活 我們的選擇(新時代新步伐)
和諧家庭,與時俱進的底色是公平
人民城市 上海實踐︱打造“三口一視界”,提升社區治理精細化水平
非遺手工藝與現代生活美學締造“大運好禮”
領導干部要提高與群眾溝通和交流的能力
生活美學:為生活立“美之心”
(六)環保與生活.doc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