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国民果蔬关注度大数据》首次显示我国人均水果摄入量远低于推荐标准

发布时间:2024-12-06 20:36

尽量选择符合国家节水标准的马桶,节水效果更显著。 #生活常识# #生活建议# #节能技巧# #节水马桶使用#

中国慢性病大会9月2—3日在京召开,会上首次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今日头条、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16中国国民果蔬关注度大数据》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居民水果日常摄入量只有40.7克,远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标准。文章来源:antion.net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丁钢强在会上表示,2002—2012年10年间,中国人均果蔬摄入量有所减少,鉴于蔬菜、水果在均衡膳食中的重要作用,应当“果蔬进餐盘,健康每一天”,建议成年人按照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吃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

文章来源:www.antion.net

丁钢强在首次健康传播会场上对果蔬关注大数据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尽管果蔬关注度日益增多,但实际生活中,果蔬摄入不足仍是老大难问题,尤其水果的日常摄取量仍远低于每天200—350克的推荐标准,只达到40.7克。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孔灵芝表示,公众应增加每天摄入足量蔬菜、水果的意识。尤其水果的摄入量目前远低于推荐量,应当通过倡导使越来越多的人将水果当成每天均衡膳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文章来源:中食安信

大数据显示,公众透过网络搜索果蔬相关话题明显增多。桃、苹果、猕猴桃、萝卜、山药、黄瓜等果蔬品种搜索次数最多,防癌、血糖、亚硝酸盐这些老话题仍被密切关注,水果酵素这样的新鲜热词也登上话题榜。 

文章来源: antion

大数据分析同时显示,蔬菜关注度明显高于水果,而叶类蔬菜的关注度偏低;高血压、糖尿病、肠癌三大慢性病占据国民关注前三甲;女性人群更为关注果蔬防治便秘、抗氧化等话题,而男性更为关注果蔬预防糖尿病、心脏病等话题。

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增加日常果蔬摄入可预防相关慢病。丁钢强介绍,水果、蔬菜中富含丰富的天然营养素,与维护日常健康、预防慢性病息息相关。其中,膳食纤维促进肠胃功能,有效预防结直肠癌,对更容易面临便秘困扰的女性族群十分有益。与此同时,公众还可以根据营养密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水果。营养密度是指对每100克水果中17种营养素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果。

针对糖尿病人是否能够吃水果,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不是不能吃水果,选购时应了解水果的血糖生成指数,苹果、梨、香蕉、奇异果都是不错的低糖水果。果蔬中同时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特别是一些水果中含有吸水性极强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摄入后在胃部膨胀,减缓食物中糖分的移动速度,进而控制糖分的吸收速度。

本次活动是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部门、中国记协、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发起,Zespri佳沛新西兰奇异果支持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果蔬营养与膳食平衡)”的一部分。

观点

水果消费量低有历史原因

中国居民水果摄入量之低,令人吃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马冠生去年就曾展示过一组2012年全国城乡居民日均食物摄入量调查结果,其中水果只有40.8克,与《2016中国国民果蔬关注度大数据》给出的数据基本一致。

40克是个什么概念?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每天要吃200—350克水果……这就是说,我国居民实际水果摄入量,按照膳食指南的推荐标准上限来看,仅达到11%。

早在1995年,根据当时的蔬菜水果消费量,有关部门和专家曾做过食物营养发展纲要,当时预测到2010年中国居民水果日均消费量是100克。在马冠生看来,不管是和膳食指南的标准相比,还是和早先的预测数据相比,我国人均水果摄入量实在是太少了。

根据营养学家的统计,目前在中国经常消费的蔬菜品种是22种,水果是21种,已经比较丰富。这22种蔬菜和21种水果,基本占到消费总数80%以上。

水果这么好,可为什么大家每天连一个小苹果都吃不了呢?主要是历史原因。马冠生说,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水果整体消费水平属于低水平,到了90年代,水果消费才开始有增加趋势,但一直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依旧处于较低消费量。

另外,由于地域广阔和气候差异问题,不同季节和地区水果的运输难题,也影响了一部分消费。

当然,影响水果摄入量的最核心因素还是——人。在马冠生看来,水果是酸还是甜,吃苹果要不要削皮,是早上吃还是晚上吃,是在家吃还是在单位吃等繁杂问题,都是影响水果消费量的因素。因此,水果的可及性,也就是方便不方便吃的问题,也很重要。

从两端入手满足消费需求

农业供给侧改革,不仅包括生产端,渠道的优化和营销的创新同样重要,要坚持传统种、销和新型电商结合,积极开展“农超对接”、产销对接活动,促进电子商务、电子交易市场的发展。只有从供给侧和消费侧两端着手,以果业质量、品牌建设为抓手,加快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果业从数量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进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升级需要,才能够适销对路。同时,进一步优化供应链,实现产销紧密连接,才能破解产销困局,取得良好的收益,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进而实现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中食安信

网址:《2016中国国民果蔬关注度大数据》首次显示我国人均水果摄入量远低于推荐标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98233

相关内容

《2016中国国民果蔬关注度大数据》首次发布
中国果蔬关注度大数据发布 足量果蔬可防多种慢病
国人均水果摄入量低,这样吃水果防癌还减肥
我国居民日均“喝”油量多于喝牛奶量
202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准则三: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三文——误入饮食“盲区”,保证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
防范慢性病 果蔬进餐盘——人民政协网
你每天吃了多少蔬菜水果,属于“推荐量”还是“长寿量”?
水果吃太少致慢病高发吃足量果蔬可防多种病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帮您把好一日三餐营养关

随便看看