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幼儿园生活活动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七章幼儿园生活活动与节日娱乐活动第一节 幼儿园生活活动第二节 幼儿园节日娱乐活动了解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环节,掌握组织与指导幼儿园生活活动的要求。了解幼儿园节日娱乐活动的教育价值,以及各类幼儿园节日娱乐活动的组织 方式。理解组织幼儿园生活活动与节日娱乐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学习目标幼儿园生活活动第一节一、幼儿园生活活动概述1.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含义与作用幼儿园生活活动是指幼儿一日在园活动中的生活环节,以及一些每天都要进行的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包括入园和离园、盥洗、进餐、饮水、如厕、睡眠、过渡活动、自由活动及散步等,它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对幼儿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价值都可以在生活活动中得以体现。在幼儿的体育方面,生活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和训练机会,可以促进幼儿体育目标的实现;在智育方面,生活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为幼儿提供借助观察理解知识的机会;在德育方面,幼儿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中学会并运用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行为规则;在美育方面,幼儿可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2.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任务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任务主要包括: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使其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根据该文件,幼儿园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一、幼儿园生活活动概述
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要使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上述这些要求都体现出“寓教育于生活之中”这一现代幼儿教育理念。
二、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 入园与离园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入园与离园是幼儿一天集体生活的开始和结束,也是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从幼 儿园到家庭的过渡环节。这一环节是教师向幼儿进行个别教育和开展家长工作的有利时机。
幼儿入园前,教师要对本班活动室的卫生、安全进行检查,准备图书、教具、玩 具,做好晨间接待工作。幼儿入园时,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接待幼儿和家长,指导家长和幼儿做好晨检,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教师需要和家长进行简短的交流,做好与家长的交接工作,必要时给予一些家庭教育指导。在幼儿入园环节,教师应该抓住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并有计划地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例如,培养幼儿保持仪容仪表整洁入园以及有礼貌地向教师问好和向家长道别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以积极的态度参加值日生活动,等等。
幼儿离园前,教师要简要总结幼儿在园一天的活动,组织幼儿整理活动室和自己的物品,等待离园,还可以安排集体性或分散的安静活动,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家长来接幼儿时,教师可用简短的语言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情况,交换教育幼儿的意见,还需要特别安排照顾不能按时离园的幼儿,消除其紧张情绪与不安全感。
在离园环节,教师应严格执行幼儿接送制度,保证幼儿安全;同时,充分发挥离园环节的教育作用,例如,培养幼儿养成整理个人物品、清洁环境、将物品放回原处、独立检查自己仪容和礼貌告别等习惯。
2. 进餐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做好进餐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对于保证幼儿获得合理的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文明进餐的方式,增进幼儿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的进餐活动应在整洁、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做好餐前准 备。教师应在幼儿进餐前半小时左右结束各种游戏活动,请幼儿收拾玩具,整理活动室。然后,教师安排餐桌,用消毒水擦餐桌,分发碗筷、餐巾等,组织幼儿如厕、洗手。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应帮助他们卷衣袖,并认真仔细地组织、指导他们如厕、洗手。在等待进餐时,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优美轻松的音乐和故事,或开展一些语言或手指的安静游戏,安抚幼儿情绪。
进餐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幼儿的进餐情况、坐姿及使用餐具的情况,尤其是中班、大班幼儿使用筷子的方法;应根据幼儿饭量随时添饭,不催促进食。在进餐过程中,对小班幼儿要注重培养他们独立进餐的习惯,对中班、大班幼儿要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让吃饭较慢的幼儿提前进餐,提醒饭量大、体型比较胖的幼儿细嚼慢咽。对饭量小、吃饭慢的幼儿,要注意个别照顾。
3. 饮水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保证幼儿每天喝足够和清洁的开水,使幼儿养成饮水的好习惯,是幼儿园教师重要的职责。教师除了要明确水对幼儿健康的重要性,还要教育幼儿知道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之一。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日程中要安排集体饮水的时间并建立饮水常规。
二、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有意识地提醒幼儿随时喝水,既安排集体饮水的时间,又要允许幼儿随意喝水。幼儿需要了解饮水的常规要求,如喝多少接多少不浪费水,排队接水不拥挤等。教师要指导幼儿学会自己使用饮水器皿取水的正确方法,例如,将水杯做记号或放在固定位置。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培养幼儿一人一杯等良好卫生习惯。
4. 盥洗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的盥洗包括如厕、洗手、洗脸、洗澡等。其中如厕与洗手是幼儿园最为常见的生活活动。幼儿需要在掌握盥洗技能的基础上,养成科学卫生而又便捷合理的盥洗习惯。例如,在幼儿玩沙、玩泥等活动以后及餐前、便后,教师要组织幼儿进行盥洗活动,建立幼儿如厕常规,培养幼儿定时大小便的习惯。
二、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盥洗室的安排要合理,要有较宽敞的场所。幼儿的洗手池、便池、毛巾架等要符 合幼儿的身高、体型,盥洗室内应常备肥皂、毛巾、卫生纸等物品,便池、水龙头的数量要足够幼儿使用。盥洗室的地面要防滑,挂物品的挂钩、钉子应钉在幼儿碰不到的地方,以防幼儿滑倒、撞伤。洗衣粉、消毒水等物品放置要安全、隐蔽,以防幼儿误碰误食等。盥洗室要保证干净无异味,定期消毒,幼儿的毛巾等物品要常洗、常晒、常消毒。
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盥洗习惯,要告诉幼儿憋尿、憋便、不洗手对身体的 危害,告诉幼儿盥洗活动中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教师要向幼儿教授正确的盥洗方法和技能,如洗手、洗脸的程序,使用便池的方法,以及中班、大班幼儿在便后自己擦拭的技能。
盥洗活动中,教师应对幼儿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例如:有秩序地排队如厕、洗 手,不推不挤;不在盥洗室内大声喧哗吵闹,不妨碍他人如厕、洗手,不在盥洗室内追跑嬉戏;不玩水和肥皂;洗手完毕要在水池中甩掉手上的水再离开,不把水甩在别人身上和地上。
5. 睡眠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期正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他们身体、大脑的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需要遵守寝室常规,按照实用便捷的程序穿衣脱衣,有正确的睡眠姿势和习惯,并能够自觉保持公共环境的整洁。
二、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在幼儿睡觉前,教师应做好准备工作,如开窗通风换气、拉好窗帘、铺好床铺等, 为幼儿创设一个舒适、安静、温馨的睡眠环境。教师需要注意空气流通、室内温度、被子薄厚、床铺整洁,以及幼儿睡眠着装等要求。同时,应要求中班、大班幼儿自己脱衣服和鞋袜,并折叠整齐,摆放在指定的地方。小班幼儿则需要教师的帮助和个别指导。教师在幼儿睡前需要提醒其先大小便,睡前可组织幼儿散步或进行安静的游戏活动,要保持他们情绪的稳定和安静。
在幼儿整个睡眠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的睡眠情况,如睡姿是否正确,是否盖好被子等。对于入睡晚和入睡困难的幼儿,教师应坐在他身边小声督促他尽快入睡;对于爱做小动作的幼儿,教师可以握住他的小手帮他入睡,注意不要让他影响其他幼儿;对于生病的幼儿,教师尤其要细心照顾。
睡眠结束后,小班幼儿可以逐个起床,身体弱需要多睡眠的幼儿和入睡晚的幼儿可以多睡一会儿。中班、大班幼儿则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共同起床,并学习自己整理床铺。幼儿需要独立整理衣物,如扣纽扣、拉拉链、系鞋带等。幼儿起床后应先小便、喝水,稍做调整后,再进行户外活动。
三、组织指导幼儿园生活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教养结合,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
由于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为保证幼儿安全、健康和全面发展,教师要对他们的生活进行保育,给予幼儿全面、细心的照顾。但照顾并不等于包办代替,过分全面的照顾会影响幼儿独立能力的养成。对幼儿进行保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生活活动在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丰富幼儿生活、卫生常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锻炼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化行为,引导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2. 充分挖掘生活活动中潜在的教育功能
生活活动是教师观察、发现和教育幼儿最自然、最容易的活动。以进餐活动为例, 它就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功能。例如:幼儿可以通过进餐活动养成细嚼慢咽、不挑食的良好进餐习惯;正确使用餐具能够促进幼儿肌肉的发展;教师在餐前用优美的词汇向幼儿介绍食物的名称、材料、颜色、制作方法,不但有利于幼儿不挑食,还可以使之受到语言、常识方面的教育。
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可能会撒饭、倒饭,这时,教师可以用小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正是农民伯伯辛苦的劳动才让他们吃上美味的餐点。洗手的时候,如果地面上都是水,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依据所见所闻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几个论题,观察并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抓住教育的良好契机,为幼儿提供发展的支点,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总之,教师应当重视生活活动,精心设计,对幼儿积极认真地给予指导。
3. 从幼儿的特点出发进行设计与指导
教师在设计指导幼儿生活活动时,一定要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逐渐培养他们自理自立的能力,不能急于求成。在具体的设计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
对于小班幼儿,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教师主要通过示范加讲解的具体方法,设计情境表演或教学活动,让幼儿在不断的活动中,通过看、听、练,逐渐强化他们的技能。例如,结合自编儿歌,教师通过说做一体的学习策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湿、搓、冲、捧、甩、擦”的正确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三、组织指导幼儿园生活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而对于中班的幼儿,则着重于让他们将小班学习的生活技能继续巩固、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指导的方法也从具体的示范讲解转为以语言为主的提醒、检查、表扬等。对大班幼儿,则要求他们能做到自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定式。
4. 家园合作,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有研究证实,家长对教育过程的参与,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本身,都可使幼儿从教育中所获得的益处持续更久。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及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都需要家园合作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有的幼儿在幼儿园会主动去做穿脱衣服、独立进餐等自我服务的内容,但回到家里却要求家长帮忙,这往往就是家园要求不一致导致的结果。
三、组织指导幼儿园生活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需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让家长了解应如何教育、帮助、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是培养幼儿一日常规的关键,有了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幼儿园的常规培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网址:7.1幼儿园生活活动 课件(共29张PPT)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974
相关内容
美食DIY活动方案课件.ppt幼儿园中班育儿知识10篇 幼儿园免费教案
幼儿园中班育儿知识(精选9篇)
幼儿园育儿知识资料(精选20篇)
浅谈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培养目标及实施建议
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ppt
家长育儿小常识 幼儿园的育儿知识
幼儿园育儿知识资料8篇
幼儿园大班秋季育儿知识9篇
幼儿园冬季育儿知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